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11篇
内科学   20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89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00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的比较鉴定海洛因成瘾者和正常人血浆蛋白质组差异,为研究海洛因成瘾相关血浆蛋白提供线索。方法海洛因成瘾者(n=5)和正常对照者(n=5)血浆蛋白经剔除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后,以固相pH梯度4~7胶条等电聚焦为第一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第二向,进行蛋白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软件Image Master Elit 5.0分析蛋白质2维图谱。手工挖取组间相差1.5倍的差异点,串联质谱分析鉴定。结果每张图谱平均检测到350±21个蛋白(亚基)斑点,其中5个蛋白点在2组图谱中差异1.5倍以上,鉴定结果分别为γ纤维蛋白原、人α1B糖蛋白、α1-抗胰蛋白酶原、视黄醇结合蛋白载体蛋白四聚体单体和铜蓝蛋白。结论海洛因成瘾者血浆与正常人血浆对比存在蛋白质组差异。某些差异蛋白可能与海洛因成瘾造成的神经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73.
海洛因依赖逐年变化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洛因滥用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1995年至2004年开始吸海洛因成瘾的人口学特征。结果:吸毒人群结构比例在近10年发生了如下变化:女性比例明显增多,而周围少数民族进入我市成为吸毒的另一主要群体;吸毒职业以个体经营、无业人员和服务人员向多元化转变,尤其是农民、干部增多值得关注;低文化程度为主向高文化程度扩展;年龄有低龄化蔓延趋势;吸毒原因以好奇、无聊为主,向受到吸毒人员及亲属的影响发展。  相似文献   
74.
目的:对经皮电刺激治疗脱毒后期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采用LH202H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对76例海洛因依赖者,196人次相应经络穴位电刺激。结果:缓解最明显的症状依次是肌肉关节疼痛95.83%,烦躁不安94.59%和四肢麻痹不适93.3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78%。治疗前后症状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根椐临床症状选择适宜的穴位、频率、波形和时间,经皮电刺激治疗对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5.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暴露情况,引起有关部门注意。方法:对100名海洛因依赖者在采集病史时用自行设计的《海洛因依赖者暴露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海洛因依赖者从吸食开始到被家庭主要成员怀疑吸毒的间隔时间12±s6月;从吸食到被家庭主要成员发现的间隔时间18±s6月;其中长期同家人居住生活者较易被家庭怀疑和发现,在吸毒1a以内被怀疑和发现者分别占81%和59%。从吸食到被强制戒毒间隔的时间36±s12月;从吸食到被劳教戒毒的时间54±s18月。其中长期与家庭分住生活者较早被强制(25-36月,占54%)、劳教戒毒(37-60月,占62%)。结论:海洛因依赖者从吸毒到被家庭成员怀疑、发现间隔时间较长;被强制、劳教戒毒似晚。但与家人同住生活者相对较易被家庭成员怀疑、发现,但被强制、劳教戒毒较晚。应引起家庭、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伴癫痫大发作的情况及临床治疗对策。方法:对我院2002-2005年收治的5328例海洛因依赖自愿戒毒者中伴癫痫大发作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328例中,伴癫痫大发作30例,占0.56%;其中滥用时间在5a以上者23例(76.7%);静脉注射者的比例(86.7%)高于烫吸者(13.3%),P<0.05;27例(90.0%)伴有BZD类多药滥用;13例(43.3%)有MDMA等苯丙胺类滥用史。对BZD类药物依赖者,给予了同类药物的替代递减治疗。结论:在海洛因依赖者中存在癫痫大发作现象。这可能与滥用的药物、滥用方式、滥用时间等因素有关。多药滥用者突然停用BZD类药物、减量过快可能诱发癫痫大发作。给予同类药物替代递减治疗,可减少癫痫大发作的发生。  相似文献   
77.
