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47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骨化三醇对血液透析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SIL-2R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维持性血透患者口服骨化三醇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的影响。方法 :将 4 0例血透患者根据PTH浓度分为A组 (PTH >2 0 0 pg/mL ,2 2例 )和B组 (PTH <10 0 pg/mL ,18例 )。A组给予骨化三醇治疗 8周 ,B组未服用。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PTH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两组患者末梢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 (CD3 、CD4、CD8、CD4/CD8) ,ELIS方法检测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的T淋巴细胞数量。结果 :两组CD3 、CD4、CD4/CD8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且A组低于B组。A组PTH与CD8和SIL 2R均呈显著性正相关 (CD8:r =0 .75 2 ,P <0 .0 1;SIL 2R :r =0 .74 8,P <0 .0 1) ;B组PTH与SIL 2R无相关性 (r =0 .0 0 4 ,P >0 .0 5 )。经骨化三醇治疗 8周后 ,A组血PTH、P3 + 显著性降低 ,而B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血透患者血浆PTH增高是导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的重要因素 ,给予骨化三醇治疗可降低血浆PTH水平 ,并可显著改善细胞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53.
Li JH  Li HQ  Li Z  Liu Y  Gao JR  Zeng XJ  Gou CY  Zhu XL  Guo XH  Pan L  Li 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8):1952-1956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TaqⅠ T/C和FokⅠ C/T多态性是否与HBV感染结局之间存在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募集212例HBV自限性感染者、244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和3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VDR基因TaqⅠ和FokⅠ基因进行分型测定。结果慢性乙肝组VDR-FokⅠ C等位基因频率为45.8%,显著高于自限性感染组的38.2%(x^2=6.43,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VDR-FokⅠ的TT、TC及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7%、47.1%和22.2%,与自限性感染组的基因型频率41.0%、41.5%和17.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6,P=0.03)。单因素分析显示,携带CC/CT基因型的个体感染HBV后,增加发生慢性乙型肝炎的风险(OR=1.57,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性别的混杂作用后,携带FokⅠ CC/CT基因型者发生慢性乙肝的风险是TT基因型携带者的1.7倍(OR=1.70,P=0.021)。未发现VDR-TaqⅠ T/C多态性与HBV感染结局存在显著关联。单体型分析显示,TaqⅠ T-Fok C在慢性乙型肝炎组的频率为2.3080%,显著高于HBV自限性感染组的0.5391%(x2=6.08,P=0.01);TaqⅠ T-FokⅠ T在慢性乙型肝炎组的频率为1.5283%,显著低于HBV自限性感染组的3.7061%(x^2=5.65,P=0.02)和显著低于HBV携带组的3.4820%(x^2=5.12,P=0.02)。结论 VDR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影响HBV感染结局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4.
In an uncontrolled open study 13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preterminalrenal failure were treated with low doses (average 0.36 µg/day)of calcitriol up to the time of renal transplantation, whichwas performed before dialysis had been initiated. A transiliacbone biopsy was obtained both at the start and at the end ofthe treatment period, the latter coinciding with renal transplantation.All patients who started calcitriol treatment at a creatinineclearance (Ccr) above 30 ml/min had normal bone histology atthe time of transplantation, but this was not observed whencalcitriol treatment was started at Ccr below 30 ml/min.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full benefit of calcitriol at the bonelevel is obtained only if prophylactic administration is startedearly in the course of renal failure.  相似文献   
55.
