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6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13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3篇 |
内科学 | 40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138篇 |
预防医学 | 25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118篇 |
中国医学 | 3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丁胺卡那霉素为氨基糖甙类药物。文献报道,用于临床后,其副作用以肾毒性、耳毒性居多。笔者经查找资料,未发现有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报道,只有该药的说明书中发现“失水,可使血药浓度增高,易产生毒性反应”。笔者在临床实践遇到了丁胺卡那霉素致心房纤颤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93.
作者对缺氧(PaO2<8.0kPa)的COPD患者应用丁胺卡那霉素静滴治疗,结果显示:缺氧和丁胺卡那霉素应用本身均可引起药物消除速度的下降,尤以前者明显,而肾功能在整个观察过程中无明显变化。表明缺氧患者,只要剂量和疗程掌握适当,丁胺卡那霉素仍可选用。 相似文献
94.
微生物法和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丁胺卡那霉素血药浓度的相关性解放军第150医院药剂科(471031)赵爱国,顾超宁,徐美娟,胡宁,盖新硫酸丁胺卡那霉素(AMK)是一种抗菌谱较广的半合成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临床上用来治疗G-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因其使用... 相似文献
95.
丁胺卡那霉素和洁霉素联用毒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已报道我市因丁胺卡那霉素和洁霉素联用致死三例[1],对于该两抗生素联用增毒是否因混和发生反应还是进入体内代谢过程中发生?先后间隔一定时间给药致死率是否相近?笔者就此问题进行研究,为临床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1材料、方法和结果1.1材料硫酸丁胺卡那霉... 相似文献
96.
97.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0,13(4):744-744
丁胺卡那霉素又称阿米卡星,系氨基糖甙类卡那霉素A的半合成衍生物,抗菌谱广,疗效确切,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已引起不少严重后果,现简介临床上少见的不良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98.
泌尿道感染(UTI)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女性感染率约2.05%。它可分为下泌尿道感染(尿道炎、膀胱炎)和上泌尿道感染(输尿管炎、肾盂肾炎)。下尿道感染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上尿道感染,上尿道感染不及时治疗可转为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变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积极地治疗急性泌尿道感染是非常重要的。临床运用中常选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类等。有时结合尿培养针对性用药及时对症治疗,疾病恢复仍很慢。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现将急性泌尿道感染60例对照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9.
对结核病人的治疗,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使用硫酸链霉素而选用丁胺卡那霉素静滴者例数较多,但临床上尚未见在使用时发生输液反应的报道。本病例因静滴脂肪乳接输丁胺卡那霉素致输液反应。讨论发生反应的原因及不足之处:一、脂肪乳液体复温不完全?二、个体差异?三、无菌操作不严格?四、药物本身含有致热源?并从中吸取教训:一、临床护士的操作一定要规范化、精确化。二、护士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社绝因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发生输液反应。三、严格遵照医嘱及药物应用原则,调节并控制输液速度。四、勤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丁胺卡那霉素、氟化钠在体外对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和解离作用,为临床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方法:应用血液分析仪检测添加了氟化钠或不加药物的EDTA抗凝血中血小板的数目,对比它们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结果:即时或1h内加入药物,2种药物对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效果相近,均能显著地抑制或解离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但1h后加入药物,2种药物对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的解离作用微弱。结论:1h内加入丁胺卡那霉素、氟化钠对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有很好的抑制或解离作用,1h后加入丁胺卡那霉素、氟化钠对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的解离作用不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