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01篇
  免费   3648篇
  国内免费   1709篇
耳鼻咽喉   811篇
儿科学   290篇
妇产科学   741篇
基础医学   3414篇
口腔科学   602篇
临床医学   2879篇
内科学   3617篇
皮肤病学   437篇
神经病学   455篇
特种医学   23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3篇
外科学   6744篇
综合类   6398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697篇
眼科学   244篇
药学   1551篇
  4篇
中国医学   398篇
肿瘤学   1340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492篇
  2022年   846篇
  2021年   1506篇
  2020年   1322篇
  2019年   1178篇
  2018年   1135篇
  2017年   1234篇
  2016年   1493篇
  2015年   1791篇
  2014年   2416篇
  2013年   2054篇
  2012年   2100篇
  2011年   2409篇
  2010年   2115篇
  2009年   2214篇
  2008年   2300篇
  2007年   2444篇
  2006年   2298篇
  2005年   2023篇
  2004年   1732篇
  2003年   1548篇
  2002年   1358篇
  2001年   1245篇
  2000年   1049篇
  1999年   835篇
  1998年   749篇
  1997年   622篇
  1996年   446篇
  1995年   365篇
  1994年   321篇
  1993年   225篇
  1992年   194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We present 36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intrinsic glioma of the pons. Tumors with exophytic expansion were excluded. There were 16 females and 20 males, ranging in age from 2 to 13 years, median 6 years. The most common presenting symptoms were cranial nerve dysfunction. unsteadiness of gait, and hemiparesis.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howed a hypodense (17/21) or isodense (4/21) expansion of the pons. Five tumors had areas of contrast enhancement. Following information about prognosis and possible types of management, parents decided for or against radiation therapy: twentyfour children underwent irradiation and 12 did not. Median survival among children receiving a full course of irradiation was 280 days, compared to 140 days in an equivalent group of non-irradiated children. Hemiparesis presenting without cranial nerve symptoms and contrast enhancement on CT scan were poor prognostic factors, whereas sex, age, and duration of symptoms at diagnosis were unrelated to prognosis.  相似文献   
52.
江涛  赵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2,27(6):540-541,F004
目的:提高对肺癌脑转移CT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的CT表现及特征.结果:腺癌21例,鳞癌11例,小细胞癌1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多发灶41例,单发灶7例.CT发现脑部转移灶126个;囊性病灶99个,实性病灶16个,囊实性病灶11个.幕上病灶112个,幕下病灶14个.结论:CT对肺癌脑转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3.
434例肺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廓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方式与规律,以探讨肺癌淋巴结合理的手术廓清范围。方法:对434例肺癌患者施行手术并予淋巴结廓清,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情况。结果:手术共清除2198组淋巴结,病理证实有癌细胞转移的749组。淋巴结转移率T1期为16.5%,T2期33.5%,T3期35.6%,T4期52.3%,T1期和T4期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叶肺癌上纵膈与下纵膈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左上叶肺癌第5组淋巴结有30.6%转移,左下叶和右中、下叶肺癌第7组淋巴结有26.5%转移。结论:除T1期肺癌淋巴结转移仅限于区域性上纵膈或下纵膈外,总体上,上叶肺癌以上纵膈淋巴结转移居多,而中、下叶肺癌则上、下纵膈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左上叶肺癌第5组淋巴结转移和中、下叶肺癌第7组淋巴结转移是上、下纵膈之间淋巴结扩大转移的信号。原发肺癌除T1期可仅行区域性上纵膈或下纵膈淋巴结清扫外,均应行系统性肺门和上下纵膈淋巴结廓清。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彩超在肾移植术后并发肝脏恶性肿瘤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 Acuson12 8XP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对在我院行异体肾移植手术的终末期尿毒症患者 12 0 0例进行规律随访。 结果 发现 17例恶性肿瘤 ,其中肝癌 7例 ,占 4 1.17%。 5例肿块单发 ,2例多发 ;肿块最大 10 cm× 10 cm,最小 2 .3cm× 2 .1cm。其中 6例手术病理证实 ,1例肝活检证实。 结论 对移植肾术后患者 ,首选彩超随访肝脏变化 ,能早期发现肿瘤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时机 ,并提高换肾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评价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及百分率 (f/tPSA % )检测前列腺癌 (PCa)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用酶免法测定 35例PCa及 7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血清tPSA水平 ,4tPSA <10ng/ml患者另测其fPSA ,计算f/tPSA(% )。 结果 血清tPSA <4、4~ 10、>10ng/ml者发现PCa的比例组间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4~ 10ng/ml组 ,PCa和BPH者f/tPSA(% )分别是 9.1± 4.8、16 .4± 6 .1,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tPSA仍是PCa筛查的有效瘤标 ,tPSA低水平时 ,f/tPSA(% )检测PCa则更为灵敏精确。  相似文献   
56.
