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3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8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195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分析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予以一般的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干刺激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下肢部分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F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2组FMA下肢部分评分、FB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5),而观察组的各项指标的提高程度相对于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显著改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治疗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2.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颈总动脉(CCA)或头臂干(BT)重度狭窄或闭塞后的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颅内外侧支循环的情况。方法选择经DSA证实的CCA或BT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24例为患者组(1例患者为左侧CCA闭塞,伴BT重度狭窄),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应用TCD检测两组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判断侧支开放情况。结果①CCA或BT闭塞的17例患者中,13例CCA或BT局部未探及血流信号,4例呈异常低速高阻的血流信号;CCA或BT重度狭窄的8例中,6例病变局部呈异常高流速伴涡流血流频谱,2例仅探及狭窄以远CCA低流速、低搏动性血流频谱。24例患者的颈外动脉均为血流方向逆转、低搏动性的颈内动脉化血流频谱改变。21例颈内动脉起始段为低流速、低搏动性血流频谱。②大脑中动脉的流速及搏动指数明显低于健侧及对照组(P〈0.01)。眼动脉呈正向低搏动性血流频谱者19例,未探及血流信号者3例,反向切迹血流频谱者2例。③24例患者中,19例(79.2%)Willis环侧支开放;3例有健侧颈外动脉侧支供血。9例呈前循环盗血的血流频谱改变,其中6例(25.0%,6/24)大脑前动脉呈收缩期早期切迹血流频谱改变。2例患侧颈内动脉虹吸段、眼动脉呈反向切迹血流频谱改变。1例BT闭塞患者颈内动脉起始段呈切迹血流频谱改变。结论应用TCD可对CCA或BT病变的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测全程食管的神经来源与分布特点,为临床行迷走神经保留式食管切除微创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50例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解剖观测食管各部的神经来源、分支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分支的横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食管颈、胸、腹3部的神经分别来源于迷走神经和交感干的分支,各部分支形式和密度不同;②左、右迷走神经主干沿食管两侧缘下行,与食管壁外膜以疏松结缔组织相连;③迷走神经在胸部的主要食管支和交通支与支气管和膈肌食管裂孔之间具有一定距离;④在胸部,迷走神经分出集中分支前、后的横径,左侧分别为(3.01±0.14)mm和(1.80±0.23)mm;右侧分别为(3.04±0.16)mm和(1.52±0.21)mm。结论:①食管的迷走神经来源于喉返神经、迷走神经主干和颈、胸交感干的分支;②临床上在术中可切断迷走神经的前或后交通支,保留其完整的左、右主干,对改善食管癌切除和食管-胃吻合术后胃肠功能以及预防复发性食管癌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脑卒中患者步行时躯体运动的三维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躯体运动的三维运动学分析,比较分析偏瘫步态躯体运动变化与其步行能力(步速)之间的关系,探讨影响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量化指标。方法:选择首次脑卒中后可以独立步行10m以上的偏瘫患者39例,采用远红外线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检测与分析,对偏瘫步态躯体的运动学参数与其步行能力(步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与骨盆旋转运动之间的相关有显著性意义(r=-0.396.P<0.05);其步行能力与躯体侧方运动呈负相关,而与其躯体垂直运动呈正相关(r=-0.755,P<0.01;r=0.534,P<0.01),步行能力与Barthel指数正相关(r=0.475,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躯体和骨盆运动障碍是影响步态恢复的重要因素,提示躯体的协调性训练和骨盆的控制性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脑卒中不同病变性质和损伤半球对躯体控制能力的影响及躯干控制能力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75例住院脑卒中患者分为A组(右脑出血)15例、B组(右脑梗死)25例、C组(左脑出血)14例和D组(左脑梗死)21例,于康复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进行简明认知功能评定(MMSE)、躯干控制能力评定(Sheikh)和改良Bra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前,A组、C组患者的Sheikh、MBI评分低于B组、D组(P〈0.05~0.001);治疗后.4组患者的MMSE、Sheikh、MBI评分均有提高,但A组、C组患者的提高幅度更大。Sheikh评分左、右半球病变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heikh评分与MBI在治疗前后均高度相关,与MMSE评分在治疗前无相关,但治疗后部分相关。结论脑出血患者较脑梗死患者躯体控制能力受损大,但康复治疗后恢复也较快;左右半球卒中对躯体控制能力损害无差异;躯体控制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康复治疗前后高度相关,与认知功能在康复治疗前无相关性,但治疗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X线引导下大鼠退变髓核腰交感干注射对腰交感神经干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用雄性SD大鼠共72只,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髓核注射组。髓核注射组大鼠行X线下自体退变髓核悬液右侧腰交感干注射,假手术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注射后14天,取各组大鼠右侧腰交感干行组织学观察,并采用ELISA法定量分析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表达变化。结果髓核注射组大鼠腰交感干组织学观察发现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肿胀、充血;ELISA检测发现腰交感干IL-1β(20.1±4.40pg/ml),IL-6(26.5±8.9pg/ml)及TNF-α(60.77±6.37pg/ml)蛋白含量比空白对照组IL-1β(8.02±1.31pg/ml),IL-6(10.30±1.43pg/ml),TNF-α(24.38±4.81pg/ml)及假手术组IL-1β(7.52±2.11pg/ml),IL-6(11.58±2.56pg/ml),TNF-α(26.12±6.81pg/ml)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大鼠自体退变髓核导致腰交感神经干炎症因子表达升高可能与盘源性内脏痛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7.
58.
59.
目的 总结术中支架象鼻技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和经验.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24例锚定区不足或左锁骨下动脉受累及合并升主动脉或心脏病变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50.6±9.8)岁.合并高血压20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根部瘤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主动脉缩窄1例.14例有吸烟史.4例为胸降主动脉覆膜支架术后内漏.结果 24例患者均行直视下支架象鼻术,同期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5例,主动脉瓣替换+升主动脉成形3例,左锁骨下动脉重建2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1例,升主动脉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1例.体外循环(163.1±48.6) min,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时间(29.1 ±12.4) min.无围手术期死亡.二次开胸止血1例;呼吸功能不全气管切开1例;无截瘫及卒中发生.无住院死亡,并发症发生率8.3%(2/24例).1例失访;随访23例,随防率95.8%(23/24),平均随访24个月,随访期间2例因Ⅰ型内漏行修补术,1例因支架远端假性动脉瘤行主动脉覆膜支架修复.20例(86.4%)患者支架附近可见血栓形成.结论 对锚定区不足或左锁骨下动脉受累及合并升主动脉或心脏病变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是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远期结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60.
正2007年3~6月,我们采用健侧C7移位后的下干分支修复受损神经治疗2例全臂丛撕脱伤患者,现将手术方法及最初的随访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8、29岁;均为车祸造成左上肢全臂丛撕脱伤;受伤至手术的时间分别为27 d和24 d。患侧C5~T1神经支配区全部运动及广泛感觉丧失:Horners征阳性,腱反射引不出,患肢发凉,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