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6篇
  免费   859篇
  国内免费   238篇
耳鼻咽喉   125篇
儿科学   95篇
妇产科学   647篇
基础医学   1185篇
口腔科学   470篇
临床医学   1210篇
内科学   914篇
皮肤病学   88篇
神经病学   456篇
特种医学   6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567篇
综合类   190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1097篇
眼科学   229篇
药学   672篇
  5篇
中国医学   172篇
肿瘤学   32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358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334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637篇
  2013年   763篇
  2012年   576篇
  2011年   637篇
  2010年   477篇
  2009年   530篇
  2008年   576篇
  2007年   508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371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30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20篇
  1976年   12篇
  1974年   10篇
  197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抽吸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专用PTC针对46例肾囊肿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及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结果肾囊肿46例,经抽吸和硬化治疗后B超或CT复查,30例囊腔消失,16例囊腔明显缩小。结论CT导向下经皮穿刺抽吸肾囊肿及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术是一种简便、安全、廉价、疗效肯定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6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对食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食道异物的64层螺旋CT资料;全部病例均经内窥镜或手术证实。结果 37例食道异物位于颈段30例,胸段7例。其中CT检出35例(鱼刺20例,禽畜类碎骨13例,硬币1例,肉团1例),漏诊2例;另外,CT还发现8例(鱼刺7例、禽类碎骨1例)食管壁肿胀及周围渗出,其中2例伴咽食管右后壁脓肿。结论 64层螺旋CT能清晰地显示食管异物的大小、形态、位置、周围关系及有无并发症,且检查安全、便捷、无痛苦,可作为食管异物最有效的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63.
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面神经管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曲面成像技术(CPR)在面神经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中耳炎患者31例、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23例、颞骨外伤患者45例的颞骨薄层CT扫描表现,并将扫描原始数据进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观察面神经管受累情况。结果 31例慢性中耳炎累及面神经管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改变,CPR图像上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中断;先天性外耳道闭锁23例中,面神经管异常达18例,包括面神经管窄短(9例)、行程异位(6例)、骨壁裂缺(3例);颞骨外伤患者45例中,25例可见面神经管损伤,其中,迷路段骨折4例,鼓室部骨折9例,乳突部骨折7例,2例同时损伤乳突段、鼓室段及迷路段,3例同时损伤迷路段及鼓室段。所有征像在CPR图像上均能得到良好展示。结论 CPR技术可以直接用于临床诊断,为治疗面神经管的解剖变异、先天畸形、外伤、中耳炎累及面神经管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64.
目的利用CT主动脉造影,分析、定位脊髓跟大动脉(theartery of Adamkiewicz,AKA)。方法对拟诊主动脉疾病的92例患者行螺旋CT主动脉造影,对扫描图片进行横断面、冠状面多维重建,并显示最大强度投影,根据AKA的连续性及“发卡”样特征对其定位分析。结果51例(55.4%)患者共显影54支AKA(3例显示双支AKA,5.9%),其中87.0%位于T8至T11节段,77.8%发自主动脉左侧。累及胸主动脉的夹层和动脉瘤的AKA检出率分别为44.7%和37.5%,未累及胸主动脉的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仅呈现粥样斑块者的AKA检出率是67.6%和66.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KA源自胸腰段的具体位置存在很大变异,螺旋CT主动脉造影为定位AKA提供了可依赖的手段。  相似文献   
965.
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引入脑卒中计算机模拟系统,通过虚拟现实制作模拟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过程[1],让医学生通过人机交互在逼真的模拟环境中,熟悉该病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结果表明,脑卒中计算机病例模拟有益于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脑卒中临床特征;提高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医学生理解和体会临床个体化诊治病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966.
目的分析35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评价MSCT对该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GIST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胃部18例,小肠10例,大肠3例,肠系膜4例。恶性GIST20例,主要CT表现:肿块直径≥5cm 17例,12例瘤体内有低密度坏死,肿块边缘分叶状5例。良性15例,肿块直径〈5cm,边界清晰,密度均匀。CT检查的敏感性为100%,定位准确率为91.4%(32/35),定性准确为85.7%(30/35)。结论 GIST有一定的影像特点。CT可作为GIST的常规检查方法,对GIST的准确定位、定性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67.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GIST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并将CT表现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39例GIST中,良性共9例,恶性共30例。发生在胃肠道26例恶性19例,发生在胃肠道外13例恶性11例;肿瘤5cm组14例恶性7例,肿瘤≥5cm组25例恶性23例;有囊变坏死30例恶性29例,无囊变坏死9例恶性1例;11例有转移均为恶性,28例无转移恶性19例。GIST的发病部位、大小、有无囊变坏死及转移对肿瘤的良恶性的鉴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发生在胃肠道外的GIST恶性程度高,肿瘤≥5cm组恶性程度较高,且肿瘤的大小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有囊变坏死及转移的GIST恶性程度高。结论CT检查对GIST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多种CT征象有助于对GIST良、恶性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968.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16层螺旋CT脑动脉成像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方法152例MSCTA病例,行Test-Bolus测试确定脑动脉延时扫描时间,再按46ml低剂量对比剂(优维显370mgI/ml)+40ml生理盐水注射行CT扫描,评价CTA图像质量以及临床应用价值。图像评价由显示动脉分支的级数不同按3分制评分。结果脑动脉最大强化均值485.53±83.78(HU),CTA图像质量评分:3分144例(94.7%),2分7例(4.6%),1分1例(0.7%),共发现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12例,烟雾病1例,动脉狭窄37例。结论16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脑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能降低对比剂毒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显示正常成人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价值.方法:对20例正常成人腹股沟区进行MDCT扫描,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及MPR上观察腹股沟重要解剖结构,并对双侧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腹壁下动脉、内环、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精索及子宫圆韧带100%显示,其中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和股三角、腹股沟三角在多平面重组显示最好.腹股沟管浅环在男性中显示率约60%(6/10).右侧内环位置较左侧低[右侧(46.4±7.6)mm,左侧(45.3±8.6)mm,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双侧结构(包括腹直肌宽度P=0.774、腹直肌厚度P=0.385、腹股沟韧带长度P=0.400、内环到髂棘垂直线距离P=0.186、腹股沟管与腹股沟韧带夹角P=0.837、腹股沟管长度P=0.337、内环到中线距离P=0.599、腹股沟管与前壁夹角P=0.27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DCT可满意地显示正常成人腹股沟区解剖结构,为临床及基础解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