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135篇
  免费   16327篇
  国内免费   16315篇
耳鼻咽喉   1252篇
儿科学   2460篇
妇产科学   1388篇
基础医学   10457篇
口腔科学   13009篇
临床医学   94065篇
内科学   17028篇
皮肤病学   945篇
神经病学   6789篇
特种医学   108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7篇
外科学   28307篇
综合类   99181篇
预防医学   24173篇
眼科学   5286篇
药学   34080篇
  460篇
中国医学   56980篇
肿瘤学   13031篇
  2024年   2470篇
  2023年   7750篇
  2022年   8885篇
  2021年   9726篇
  2020年   8314篇
  2019年   7673篇
  2018年   4205篇
  2017年   7551篇
  2016年   8645篇
  2015年   9381篇
  2014年   13361篇
  2013年   14776篇
  2012年   22914篇
  2011年   28057篇
  2010年   27970篇
  2009年   27806篇
  2008年   31405篇
  2007年   26469篇
  2006年   25052篇
  2005年   21553篇
  2004年   18870篇
  2003年   13007篇
  2002年   13370篇
  2001年   10474篇
  2000年   8706篇
  1999年   7205篇
  1998年   5358篇
  1997年   4192篇
  1996年   3891篇
  1995年   3410篇
  1994年   2963篇
  1993年   2931篇
  1992年   2773篇
  1991年   2522篇
  1990年   2071篇
  1989年   1940篇
  1988年   1078篇
  1987年   620篇
  1986年   288篇
  1985年   87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结肠癌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从PI3K/Akt生物轴调控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HCT116细胞,细胞设3组:对照组,健脾消癌方组(加入15%健脾消癌方含药血清)及人参皂苷Rg3组;制备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条件培养液(分组及制备方法见实验方法),用条件培养液干预HUVEC(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Matrigel基质胶法检测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条件培养液对HUVEC小管形成的影响。随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CT116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Akt、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蛋白表达。最后在结肠癌HCT116荷瘤小鼠中验证健脾消癌方对肿瘤生长速度的影响,并经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CD3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内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模型组HUVEC细胞管腔形成较空白血清组显著增加(P<0.05);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较模型组HUVEC细胞管腔形成显著减少(P<0.01)。p-Akt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模型组高于空白血清组(P<0.05),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I3K、Akt蛋白表达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显著性增大,瘤组织内VEGF表达、CD31阳性面积显著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显著减小,瘤组织内VEGF表达、CD31阳性面积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消癌方可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和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生物轴调控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喷淋消毒藻酸盐印模的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观察一种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对口腔印模的消毒效果。结果 用含150 mg/L有效氯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喷淋消毒口腔印模,作用1.0 min,对口腔印模染菌载体上的白色念珠菌杀灭对数值为4.09;对印模染菌载体上的变异链球菌作用0.5 min,杀灭对数值为5.26。结论 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以喷淋方式对口腔印模进行消毒处置,可实现良好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3.
种植牙成缺牙“好帮手”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不足15%,65~74岁的老年人缺牙率约为86%,平均存留牙数为22.5颗/人,即人均缺失9.5颗牙齿。此外,外伤造成的牙齿脱位或牙齿折断也是牙齿缺失的常见原因,患者多为中青年人。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分析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镇平县中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5例为对照组,以2017年5—11月收治的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分别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GQOL-74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外伤性脾破裂,可有效缓解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丝素蛋白(SF)/壳聚糖(CS)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黏附和生长的影响,评估该材料用作心脏补片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素纳米纤维底板,用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将SF和CS组装到纤维素纳米纤维表面,得到改性的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用ζ- 电位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材料的表征。分离培养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荧光素酶(Fluc)双重报告基因的小鼠AD-MSCs细胞,并接种于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上共培养,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FM)观察细胞黏附和生长形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超微结构,生物发光成像(BLI)及MTT比色法评估AD-MSCs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结果 XPS测定的结果提示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构建成功。SEM观察可见纳米纤维直径均一,具有良好的三维多孔结构,细胞在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上增殖活跃,形态和生长状态良好。CFM、BLI及MTT比色法的结果提示细胞与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共培养后呈三维分布,增殖状态好。 结论 对纤维素纳米纤维用LBL进行改性后可明星促进AD-MSCs的三维生长,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是可用于组织工程心肌补片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疗法的运用与推广,HIV感染者的寿命得到延长。HIV是反转录病毒,其反转录酶在HIV复制时可进行DNA复制但无校正能力,导致出错率高,加之药物选择压力等因素,其耐药问题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阐明抗逆转录治疗耐药发生发展过程,对艾滋病控制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HIV耐药产生途径与趋势、耐药相关影响因素以及降低耐药率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65-67
目的 研究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单纯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疾病复发情况以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生存期限及无复发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予以大剂量干扰素辅助疗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44-146+封三
目的探讨MSCT在对比剂外渗的急性腹部创伤性动脉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4例急性创伤性腹部动脉损伤患者及58例腹部非创伤性动脉病变患者影像资料,分析急性腹部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动脉病变所致对比剂外渗的相关性。结果 44例创伤性腹部损伤患者通过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共检出59支动脉损伤,其中对比剂外渗34支、非对比剂外渗共25支;58例急性腹部非创伤组共检出58支动脉病变,其中8支存在对比剂外渗。对比剂外渗征象创伤组出现率明显高于非创伤性组(χ~2=24.42,P0.05)。结论与非创伤组相比,急性腹部创伤性动脉损伤对比剂外渗征象较为常见,MSCT可以较好地显示创伤性对比剂外渗的直接及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