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1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103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217篇
口腔科学   411篇
临床医学   380篇
内科学   263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科学   181篇
综合类   806篇
预防医学   287篇
眼科学   106篇
药学   257篇
  2篇
中国医学   219篇
肿瘤学   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近些年来,在我国Ⅱ型糖尿病(DM)正以“暴发流行”的速度增多,目前糖尿病足(DF)病人已有500万~600万。DF是1956年Dakely命名,1972年Caltrall提出其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知觉,因缺血而失去活动和有感染者。1980年和1999年WHO重申其定义[1-2]。DF病变主要是以肢体动脉缺血为主,  相似文献   
42.
超声技术治疗腰腹部肥胖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声技术体外治疗腰腹部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超声特定声波强度对60例腰腹部轻中度单纯性肥胖的就医者进行治疗,针对每例就医者治疗前后腰围测量及治疗前后的对比照片,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估。结果:显效3例,占5%;有效39例,占65%;无效18例,占30%。结论:使用超声波皮肤治疗仪治疗腰腹部肥胖,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就医者无痛苦易于接受,是目前值得推广的局部减肥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叶伟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1):1501-1503
目的:探索体内超声吸脂术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负压吸脂术比较。方法:在肿胀麻醉下,采用体内超声乳化吸脂方法、对236例不同部位脂肪堆积受术者,进行人体曲线美的塑造。结果:经过6~12个月随访、效果良好、易被受术者接受。结论:该术式利用超声波“空穴效应”及相关效应的吸脂原理,选择性地破碎脂肪细胞,而对周围血管、神经、淋巴管等组织无不良影响,与传统负压吸脂术比较,操作简便省力、安全、精细。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中肝切除术在肝脏中部肿瘤的临床应用,对其适应证、治疗效果,特别是外科手术技术细节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的3例中肝切除术.分析各病例影像学特点,讨论适应证具体标准,总结手术技术细节、手术后恢复过程及随访结果.结果 3例中肝切除术,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2例,肝脏巨大血管瘤1例.病变部位为Ⅳ段和(或)Ⅷ段.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00 ml.平均手术时间为7 h.术后7 d左右肝功能基本恢复.术后7~9 d出院.无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7~15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 中肝切除术是肝脏中部肿瘤的重要手术方式.遵循解剖性肝切除的概念,灵活应用肝切除新的技术手段,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并减少出血等并发症.对于肝脏储备功能受损者,与扩大的左或右肝切除术比较,中肝切除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应该适当扩大中肝切除的临床应用并对其进行更多的研究评价,特别是与传统的扩大肝切除术相比.  相似文献   
45.

Background:

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 is an inflammation of abductor pollicis longus (APL) and extensor pollicis brevis (EPB) muscle tendon sheaths at the level of radial styloid process. Its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include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wrist and thumb immobilization, ultrasonic therapy (US Th.) and low level laser therapy (LLLT). Literature is scanty on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US Th. and LLLT for its management. This prospective study evaluates outcome of US Th. versus LLLT in de Quervain''s disease.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clinically diagnosed 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 The average age was 36 years (range: 21-45 years). One group was given LLLT and the other US Th. for a total of 7 exposures on alternate days. The clinical criteria used were Finkelstein''s test, tenderness over radial styloid (Ritchie''s tenderness scale), grip strength, pain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and radiological criteria was ultrasonographic assessment of change in thickness of APL and EPB tendon sheath. They were measured before commencement and at the end of seven sessions of therapy, as per standard procedure.

Result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as seen within both groups in the following outcome measures assessed: Ritchie''s tenderness scale, grip strength and VAS. Finkelstein''s test was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either groups. Ultrasonographic measurement of tendon sheath diameters, the mediolateral (ML), and anteroposterior (AP) diameters was not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US Th. group and the laser therapy group after treatment. On comparing both the group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However, looking at the mean values, the grip strength and VAS showed better improvement in the US Th. group as compared to the laser therapy group.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超声波技术治疗颜面部皮肤老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超声波治疗仪的特定声波强度,对60例颜面部皮肤老化者进行治疗。颜面部皮肤老化的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每隔一天治疗一次,观察临床效果。针对每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对比照片,并做好记录,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估。结果本组患者60例,其中额部皱纹:显效12例,有效36例,无效12例;鱼尾纹:显效15例,有效36例,无效9例;眉间皱纹:显效6例,有效42例,无效12例。无一例出现面部红斑及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使用超声波皮肤治疗仪能改善面部皮肤松弛与老化,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患者无痛苦,易于接受,是目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常规超声诊断为肾脏占位或可疑肾脏占位的患者应用超声造影、螺旋CT检查,并将结果与术后病理对比。结果:超声造影鉴别肾脏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为96.7%(29/30)。螺旋CT准确率是90%(27/30)。结论:超声造影能明确显示肾脏肿瘤的存在,对鉴别肾脏良、恶性肿瘤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Focus超声刀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甲状旁腺的功能保护作用,以及围手术期患者血钙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实施的甲状腺手术226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设为对照组;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实施的甲状腺手术250例,应用Focus超声刀实施手术,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与效率,术前、术后3天血清甲状旁腺素、血钙及血磷水平,观察甲状旁腺功能损伤患者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均比较顺利,无术中及住院期间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与临床诊断一致;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1或P〈O.05);观察组低钙血症、血钙下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血清甲状旁腺素、血钙水平降低,血磷水平升高(P〈0.01或P〈0.05),表明对照组患者甲状旁腺功能损伤;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甲状旁腺功能比较稳定。术后3月内,所有甲状旁腺功能损伤患者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结论Focus超声刀在甲状腺手术中对甲状旁腺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术中组织分离、止血效果确切,损伤较小.术后患者血清甲状旁腺功能指标稳定,恢复较快,是目前比较优化的一种手术措施。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中,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确诊为乳腺癌并且行新辅助化疗及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前后乳腺肿物变化的三维超声评估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研究组中30个病例中接受TAC后,乳腺癌三维超声评分观察值减小21例(70%),2例(6.67%)乳腺癌原发病灶消失。7例乳腺癌原发病灶无变化,占23.3%;三维超声诊断与病理学评价结果基本一致,P>0.05;二维超声成像评价与病理学评价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及二维超声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三维超声有助于化疗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双极电凝止血、超声刀止血及缝合法止血在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OEMC)剥除术中的应用对卵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妇产科2013年5月~2015年1月采用 OEMC 剥除术治疗的18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选择的不同止血方法进行分组,其中电凝组70例、超声刀组59例、缝合组54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3、6个月进行卵巢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对比三组卵巢功能恢复差异。结果:术前电凝组、超声刀组和缝合组患者的 FSH、LH、E2、AMH 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电凝组、超声刀组的 FSH、E2测定值显著的高于缝合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电凝组、超声刀组的 LH、AMH测定值显著的低于缝合组患者;术前电凝组、超声刀组和缝合组患者的窦状卵泡个数、PI、RI 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电凝组、超声刀组的 PI、RI 测定值显著的高于缝合组患者,术后6个月电凝组、超声刀组的窦状卵泡个数显著的低于缝合组患者。结论:双极电凝止血、超声刀止血在 OEMC 剥除术中的应用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大,应尽量多采用缝合法止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