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66篇
  免费   499篇
  国内免费   751篇
耳鼻咽喉   730篇
儿科学   411篇
妇产科学   259篇
基础医学   286篇
口腔科学   338篇
临床医学   1058篇
内科学   1275篇
皮肤病学   133篇
神经病学   580篇
特种医学   6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482篇
综合类   1578篇
预防医学   414篇
眼科学   235篇
药学   610篇
  2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43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405篇
  2019年   405篇
  2018年   411篇
  2017年   328篇
  2016年   434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848篇
  2013年   755篇
  2012年   806篇
  2011年   1063篇
  2010年   1023篇
  2009年   1048篇
  2008年   932篇
  2007年   930篇
  2006年   807篇
  2005年   726篇
  2004年   524篇
  2003年   466篇
  2002年   414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尿道套入法治疗男童外伤性后尿道闭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介绍和评价尿道套入法治疗男童外伤性后尿道闭锁。方法 对 1994年 1月~2 0 0 3年 12月以尿道套入法治疗的 2 5例外伤性后尿道闭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5例患儿后尿道闭锁段长度 1~ 2cm ,切除闭锁段瘢痕组织后无法直接行对端吻合 ,故将远端尿道套入 ,固定 ,留置导尿管 6周左右 ,拔管后均排尿通畅 ,其中 6例经 1~ 2次尿道扩张 ,2 5例均无尿失禁。结论 尿道套入手术方法简单 ,是治疗男童尿道缺损段较长及经手术修复失败的后尿道闭锁的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2.
经会阴途径后尿道吻合术治疗小儿外伤性后尿道狭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会阴途径后尿道吻合术治疗小儿外伤性后尿道狭窄的适应证、手术原则、并发症。方法 经会阴途径后尿道吻合术治疗小儿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 35例。结果 随访 2 8例 ,随访率 80 .0 %。2 8例共治愈 2 1例 ,治愈率 75 .0 %。结论 经会阴途径尿道吻合术可作为开放手术治疗小儿外伤性后尿道狭窄的首选术式 ;彻底切除尿道周围瘢痕达到黏膜对黏膜无张力吻合是手术的关键 ;对后尿道狭窄闭锁段长者 ,加用长直针吻合法 ,可取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周围组织组织粘连情况及其与时间关系,以期为临床缩短经皮经肝胆道内镜(PTCS)治疗间期的可行性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雄性小家猪随机分为4组:即术后第3、5、7、14 d共4组。开腹逆行穿刺置管形成模型,观察引流管周围腹膜之间的组织组织粘连情况并分级。结果所有模型管周腹膜间出现组织粘连,注入美蓝未见变色,而除管周外其他腹膜间没有组织粘连。其中3 d组组织粘连以Ⅱ级为主;5 d后各组组织粘连以Ⅲ级为主。经秩和检验统计学分析示3 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176.2,P<0.05);5 d组、7 d组及14 d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76.2,P>0.05)。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后第5 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引流管周围己形成完整致密组织粘连。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初步观察经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16例经体外循环心脏术后MODS伴ARF患者及16例健康人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C),同时对患者进行MODS评分,并将评分与氧化应激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16例患者,8例存活,8例死亡(病死率50%);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ODS伴ARF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TAC,SOD代偿性升高,但GSH-Px明显下降,MDA显著升高。3MDA同MODS评分呈正相关;GSH-Px同MODS评分呈负相关。SOD、TAC同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MODS伴ARF的患者发生了氧化应激。2监测MDA和GSH-Px有助于判断病情。3在MODS伴ARF的治疗中,有必要采用各种治疗措施恢复机体的氧化抗氧化。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管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I期尿道成形术后尿道狭窄患者采用氯胺酮麻醉加骶麻,以尿道扩张器对狭窄段尿道进行扩张后,放置记忆金属支架管。如扩张尿道时损伤尿道或出现夹道,则尿道切开直视下放置金属支架管。合金支架管在术后3个月取出。结果:本组治愈17例,治愈率83%(17/18).3个月内金属支架管脱落1例,再次出现尿道狭窄。结论:镍钛记忆金属支架管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是简便易行,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6.