MMP-9和TIMP-1表达失衡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的表达变化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5例乳腺癌组织MMP-9,TIMP-1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9阳性染色率90.59%,MMP-9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ki-67指数及TNM分期呈正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分别为P=0.03,P=0.02,P=0.004和P=0.0000,P<0.05,0.01。TIMP-1阳性染色率为78.82%,TIMP-1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浸润,转移及ki-67指数显著相关(P<0.05,P<0.01,P<0.001)。结论 MMP-9和TIMP-1表达失衡与乳腺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无症状居民食管上皮固有膜血管乳头(简称乳头)增生特征(乳头密度和高度)及其与病变分布的关系,加深对食管癌变早期形态学变化特征的了解。方法:2480例无症状人群食管粘膜活检组织,采用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纤维内镜检查,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形态学测量技术对食管乳头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病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食管癌高低发区居民食管中、下段乳头升高(≥上皮厚度的1/2)发生率之间差异并不明显(P>0.05),但是,高发区居民食管中段乳头密度(乳头数目/mm)明显高于下段,并高于低发区居民食管中段的乳头密度(P<0.05);高发区居民食管上皮乳头升高伴基底细胞过度增生患者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而低发区未观察到类似情况。结论:乳头增生表现为乳头数目增多和乳头升高是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食管上皮特征性形态学变化,高分区居民上皮乳头升高伴明显基底细胞过度增生,提示乳头增生可能是食管癌变极早期阶段的重要形态学变化,反映了上皮细胞的增生状态。  相似文献   
58.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43例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及化疗方法对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对43例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分为:保守性手术(患侧附件、大网膜切除术+盆、腹腔腹膜结节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根治性手术(全子宫、双附件及大网膜切除术_肿瘤细胞减灭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采用VAC(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BEP(博莱霉素或平阳霉素,足叶乙叉甙,顺铂或卡铂)方案或VBP(长春新碱,博莱霉素或平阳霉素,顺铂或卡铂)方案进行联合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根治性手术为44.4%,保守性手术为64.0%,差异无显著性。VAC方案与BEP(或VBP)方案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和77.3%(P<0.01)。疗程数≥4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3.9%,明显高于疗程数<4患者的38.9%(P<0.05)。认为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患者,可仅行保守性手术,术后辅以联合化疗。BEP(或VBP)方案对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改善明显优于VAC方案。术后化疗的疗程数与疗效有关,对长期生存率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T1期(肿瘤直径<2cm)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绝经前后在肿瘤大小、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率和数目。方法:常规病理检验以及应用免疫组化、HE法分别测定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者的ER、PR。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上无明显差异,但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浸润导管癌的百分比为 84. 7%,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浸润导管癌百分比为 62. 2%,经χ2 检验,P<0. 01。两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39. 3%和 25. 5%,经χ2 检验,P<0. 01。两组ER和PR阳性伴淋巴结转移的比例经χ2 检验,P<0. 05。结论: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在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率及数目、ER、PR阳性伴淋巴结转移上有显著性差异。对于T1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应行癌肿切除伴Ⅰ、Ⅱ级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区域淋巴结微转移作为食管癌TNM分期补充参数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取术前未经放或化疗的食管癌手术标本22例,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检测癌组织MVD,区域淋巴结作常规HE染色和抗细胞角蛋白(CK)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和微转移。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MVD平均值为41.6±14.32。MVD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转移、术后早期复发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CK免疫组化染色使淋巴结阳性率从30.11%提高至42.05%。N0期CK( )患者与N1期患者3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40.0%和42.86%(P>0.05)。结论微血管密度和区域淋巴结微小转移是食管癌的重要预后因素,分别作为食管癌分期T、N因素的补充参数,对预示食管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