The incidence of venous and arterial thrombosis in a placebo-controlled randomised trial of DN-101 (high dose calcitriol) with docetaxel versus docetaxel was compared. Of the 13 thrombotic events observed in the 250 patients enroled in this study, two occurred in DN-101 and 11 in placebo-treated patients (P = 0.01). This difference remained significant after adjustment for baseline history of thrombosis,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use of anti-thrombotic agents. In vitro and vitamin D receptor (VDR) knockout mouse studies predict that nanomolar concentrations of calcitriol may act as an antithrombotic agent. We report the first clinical observation that supports this hypothesis in humans.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根据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确定骨化三醇注射液的剂量,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的iPTH、血钙和磷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结果①30例患者治疗前血清iPTH为(1218±295)pg/ml,治疗8周后iPTH降至(437±152)pg/ml,总达标率86.7%;②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的血磷水平有一过性升高,高磷血症发生率40%,血钙水平未见明显升高;③临床症状如骨痛、四肢无力、皮肤瘙痒和关节痛等有不同程度改善,症状缓解较明显者占76.7%。结论骨化三醇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患者SHPT安全、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较明显,但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对肠道肿瘤生长的影响以及与β-catenin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的人类结肠癌SW480细胞株经维生素D处理4h,免疫沉淀法检测VDR和t3-catenin蛋白的交互作用,24h后用Westernblot检测细胞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体内实验比较APCmin/+VDR-/-与APCmin/+小鼠,免疫组化法检测两型小鼠肠道肿瘤VDR、β-catenin和Brdu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肿瘤和肿瘤旁组织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维生素D处理SW480细胞后,VDR和β-catenin蛋白相互结合,随后E-cadherin蛋白表达增高(对照组灰度值145.57±4.21,实验组109.35±3.56,t=32.63,P〈0.05)。缺失VDR的APCmin/+VDR-/-小鼠肠道肿瘤中β-catenin蛋白表达免疫组化(灰度值140.51±2.57)及Westemblot(灰度值166.47±2.36)检测均高于APCmin/+肿瘤(分别为145.41±3.62、182.35±3.24,t=2.65,4.36,P〈0.05)。结论维生素D抑制肠道肿瘤增殖的作用可能通过VDR影响β-catenin信号通路来完成。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效果及对骨代谢水平、骨密度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骨化三醇口服,两组均治疗9个月,比较两组的骨痛情况、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水平[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TRACP-5b)]及骨密度。结果:治疗组的疼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BALP、TRACP-5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骨密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化三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能够明显改善骨痛症状,提高骨密度及骨强度。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活性维生素D 类似物骨化三醇对阿霉素(ADR)肾病大鼠足细胞CD2 相关蛋白 (CD2AP)表达的影响。方法 随机法选取60 只Sprasue-Dawley 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ADR 7.5 mg/kg 复制 ADR 肾病模型。2 周后检测24 h 尿蛋白、血清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血清 肌酐(Scr)水平。将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ADR)、治疗组(ADR+VitD3),另取30 只大鼠作为对照 组。于模型复制成功后2、4、6、8 和10 周检测24 h 尿蛋白。取大鼠肾组织,用Masson 染色观察肾小球的 病理损伤,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足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CD2AP 定位和 表达。结果 2 周后3 组24 h 尿蛋白、TP、ALB、Scr、T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模型复 制成功。大鼠24 h 尿蛋白随治疗周数延长而减少(P <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模型组肾组织大量纤维 增生,肾小管扩张和肾间质纤维化。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模型组肾足细胞结构损伤,足突广泛融合,核 畸形,脂滴聚集;治疗组较模型组有所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CD2AP 表达较低,活性维 生素D3 治疗后阳性表达面积增加(P <0.05)。各组大鼠CD2AP 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模型组降低,治疗组随时间延长表达增强(P <0.05)。结论 活性维生素D3 通过上调CD2AP 表达,减轻足 细胞的损伤,抑制肾组织病理纤维化增生,发挥肾保护功能,减少蛋白尿的产生。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在糖尿病肾病(DKD)足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在足细胞损伤及蛋白尿缓解中的作用。方法(1)本研究纳入了65例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伴或不伴蛋白尿)的患者,并纳入了25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白蛋白/肌酐(ACR)的尿排泄比例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无蛋白尿(ACR<30 mg/g,n=24)、微量白蛋白尿(ACR 30~300 mg/g,n=18)和临床蛋白尿(ACR>300 mg/g,n=23)。另选择25例经肾活检确诊的DKD患者作为DKD组。正常肾脏组织标本均取自泌尿外科同一时期肾脏肿瘤切除患者10例。将各组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VDR在各组患者的血液、尿液样本和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VDR与尿蛋白的相关性。(2)在2型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中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将遗传背景均为C57BLKs/J的雄性db/db小鼠及同窝出生的db/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DKD对照组(B组)、DKD二甲基亚砜处理组(C组)、DKD帕立骨化醇(VDR激动剂)处理组(D组),C、D组连续腹腔注射处理8周,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小鼠10周龄时开始连续干预8周,在小鼠22周龄(开始干预后12周)检测各组小鼠体重、血、尿生化指标对比;Western印迹法检测β⁃catenin、VDR的变化;免疫荧光观察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in及足细胞损伤蛋白α⁃SMA的表达变化。结果(1)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无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的糖尿病患者血浆中VDR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低(均P<0.05);与无蛋白尿组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的糖尿病患者血浆中VDR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低(均P<0.05)。(2)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无蛋白尿糖尿病组和DKD组患者血浆中VDR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低(均P<0.05);与无蛋白尿糖尿病组患者相比,DKD组患者血浆中VDR的mRNA和蛋白水平亦较低(均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KD组肾组织中VDR的表达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4)DKD患者血浆中VDR mRNA相对水平与ACR呈负相关(r=-0.342,P<0.05)。(5)各组尿液上清液中VDR的水平与血浆中的水平呈相反趋势。(6)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B组、C组肾小球足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高于D组(均P<0.05),VDR蛋白的表达低于D组(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组、C组肾小球足细胞podocin的表达低于D组(均P<0.05),α⁃SMA的表达高于D组(均P<0.05)。结论VDR高表达缓解DKD足细胞损伤及蛋白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