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7篇
  免费   1312篇
  国内免费   688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85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991篇
口腔科学   214篇
临床医学   648篇
内科学   1306篇
皮肤病学   92篇
神经病学   592篇
特种医学   2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789篇
综合类   2112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361篇
眼科学   175篇
药学   2298篇
  7篇
中国医学   2201篇
肿瘤学   424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393篇
  2022年   885篇
  2021年   911篇
  2020年   758篇
  2019年   548篇
  2018年   457篇
  2017年   478篇
  2016年   443篇
  2015年   434篇
  2014年   697篇
  2013年   779篇
  2012年   732篇
  2011年   750篇
  2010年   588篇
  2009年   520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549篇
  2006年   412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4篇
  197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采用体内药效学实验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丝穗金粟兰的抗炎镇痛机制。方法 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乙酸致小鼠扭体实验评价丝穗金粟兰抗炎镇痛作用;经文献查阅并结合PubChem、SwissADME、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对丝穗金粟兰已知成分及其对应靶点进行搜集,经GeneCards数据库搜索得到的炎症和疼痛相关靶点进行交互分析得到共同靶点。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构建丝穗金粟兰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探讨丝穗金粟兰抗炎镇痛的作用机制,选取关键潜在靶点及活性化合物,运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丝穗金粟兰水提物高剂量可以明显缓解3个造模剂所致小鼠炎症和疼痛(P<0.05)。网络预测分析共收集到31个活性成分、40个关键靶点、62条通路与丝穗金粟兰抗炎镇痛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潜在药效物质与关键靶点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白蛋白(ALB)结合活性良好。结论 丝穗金粟兰具有一定抗炎镇痛作用,其可能通过β-榄香醇、莽草酸、银线草醇E、银线草醇I等化合物调控PTGS2、MMP9、MAPK1、STAT3和ALB等靶点,从而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核转录因子-κB(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等通路来发挥抗炎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桑葚多糖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PF级昆明种小鼠224只,随机分为4批,每批56只,分别进行负重游泳、血清尿胆素测定、血乳酸含量测定和肝糖原含量测定.每批动物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桑葚多糖高、中、低剂量组( 900,300,100 mg·kg-1 ·d-1),连续ig 35 d后,分别测定游泳时间、血清尿胆素含量、血乳酸含量和肝糖原含量.结果:桑葚多糖高剂量组小鼠游泳时间(31.3 ± 15.13)min较正常对照组(7.15 ±2.91 )min明显延长;桑葚多糖高剂量组肝糖原含量(26.23 ±6.08) mg·g-1较正常对照组(18.75 ±3.12)mg·g-1明显增加,血清尿素氮含量(9.66±1.35) mmol·L-1较正常对照组(12.07 ±1.64) mmol· L-1明显减少(P<0.05).结论:桑葚多糖具有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食管组织黏膜炎症、糜烂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范畴,临床上以反酸、烧心、灼热、疼痛、嗳气等为主要表现,常见的并发症为食管狭窄、出血、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等。中医学中没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以归属于"吞酸"、"吐酸"、"嘈杂"、"胃脘痛"等范围。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逐渐完善,治疗上以"和法"为主,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因在中医病名、辨证和治疗上缺乏统一标准,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概括出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治法及常用方药,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4.
后付费方式、中付费方式和预付费方式是医疗保险的三种付费方式。不同的付费方式对医疗费用发挥不同的功能,对医疗机构产生不同的激励。比较三种付费方式的功能后得出结论:我国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将经历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后付费方式向中付费方式的转型,第二个过程是中付费方式向预付费方式的升级。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的最大功能优势是建构医疗机构以成本为中心的经营模式,该经营模式主要通过两大机制发生关系转变:第一大机制是医疗保险的筹资机制将医疗服务供求双方的失衡关系转变为对等关系;第二大机制是医疗保险的预付费将医疗服务供、求、保三方的三角关系转变为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995.
医生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直接体验者和推动者,其积极性的发挥直接影响医改的效果。而要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实现维护公益性和调动医生积极性的平衡,必须重建医生激励机制。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在改革和重建医生激励机制过程中,必须破解路径依赖,确定重建医生激励机制的路径。在当前背景下,应先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合理定价,然后根据医生的职业性质建立合理的医生补偿机制,同时通过实施支付方式改革等,建立针对医生行为的约束机制,辅以教育和管理培育医生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996.
化疗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多药耐药(MDR)现象是目前食管癌化疗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肿瘤MDR是指肿瘤患者经过某种化疗药物长期治疗后,除了对该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对其他多种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亦产生耐药。肿瘤MDR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包括药物转运蛋白的外排作用、靶酶的变化以及其他参与因素的改变等,主要对食管癌多药耐药机制及其逆转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1株柳珊瑚共附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及抑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等手段,对采自中国南海的柳珊瑚Echinogorgia rebekka中分离获得的共附生链格孢霉属真菌Alternaria sp.(WZL003)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方法,并与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以海洋病原菌和污损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为对象研究化合物的抑菌作用机制。结果从该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获得1个对V.anguillarum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蒽醌类化合物macrosporin。结论初步的抑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该化合物能破坏鳗弧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导致细胞通透性增加,胞内大量内容物外泄,最终导致菌体死亡,从而起到抑菌作用。本研究首次报道了macrosporin对鳗弧菌的抑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8.
万爱国  许永武  鲍剑锋  罗爱英  丁健 《江西医药》2008,43(12):1280-1282
目的为胫骨平台骨折探索一条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术前行X片,CT及三维重建检查的情况,比较7类骨折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Schatzker分型的VI型对膝关节功能影响最大。结论术前完善检查,准确分型,做好术前计划,术中采用合理的手术方法,术后积极功能锻炼为胫骨平台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9.
美金刚是一种低中度亲和力、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已被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氏病。现综述其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与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000.
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1 (LFA-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 intera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immunological synapse between T cells and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Blocking of LFA-1/ICAM-1 interactions has been shown to suppress the progression of autoimmune diseases. cIBR peptide (cyclo(1,12)PenPRGGSVLVTGC) inhibits ICAM-1/LFA-1 interaction by binding to the I-domain of LFA-1. To increase the bioactivity of cIBR peptide, we systemically modified the structure of the peptide by (i) replacing the Pen residue at the N-terminus with Cys, (ii) cyclization using amide bond formation between Lys-Glu side chains, and (iii) reducing the peptide size by eliminating the C-terminal residue. We found that the activity of cIBR peptide was not affected by replacing Phe with Cys. Peptide cyclization by forming the Lys-Glu amide bond also increased the activity of cIBR peptide, presumably due to the resistance of the amide bond to the reducing nature of glutathione in plasma. We also found that a reduced derivative of cIBR with eight residues (cyclo(1,8)CPRGGSVC) has a bioactivity similar to that of the larger cIBR peptid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by systemically 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f cIBR peptide,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these derivatives can be optimized for future use to inhibit T-cell adhesion in in vivo model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