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7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51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2篇
  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切开罩使用效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罩在气管切开停用呼吸机后使用人工鼻吸氧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气管切开停用呼吸机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气管切开罩加人工鼻吸氧,对照组仅采用人工鼻吸氧,对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使用人工鼻总数、患者日均吸氧耗材费用、痰液黏稠度和日均吸痰量等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例在SpO2、痰液黏稠度和日均吸痰量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实验组病例在平均使用人工鼻数量和日平均吸氧耗材费用方面要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罩与人工鼻结合使用(相对于人工鼻单独使用)能保证气道湿化,达到有效供氧;节约医疗成本,经济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一次性多功能人工气道输氧湿化管在气管切开后气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应用一次性多功能人工气道输氧湿化管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应用微量泵延长管与单鼻塞输氧管进行气道湿化。连续7天观察两组患者痰液湿化效果、气道湿化过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第1d、第3d、第7d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每日刺激性呛咳次数、每日吸痰次数、每日输氧湿化管滑脱次数、痰痂形成累计例数、气道粘膜损伤累计例数以及第7d痰培养细菌学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多功能人工气道输氧湿化管可持续湿化气道,湿化效果稳定,易控制,有效降低了气道湿化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戴小华 《全科护理》2016,(31):3241-3243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碳酸氢钠用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6年5月烧伤科70例因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成人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在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传统的糜蛋白酶、硫酸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磷酸钠及生理盐水作为气道湿化液,使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入气道湿化法,观察组在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1.25%碳酸氢钠作为湿化液,使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入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痰痂形成、呼吸道感染、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碳酸氢钠用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优于传统的糜蛋白酶、硫酸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磷酸钠及生理盐水作为气道湿化液。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与非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方法 收集2014年1~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气管切开与非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的送检痰标本,采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进行比较。结果 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检出病原菌前10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黏质沙雷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分别占25.3%、13.8%、12.8%、11.7%、11.1%、8.2%、5.9%、5.6%、1.7%和1.5%;非气管切开患者的检出病原菌前10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恶臭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热带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21.1%、20.5%、15.1%、12.9%、6.0%、5.8%、4.7%、4.1%、3.3%和3.3%。铜绿假单胞菌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为敏感,而在非气管切开患者中对多黏菌素B较为敏感,耐药率都小于25.0%;所有患者均出现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均较高,但在气管切开患者中,阿米卡星、多黏菌素B、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稍低。气管切开与非气管切开患者中真菌感染均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首位,但非气管切开患者中真菌类型和感染率较高。结论 气管切开与非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有明显区别,临床应根据药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医院感染,以利于肺部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6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并发哮喘,1例并发呼吸衰竭,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经过一系列护理措施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缓解,顺利拔除气管套管。护理满意度调查,16例非常满意,48例满意,4例不满意,其护理满意率为94.11%。结论对于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气道管理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总结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 对37例吸入性损伤患者在气管切开前、后及拔管时、拔管后进行预见性护理.结果 本组严重烧伤并发吸入性损伤患者37例中,治愈34例,转院2例,死亡1例.结论 对吸入性损伤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信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后不同湿化液对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0.45%的氯化钠溶液湿化气道,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水湿化气道,观察记录湿化效果、痰液粘黏稠度、呼吸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湿化效果较好33例(82.5%),湿化不足4例(10.0%),湿化过度3例(7.5%),研究组较好35例(87.5%),不足2例(5.0%),过度3例(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痰液黏稠度Ⅰ度占60.0%,Ⅱ度占25.0%,Ⅲ度占15.0%与研究组的62.5%,25.0%,12.5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呼吸道黏膜出血13例,刺激性咳嗽13例,肺部感染16例,显著高于研究组的3例、3例、6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0.45%氯化钠溶液和注射用水用于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2者湿化效果良好,但0.45%氯化钠溶液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0.45%氯化钠溶液是理想的湿化液,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气管切开病人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1.25%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0.45%氯化钠溶液持续气道湿化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湿化7d后比较两组病人痰液黏稠程度及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93,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4%,低于对照组的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结论]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能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个性化气道廓清技术对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1例,在观察期间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1例患者脱落。对照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体位引流结合叩背,试验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气道廓清技术(包括咳嗽训练、主动呼吸循环技术、体位引流等)。观察周期为6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排痰量、拔管时间、拔管成功率以及临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训练6周结束后,试验组在训练期间的平均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训练第1周时,两组患者在日均排痰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第2、4、6周时,试验组的日均排痰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患者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第1、3、6周后,试验组的CPI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日...  相似文献   
50.
人工气道持续氧雾化湿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持续氧雾化温化法和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痰液黏稠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刺激性咳嗽、痰栓形成、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能安全、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