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02篇
  免费   3896篇
  国内免费   2662篇
耳鼻咽喉   241篇
儿科学   415篇
妇产科学   455篇
基础医学   3643篇
口腔科学   852篇
临床医学   10088篇
内科学   6493篇
皮肤病学   508篇
神经病学   1061篇
特种医学   22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7487篇
综合类   24943篇
预防医学   6639篇
眼科学   529篇
药学   13188篇
  259篇
中国医学   11397篇
肿瘤学   1909篇
  2024年   622篇
  2023年   2214篇
  2022年   2753篇
  2021年   3126篇
  2020年   2541篇
  2019年   2449篇
  2018年   1154篇
  2017年   2073篇
  2016年   2386篇
  2015年   2825篇
  2014年   4531篇
  2013年   4193篇
  2012年   5305篇
  2011年   5397篇
  2010年   4760篇
  2009年   4561篇
  2008年   5149篇
  2007年   4390篇
  2006年   4250篇
  2005年   4523篇
  2004年   3391篇
  2003年   3294篇
  2002年   2743篇
  2001年   2407篇
  2000年   1853篇
  1999年   1505篇
  1998年   1273篇
  1997年   1162篇
  1996年   1047篇
  1995年   999篇
  1994年   793篇
  1993年   535篇
  1992年   493篇
  1991年   422篇
  1990年   345篇
  1989年   350篇
  1988年   162篇
  1987年   143篇
  1986年   111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JNK/p38 MAPK在β淀粉样蛋白多肽片段25~35(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样胎鼠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Tau蛋白磷酸化和JNK/p38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JNK/p38 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 凝聚态Aβ25~35(20μmol/L)作用于皮层神经元12h,Tau蛋白Ser396、Ser199/202、Thr20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同时JNK/p38 MAPK的总量及其活性形式-磷酸化JNK/p38 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增加.结论 Aβ25~35可通过激活JNK/p38 MAPK使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992.
小儿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合并21三体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 男,1岁1个月,于2003年9月27日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发热就诊。体温37.8~38.6℃,无寒颤及抽搐,大便4~5次/日,黄色稀水样便,有时呕吐,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予抗炎、对症治疗,3天后呕吐症状控制,但仍发热,并出现咳嗽流涕。辅助检查:“血气分析呈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血糖高,尿糖 ,尿酮体 ”,补充诊断“糖尿病1型合并酮症酸中毒”,予“纠酸、扩容、加强抗感染及胰岛素治疗”(具体用药不详),体温有所下降,血糖仍高。  相似文献   
993.
输尿管狭窄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输尿管生理狭窄的数目、位置及狭窄的程度,为选择性CT分段扫描诊断输尿管结石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30例国人成人尸体60条输尿管(男40条,女20条),分段观测输尿管形态、狭窄的数目、位置和管腔内径.结果:各段输尿管形态多样,主要有四类.输尿管生理狭窄的程度依次为膀胱壁内段>输尿管盆段>输尿管髂血管段>输尿管腹段.结论:输尿管生理狭窄的数目不恒定.生理狭窄的部位除膀胱壁内段外其余部位均不恒定,膀胱壁内段狭窄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比较弹性按压法与腰部垫枕法治疗胸腰段骨折。方法:111例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法复位组(I组)63例,在腰部垫枕治疗的基础上,于脊柱过伸牵引的同时手法复位;对照组(II组)48例,采用单纯腰部垫枕法治疗。统计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受伤椎体高度和Cobb角的变化。结果:本组111例均随访1a,优良率I组为79.36%、II组为72.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组治疗前后伤椎前柱前缘高度较治疗前增加(5.08±2.84)mm,II组增加(3.28±1.29)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伤椎中柱前缘高度差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I治疗后I组Cobb角平均减少(7.08±2.20)°,II组减少(6.02±2.4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部垫枕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段压缩性性骨折,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比较三种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检测方法,寻求一种简便、重复性好、易于质控的评价疫苗细胞免疫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IV