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并观察其长期疗效。 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东院区眼科收治的AACE患者11例,根据其不同的临床特点,分别采取配戴三棱镜或手术的治疗方法,对其治疗后复视、眼位、眼球运动及双眼视功能的长期疗效进行观察。 结果 观察6个月以上,配戴三棱镜患者戴镜后复视消失,双眼视功能恢复正常;手术患者术后复视消失,眼位正位,眼球运动未出现非共同性,双眼视功能提高。 结论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根据其临床特点、斜视度大小、复视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配戴三棱镜及手术治疗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并评估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眼科确诊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18例。收集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资料、神经内科会诊情况,眼前节及眼底、远近斜视度、双眼视觉状态、头颅影像学检查。随访2~8个月,平均3.9个月。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21~52(29.7±10.3)岁。戴镜看远斜视度为+9~+60(+36±13);看近斜视度为+7~+45(+28±12)。看远斜视度大于看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01)。所有患者全身查体、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检查均未见异常。在屈光矫正的基础上,使用底朝外三棱镜按照1:1的比例分别加到左右眼上。3例在随访期间不接受三棱镜矫正,改行斜视手术;其余患者均坚持戴镜,末次随访未诉戴镜看远复视明显,戴镜看远斜视度+6~+23,看近斜视度+4~+18。11例表示满意,4例认为一般,3例不满意。结论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主要发生在近视人群,看远斜视度大于看近斜视度。三棱镜验配对于改善大部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看远复视及斜视具有较好疗效,达到了治疗目的且避开了因患者处于发病早期斜视度数尚不稳定带来的手术治疗的风险,但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3.
54.
55.
目的探讨三棱镜联合双眼视感知觉训练治疗小儿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压贴三棱镜治疗,观察组在三棱镜治疗基础上联合双眼视感知觉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斜视度及视觉不适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 57%,31/35)高于对照组(57. 14%,2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741,P 0. 05)。治疗前,两组斜视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斜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眼胀、眼眶疼痛及久视模糊等视觉不适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χ2=5. 714,P 0. 05)。结论三棱镜、双眼视感知觉训练联合治疗小儿间歇性外斜视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有效率,显著降低斜视度且视觉不适症状更少,安全性更高,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提高小度数内斜视矫正手术的正位率和功能治愈率,扩大小度数内斜视的手术范围.方法 在手术前平均16个月内给33例斜视度为+7△~+20△的小度数内斜视患者佩戴压贴三棱镜,以抵消内斜视角度.结果 33例患者戴三棱镜后28例(84.8%)斜视角度增加≥+5△,从而使12例初始斜视度<+15△的患者也获得了手术治疗.实验组33例巾,远期正位31例(93.9%),对照组21例中,远期正位14例(66.7%),实验组正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x2=7.407,P=0.025).实验组有15例(45.5%)获得≤60"的近距离市体视锐度,11例(33.33%)获得≤60"的远距离立体视锐度;对照组有2例(9.5%)获得≤60"的近距离立体视锐度,1例(4.8%)获得≤60"的远距离立体视锐度.实验组的功能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近立体视:x2=24.106,P=0.000;远立体视:x2=13.137,P=0.004).结论 小度数内斜视患者通过在手术前长期佩戴三棱镜可准确地确定手术目标斜视角,扩大手术范围,并使患者在手术前建立一定程度的双眼视觉,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7.
张国梅 《实用防盲技术》2013,(2):79-79,65,F0002,F0003,F0004
分离性水平偏斜(dissociated horizontaldeviation,DHD)是指违背Hering法则,一种水平方向的分离眼球运动,具有双眼的非对称性异常运动。分离性水平偏斜临床少见,主要表现为眼球运动不对称或单侧的外飘。一、临床检查1.眼位检查:斜视角变化范围大,难以用三棱镜中和,  相似文献   
58.
我们对29例曾有明显视疲劳症状,现已配戴底向内三棱镜矫治的外隐斜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9例均为外隐斜患者,男12例,女17例。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42岁,平均年龄23岁。最小度数7°,最大度数12°,平均度数10°。2 结果 29例初配镜后视疲劳症状均消失,但在2—4年后均再次出现视疲劳症状,经增加三棱镜度数后,症  相似文献   
59.
患者 女 2岁 生后不久即发生歪头,头向左肩倾,面向右转.散瞳验光右+2.50S,左+1.50S-0.75C×80°,视力及双眼视觉不会.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