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4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DSA检查在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加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例患者于术前、术后2年分别行脾动脉DSA检查.结果DSA显示术前脾脏均呈不同程度增大,血管迂曲变形,部分脾脏与周围粘连组织建立了侧支循环;术后2年余脾较手术保留时增大,均与腹膜后组织建立了丰富的侧支循环.结论DSA在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判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评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ED)加脾切除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PH)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并探讨慢性淤血性脾肿大 (CCS)的脾纤维化机制。方法 分析 2 32例肝硬化PH并脾功能亢进实施EED加脾切除术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 ,并采用组织病理观察、抗波形蛋白(Vm)、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及CD6 8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CS脾纤维化改变。结果  2 32例术后 (出院时)外周血PLT、WBC、PTA及血清Alb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 (P<0 0 1或P <0 0 5 ) ,仅 2 5 9%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 ,经处理后均痊愈出院。切除脾脏体积 14 2 3 6 7± 738 6 9cm3 ,CCS脾组织内Vm阳性成纤维细胞、α SMA阳性肌纤维母细胞明显增多 ,CD6 8阳性巨噬细胞比例增加。结论 EED加脾切除术是解除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缓解PH、减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注重围手术期及术中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巨噬细胞系统的活化 ,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可能是CCS脾纤维化的重要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治疗门脉高压引发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湖南省溆浦智德医院收治的39例门脉高压急性大出血首次施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后有效止血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6例(15.4%)。术后14天肝功能(Alt、Ast、TBIL、TP、TBA)、血常规(RBC、HB、WBC、PLT)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门静脉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效果理想,肝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肝硬化肿瘤患者行肝切除术时不同的肝供血阻断方法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2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进行半肝血供阻断术(n=32)和对照组Pringle法阻断血流切肝术(n=30);比较两组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1、5d,半肝血供阻断术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低于Pringle法阻断血流切肝术组,p<0.05;术后5d,半肝血供阻断术组的总胆红素(TBIL)明显低于Pringle法阻断血流切肝术组,p<0.05。结论半肝血供阻断术对肝硬化肿瘤患者在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的54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接受输血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24人)与对照组(30人),实验组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对照组只输入异体血。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异体输血量,术后血常规值及输血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输入自体血732 ml,共计17 568 ml,对照组患者平均输入异体血313 ml,共计9 400 ml;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血红蛋白值及血小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1人产生输血过敏症状。结论应用自体血回输能有效地减少自体血丢失和异体血的输入量。自体血回输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6.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3月应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38例肝炎后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38.42±75.25 min,术中出血量200.53±90.81 mL,总住院时间22.71±7.19 d,术后住院时间12.18±4.49 d,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时间3.45±0.89 d。手术前后肝功能结果无明显差异,而PLT术后明显升高(48.2±19.7 vs. 术前227.5±80.5,P<0.001)。随访过程中有6例发生再出血,3例发生肝性脑病,12例发生门静脉血栓,1例胰尾脓肿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创伤小的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立止血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围手术期的止血作用。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术前、术中、术后给予立止血,对照组在相同时期给予常规止血药物。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静脉血D-二聚体(D-D)以及术后血性引流液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为(329.1±31.5)m l,对照组为(538.5±28.6)m l(P〈0.05);治疗组术后静脉血D-D为(0.7912±0.069)ng/L,对照组为(1.1831±0.074)ng/L(P〈0.05);血性引流液量在治疗组为(326±31)m l,对照组为(557±19)m l(P〈0.05)。结论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围手术期应用立止血的止血作用明显优于一般常规止血药物。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 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包肾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及手术适应证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2008年该院45例门静脉高压症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患者经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包肾术的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均为择期手术,无手术死亡,无院内死亡,无院内再次消化道出血发生.术后随访时间0.5~5.0年,无再发消化道大出血病例,所有病例迄今无死亡.主要并发症有:腹内大出血2例、发热4例、术后少量腹水16例、中等量腹水6例、贲门轻度狭窄1例、血小板增多症12例、脾静脉血栓6例.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包肾是门静脉高压症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较好手术治疗方式,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建议不作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998年8月-2009年5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患者18例(术后体温〉38.5℃,持续性发热2周以上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2例原因不明外,术后发热均由各种并发症引起,以门、脾静脉血栓形成和胰尾损伤最常虬。持续性发热与肝功能分级显著相关(P〈0.01)。结论门脾静脉血栓形成及胰尾损伤是术后持续性发热的主要原因,防治门脾静脉血栓形成及改进手术方式可有效地减少术后持续性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