DNA疫苗肌内注射BALB/c小鼠,第6周用艾滋病重组MVA痘苗病毒腹腔注射加强免疫,于第10天制备脾脏细胞悬液,并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unked Immune Spot,EusPOT)、MHC肽五聚体法和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分析法(Intra—cellular cytokinede tection,ICCD)分别检测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ELISPOT、MHC肽五聚体染色以及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分析法检测疫苗组细胞免疫应答的阳性率分别为5/5、4/5和3/5;而且ELISPOT和MHC肽五聚体染色法之间有一定相关性(r=0、647),而ELISPOT和胞内因子染色法之间以及MHC肽五聚体染色和胞内因子染色之间无相关性。结论ELISPOT试验操作相对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是评价疫苗细胞免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纯化的结核杆菌多肽抗原刺激人γδT细胞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从结核杆菌多肽抗原(Mtb-Ag)纯化的多肽(C主肽)对人新鲜外周血γδT细胞的促增殖效应以及对已活化扩增的T细胞再次刺激的激活效应。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C主肽体外刺激健康人外周血PBMC,培养10天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另外以γδT细胞活化标志分子CD69的表达为指标,分析C主肽对已被Mtb-Ag激活扩增13天的γδT细胞再次刺激的激活效应。同时以MTT法检测C主肽的再刺激对已活化扩增的γδT细胞的促增殖活性。结果:结核杆菌C主肽对人新鲜的γδT细胞具有显著扩增效应;当C主肽再刺激已经活化的γδT细胞时,可使其显著表达CD69分子,同时对γδT细胞具有显著促增殖活性。结论:结核杆菌C主肽可能是Mtb-Ag发挥特异性激活人γδT细胞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从不同视角分析高中生问题行为的特殊性。方法: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分析形成高中生行为调查问卷,随机选取高中生、家长和教师进行正式调查。结果:①在对“是否问题行为”的看法上,学生更关注吸毒、自杀、偷窃等行为:家长更关注离家出走、偷窃、恐吓等;教师更关注作弊、学习没有动力和目标、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等。②三者都认为发生频率最高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担心成绩、很少做家务、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等。③学生自我报告问题行为的发生频率较家长高。结论:学生、家长、教师对“是否问题行为”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但对最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的看法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998.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与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山西省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和基因型对干扰素疗效的预示价值。方法用HCV5’NC区酶切分型方法对94例丙型肝炎病人进行基因分型,并观察其中45例患者对干扰素α1b治疗的应答。结果显示HCVⅠ组(Ⅰ、Ⅱ型)感染80例(851%),HCVⅡ组(Ⅲ、Ⅳ型)感染12例(128%),HCVⅠ/Ⅱ组混合感染2例(21%)。在接受干扰素治疗的病例中,HCVⅠ组感染(35例)的应答率为371%,持续应答率为171%,而Ⅱ组感染(10例)的应答率为80%,持续应答率为6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25)。结论表明山西省以HCVⅠ组感染为主,干扰素对HCVⅡ组感染的疗效优于HCVⅠ组感染,HCV基因型有预测干扰素疗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为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和椎管内显微外科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尸体标本30例,于节段性动脉内逐一注入红色乳胶,在完整脊髓上解剖观察。结果:每例脊髓胸腰段的后髓动脉数目5~13支,平均8.4支。后髓动脉起始情况分3型10亚型,其中后髓动脉与前髓动脉由同一肋间后动脉发出仅34支(13.5%)。胸下部及腰部后髓动脉呈典型“发卡”样折曲。后髓动脉平均外径0.37±0.12mm。约1/3标本在T_(11)~L_3间有1支后髓动脉较粗(>0.5mm),它是脊髓后下部血供的主要来源。结论:多数后髓动脉单独起始,较大的后髓动脉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通过分析与帕金森病相关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遗传因素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影响,为帕金森病的预防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能的遗传学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对NCBI中Genbank数据库中的与帕金森病相关基因序列进行两两序列的局部比对分析。确定相关序列的度量关系,并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由模糊聚类的结果可知,当α=0.6时,共分为三类,其分别为:{x2,x12,x9,x17,x3,x7,x10,x13,x14,x18,x19};{x5,x16,x1,x6};{x4,x8,x11,x15}。结论由聚类分析的角度可推断:被聚为一类的基因其功能普遍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