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97篇
  免费   883篇
  国内免费   421篇
耳鼻咽喉   458篇
儿科学   526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543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651篇
内科学   4364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990篇
特种医学   1108篇
外科学   2761篇
综合类   1714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209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398篇
  6篇
中国医学   142篇
肿瘤学   13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385篇
  2021年   634篇
  2020年   628篇
  2019年   575篇
  2018年   620篇
  2017年   408篇
  2016年   460篇
  2015年   506篇
  2014年   967篇
  2013年   928篇
  2012年   678篇
  2011年   796篇
  2010年   665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611篇
  2007年   639篇
  2006年   584篇
  2005年   509篇
  2004年   414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10篇
  197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22.
Summary The prevalence of smoking,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was assessed in 221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internal carotid stenosis and compared with the prevalences in two sex- and age-matched control groups composed of subjects having normal Doppler findings and from non-neurological outpatients. Of the subjects with carotid stenosis 27.6% were hypertensive smokers in comparison with 9.5% and 17.2% in the two control groups. The difference of the stenosis cohort from the two control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0.01 and P=0.016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in non-smokers and patients who smoked. In 394 investigated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arotid stenosis or occlusion an obstruction index, based on the Doppler shift frequency, was calculated. This index was lowest in the normotentive non-smokers. It was only in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hypertensive non-smokers but significantly so in the normotensive smokers. The index was highest in the hypertensive non-smokers. It was concluded that cigarette smoking, especially if associated with hypertension, is a determinant risk factor for carotid stenosis and occlusion.  相似文献   
23.
24.
168例食管烧伤后瘢痕狭窄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食管烧伤后瘢痕狭窄预防和治疗的经马命。方法 168例中158例进行了172次外科治疗,11例进行了2次以上手术。早期人院Ⅱ度期以上34例采用改良食管腔内置管预防食管烧伤后瘢痕,末切除瘢痕狭窄结肠重建77例,切除狭窄食管胃重建27例,颈阔肌皮瓣修复颈部食管狭窄22例,其他类型手术12例。结果 29例拔出支撑管后治愈(85%);5例再狭窄,其中1例扩张治愈。77例结肠重建术后5例死亡,颈部吻合口瘘14例,吻合口狭窄4例,腹部切口裂开2例。27例胃重建中,吻合口狭窄2例。脓胸1。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狭窄22例中,3例发生颈部瘘。其他手术12例中,1例术后死于肠梗阻。所有生存出院患者均能进普食。 结论 管腔内置管能有效预防食管烧伤后瘢痕形成,根据瘢痕狭窄部位确定食管重建时是否切除狭窄食管。颈阔肌皮瓣是修复颈段食管狭窄或吻合口狭窄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下行颈动脉狭窄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DSA下颈动脉狭窄患者23例,年龄42-78岁,无明显肺部疾患及喉罩禁忌症患者,异丙酚(Pmpofol)泵入静脉全麻下插入喉罩完成手术,观察其不同时段的BP(MAP)、SpO2、HR、ECG(ST-Ⅱ)。结果:各时段的BP(MAP)、Sp02、HR、ECG(ST-Ⅱ)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喉罩全麻在行颈动脉狭窄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是肯定的。喉罩全麻颈动脉狭窄造影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6.
高金亮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9):528-529,576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减压术。通过术前标记腰椎正侧位片定位,于定位棘突间隙后正中偏患侧作长约1.5 cm小切口,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钻除部分椎板,置入内窥镜,于电视监视器下显露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硬脊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本组共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平均随访7个月,按Prolo标准评定,治愈20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本术式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对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7.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DSA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和冠脉造影对比,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8例患者同时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有创性冠脉造影检查,依据AHA17段分段法,评价所有有效节段,并将两者进行对比。结果:冠脉造影显示阴性病例占7.1%(2例),单只病变占21.4%(6例),多支病变占71.4%(20例)。按节段分析,CT检出冠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1%,94.6%,90.0和95.3%。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的冠脉造影检查对检出正常冠脉节段以及狭窄节段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8.
肝移植术后并发胆道狭窄和胆泥淤积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和胆泥淤积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对39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胆道狭窄和胆泥淤积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T型管胆道造影、CT和MRI检查诊断胆道狭窄伴胆泥形成39例,38例介入治疗后胆道梗阻症状明显缓解;1例介入治疗后胆道梗阻症状未明显改善,后行外科胆管修补术。结论:T型管胆道造影或直接经皮胆道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和胆泥淤积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最高,放射介入和内镜介入技术对其均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9.
腰椎全板减压术后顽固下腰痛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分析腰椎全板切除术后残留下腰痛的原因,指导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0年作者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69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标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下腰痛程度进行评分,根据手术前后下腰痛程度的变化将病例分为无残存下腰痛(lowbackpain,LBP)组和残存LBP组,针对术前的临床和影像学参数,使用软件包SPSS13.0进行对数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残存下腰痛的临床预测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两组间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腰椎前突角、腰椎活动度和手术减压范围与术后残存下腰痛密切相关。残存LBP组患者术前腰椎生理前突和活动度分别为(22.27°±3.12°)和(22.91°±2.31°),显著低于无残存LBP组患者的腰椎前突和活动度(37.23°±2.19°)和(31.66°±1.52°),P值分别为0.000和0.002;而残存LBP组的减压节段(2.77±0.19节)明显高于无残存LBP组(1.70±0.10节),P值为0.000。[结论]对于术前腰椎前突减小,腰椎活动度下降的椎管狭窄症患者单纯施行多节段的腰椎全板减压容易导致术后顽固性下腰痛的出现,应引起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30.
【论文特点介绍】本研究观察了CRP是否可以作为肾动脉粥样硬化狭窄(ARAs)的独立危险因子。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外周血管疾病是ARA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RP水平、高血压、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并非ARA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