目的: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病人能够接受的治疗方法,以降低海洛因依赖病人的复吸率。方法:使用全麻下快速药物拮抗脱毒加纳曲酮栓植入方法,治疗海洛因依赖69例,并通过随访的方式跟踪治疗效果。结果:植入长效纳曲酮缓释栓6个月后,患者对海洛因渴求程度分值从植入前2.21±s0.58降至0.21±s0.14,再尝试海洛因率从81.25%降至5.00%。肝功能与植入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全麻快速脱毒加长效纳曲酮缓释栓植入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50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评定,并与42例正常受试者加以比较。结果: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海洛因依赖者(n=47)的知觉心理压力和消极应对显著增高(P<0.05),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显著降低(P<0.001)。海洛因依赖者的知觉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状况不良,三者具有一定相关性,可能共同对吸毒和复吸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及药物滥用的基本情况。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设计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门诊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65例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调查。结果:165例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人员中,男性135例(81.8%),女性30例(18.2%);年龄35a±s4.32a;已婚61例,占37.0%,未婚76例,占46.1%;无业148例,占89.7%,个体13例,占7.9%;初中及以下125例,占75.8%;高中及以上40例,占24.2%。初次滥用药物的年龄最小17a,最大50(21±s2.46)a;滥用药物年限最短2a,最长17(10±s1.84)a;64.2%的人员滥用的主要药物为海洛因;63.0%人员的滥用场所为居家住所/朋友家;88.5%人员的药物在居住地获得;78.2%人员的药物由同伴提供;滥用药物的原因多种,好奇占的比例最大(57.0%);80.6%人员的滥用方式以注射为主,但只有2例与他人共用过注射器;进入美沙酮维持治疗前,80.0%人员每日滥用药物量在1.5g以内,94.5%的人员每日药物花费(人民币)在900元以内;滥用药物资费来源,以个人收入/积蓄和家人/亲戚提供为主;既往脱毒次数多在2次以上,前次脱毒后至再次滥用药物天数,94.5%在100天以内;因滥用药物感染传染性疾病存在。结论: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以30a以上,男性、未婚、无业、初中及以下文化者为主;初始滥用年龄低,药物依赖持续时间长,多药滥用;采用注射方式滥用者多;存在艾滋病等传播性疾病的危险。希望美沙酮维持治疗能够改变他们的危险行为,提高其个人、家庭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0.
ABSTRACT Aim To determine whether buprenorphin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clonidine and other symptomatic medications in managing ambulatory heroin withdrawal. Design Open label,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xamining withdrawal and 4‐week postwithdrawal outcomes on intention‐to‐treat. Setting Two specialist, out‐patient drug treatment centres in inner city Melbourne and Sydney, Australia. Participants One hundred and fourteen dependent heroin users were recruited. Participants were 18 years or over, and with no significant other drug dependence, medical or psychiatric conditions or recent methadone treatment. One hundred and one (89%)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 day 8 research interview examining withdrawal outcomes, and 92 (81%) completed day 35 research interview examining postwithdrawal outcomes. Interventions Participants randomized to control (n = 56) (up to 8 days of clonidine and other symptomatic medications) or experimental (n = 58) (up to 5 days of buprenorphine) withdrawal groups. Following the 8‐day withdrawal episode, participants could self‐select from range of postwithdrawal options (naltrexone, substitution maintenance, or counselling). Measurements Retention in withdrawal; heroin use during withdrawal; and retention in drug treatment 4 weeks after withdrawal. Secondary outcomes Withdrawal severity; adverse events, and heroin use in the postwithdrawal period. Finding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better treatment retention at day 8 (86% versus 57%, P = 0.001, 95% CI for numbers needed to treat (NNT) = 3–8) and day 35 (62% versus 39%, P = 0.02, 95% CI for NNT = 4–18); used heroin on fewer days during the withdrawal programme (2.6 ± 2.5 versus 4.5 ± 2.3, P < 0.001, 95% CI = 1–2.5 days) and in the postwithdrawal period (9.0 ± 8.2 versus 14.6 ± 10, P < 0.01, 95% CI = 1.8–9.4); and reported less withdrawal severity. No severe adverse events reported. Conclusions Buprenorphine is effective for short‐term ambulatory heroin withdrawal, with greater retention, less heroin use and less withdrawal discomfort during withdrawal; and increased postwithdrawal treatment retention than symptomatic med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