婴儿腹腔镜手术联合内环缝扎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儿腹腔镜手术联合内环缝扎术的可行性、必要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婴儿腹腔镜手术联合内环缝扎术的临床资料,并将14例腹腔镜幽门环切术联合内环缝扎术与25例单纯腹腔镜幽门环切术进行对比。结果16例腹腔镜联合手术顺利,无近期并发症。其中14例腹腔镜幽门环切术联合内环缝扎术,与腹腔镜下幽门环切术单脏器手术比较,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手术时间有显著差异(P〈0.001),2次单脏器手术的医疗费用总和是2个脏器联合手术的1.33倍。结论婴儿腹腔镜手术时,对合并腹股沟疝或术中发现鞘状突未闭,并符合潜在腹股沟疝/交通性鞘膜积液标准的患儿。可联合行内环高位缝扎术;同时提出潜在腹股沟疝/交通性鞘膜积液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7.
气膀胱腹腔镜输尿管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应用气膀胱腹腔镜(pneumovesicoscopy)行Cohen输尿管移植术的体会。方法2002年11月-2004年12月治疗11例患儿,年龄3个月~11岁,平均4.4岁。男5例,女6例。膀胱输尿管反流8例(双侧3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反流1例),输尿管末端狭窄输尿管全程扩张2例,重复肾上半肾积水输尿管扩张输尿管囊肿1例,总共16根输尿管。手术方法:经膀胱镜注CO2气体扩张膀胱,膀胱镜观察下在脐下以带针缝线经皮穿透膀胱全层做牵引线,鞘管(trocar)沿牵引线穿刺插入膀胱与牵引线固定。同法两侧放置操作鞘管。经中线鞘管目镜观察,两侧鞘管操作。同开放手术行Cohen输尿管移植。术后不放输尿管支撑管仅留置导尿管。结果1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120-300min,平均213min。术后5~7d拔除导尿管出院。术后随访2~14个月,10例无尿路感染发生,尿常规检查正常,其中3例随访,MCU检查原4~5级反流消失。1例出现吻合口狭窄伴尿路感染,予保守治疗控制感染成功。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分离缝合技术基础上。气膀胱腹腔镜手术行Cohen输尿管移植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尺桡骨中段旋转截骨术治疗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的优越性及并发症。方法对7例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的患儿,行尺桡骨中段旋转截骨术,Ⅰ期旋转至所需位置。结果7例患儿随访2个月~3年,平均1年,7例中1例1侧术后发生缺血性肌挛缩,1例1侧发生钢板断裂,其余病例均于3个月内截骨处达骨性愈合,患肢功能满意。结论此术式是治疗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特殊的儿童嗜铬细胞瘤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特殊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报告2000-2004年间我院收治的4例小儿嗜铬细胞瘤病例,均为男性,年龄9~12岁。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例,肾上腺外3例,异时再发者2例,有家族史1例。结果经妥善围手术期处理,顺利切除肿瘤,术后血压全部降至正常。结论儿童肾上腺外、双侧肾上腺.多发及再发的嗜铬细胞瘤发生率高于成人,手术切除肿瘤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0.
Liu YL  Hu SS  Shen XD  Li SJ  Wang X  Yan J  Cui B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23-25
目的总结动脉调转术(ASO)治疗年龄6~84个月、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室间隔缺损(VSD)型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手术疗效,探讨适当的手术适应证。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23例年龄6~84个月、中~重度PH合并VSD的大动脉转位(TGA)和右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Taussig-B ing畸形)患儿行ASO,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7~84(22±21)个月,肺动脉压力24~80(44±14)mm Hg(1 mm Hg=0.133 kPa),肺血管阻力(PRA)49.2~1261.9 dyn.s.cm-5。合并主要畸形:左室流出道狭窄3例,肺动脉瓣下隔膜1例,主动脉瓣下隔膜1例。手术在全麻、低温(18℃~22℃)、低流量(50 m l.kg-1.m in-1)体外循环下完成ASO,合并畸形同期矫治。对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围手术期给予α受体阻滞剂或持续吸入低流量一氧化氮(NO)等治疗,改善肺血管压力;连续监测并控制肺动脉压、左房压、右房压。结果23例患儿病死率13%,3例死亡患儿死亡原因均与术前肺血管压力和阻力增高无明显关系。余患儿虽然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重症监护时间明显延长,但术后肺动脉压力均明显下降(23 mm Hg±9 mm Hg,t=13.28,P=0.000),痊愈出院。结论对年龄6~84个月,合并VSD并发中~重度PH的VSD型TGA和Taussig-B ing畸形患儿,如一般状况良好,紫绀不严重(经皮血氧饱和度>60%),X线胸片示两肺血较多,心导管检查显示肺血管阻力仍在可接受的范围(PRA<1000dyn.s.cm-5),采用ASO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扩大了ASO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