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0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9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6篇
临床医学   726篇
内科学   15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60篇
外科学   1721篇
综合类   2520篇
预防医学   4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00篇
  28篇
中国医学   51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418篇
  2015年   462篇
  2014年   970篇
  2013年   963篇
  2012年   1012篇
  2011年   880篇
  2010年   686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手术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胫骨多段骨折患者,根据AO分类方法筛选出C2型骨折21例:左侧9例,右侧12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15~71岁,平均(44±2.1)岁。入选病例均采用微创经皮插入LCP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8~15个月,术后3~4月骨折线变模糊,术后6~9月骨折处出现大量骨痂;膝关节屈曲为(147±3.2)°,伸直为(0±0.5)°;踝关节背伸(9±1.2)°,跖屈(43±2.1)°;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7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5.24%。结论经皮LCP钢板固定胫骨多段骨折安全、有效,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对2001~2006年间49例桡骨远端骨折经掌背侧联合入路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钛板置于桡骨远端背侧,骨缺损严重者(20例)均置入人工骨(OsteoSet)。术后功能康复时间,6~24周,平均10.6剧。结果随访6~24个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40例,良7例,差2例,优良率95.9%。结论掌背侧联合入路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应用胫骨远端锁定钢板经皮微创植入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小切口植入胫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32例胫骨远端骨折,男19例,女13例,年龄13~77岁,平均39.8岁。其中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28例,均为新鲜骨折。结果 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1.7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3.6周,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等并发症。按照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19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3.1%。结论微创钢板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内固定物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56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内固定术治疗,根据内固定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T型钢板治疗,试验组采用双钢板(外侧锁定钢板,内侧支持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内固定术中应用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固定有助于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评价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7月~2009年1月收治并随访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LPFP)和动力髋螺钉(DHS)进行治疗,根据Evans分型,其中Evans Ⅰ、Ⅱ型23例,采用LPFP固定8例,采用DHS固定15例;EvansⅢ、Ⅳ、Ⅴ型35例,采用LPFP固定22例,采用DHS固定13例,分别从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及术后患髋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患髋关节功能LPFP组与DHS组有明显差异(P<0.05),即两组相比LPFP 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引流量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但住院费用费用高;两组的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和骨折愈合时间相当(P>0.05).结论 对于Evans Ⅰ、Ⅱ型两种固定方法均可,但对于EvansⅢ、Ⅳ、Ⅴ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  相似文献   
46.
<正>Hoffa骨折为股骨下端单髁或双髁的冠状位骨折,为关节内骨折,临床较少见。对该骨折认识较浅显,以往治疗只是单纯螺钉固定,固定可靠性差,在早期活动时易发生移位,使治疗失败[1-3]。近年来由于交通及工农业的发展,该型骨折逐年增多,如果治疗不当,可引发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不稳等严重并发症[4]。近来我院骨科采用锁定钢板联合中空拉力螺钉治疗移位的Hoffa骨折,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质料2007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治23例Hoffa骨折。男20例,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游离肱三头肌入路微型锁定板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34例手法复位失败的移位型儿童髁上骨折均行游离肱三头肌微型锁定板固定术。术中采用长约6cm肘后正中切口途径,沿筋膜下两侧游离,内侧从肱三头肌与肱二头肌间隙进入,并显露尺神经加以保护,外侧从肱三头肌与肱桡肌间隙进入,紧贴肱骨骨膜剥离,游离肱三头肌,直视下牵引将骨折解剖复位,2块微型锁定金属接骨板于肱骨髁后内外侧固定牢靠。术后屈肘90°三角巾制动,2周行主动和被动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术后1~4天X线显示所有骨折复位满意。随访6~18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肘关节功能及外观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移位型儿童髁上骨折行游离肱三头肌微型锁定板固定术后无需石膏外固定,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移位型儿童髁上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改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7月间收治7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符合研究入选标准40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改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以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及对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0.5月(5~18月),研究组Haris评分(89±7.24)分,对照组Haris评分(76±6.84)分,=5.837,0.01。结论对于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改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普通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相比,能够有效增加固定的可靠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9.
基于尿沉渣图像特征选择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特征优选方法,首先引入类空间分层分类思想,将多类成分特征集优选问题转化为两类成分的特征集优选问题以减少特征数,从而减少了后续分类器的维数复杂度并提高了优选后的特征集对成分的识别率;针对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特征集优选问题,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处理,先根据统计实验结果,锁定待选特征集中形态特征和纹理特征相应的两个可分度最大且相互独立的特征,然后使用基因位逐步锁定技术,结合小生境技术和自适应交叉变异算子,提高了遗传算法的搜索性能;最后,为了提高特征集的优选效果和稳定性,引入"多票投选"机制。就多个尿沉渣成分样本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优选的特征集与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特征集相比,识别率较高,而且明显减少了后续分类器的维数复杂度。  相似文献   
50.
我科自1995年3月至1999年10月应用自行研制的球面万向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胫骨上端粉碎性骨折,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