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4896篇 |
免费 | 19415篇 |
国内免费 | 795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597篇 |
儿科学 | 4266篇 |
妇产科学 | 3216篇 |
基础医学 | 39829篇 |
口腔科学 | 6608篇 |
临床医学 | 19511篇 |
内科学 | 34510篇 |
皮肤病学 | 4914篇 |
神经病学 | 11174篇 |
特种医学 | 736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17篇 |
外科学 | 24613篇 |
综合类 | 40231篇 |
现状与发展 | 64篇 |
预防医学 | 6470篇 |
眼科学 | 3990篇 |
药学 | 16777篇 |
252篇 | |
中国医学 | 6472篇 |
肿瘤学 | 4818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29篇 |
2024年 | 3288篇 |
2023年 | 4495篇 |
2022年 | 6801篇 |
2021年 | 9461篇 |
2020年 | 8823篇 |
2019年 | 8497篇 |
2018年 | 8239篇 |
2017年 | 8497篇 |
2016年 | 8931篇 |
2015年 | 10105篇 |
2014年 | 14495篇 |
2013年 | 15065篇 |
2012年 | 13670篇 |
2011年 | 15193篇 |
2010年 | 12530篇 |
2009年 | 12061篇 |
2008年 | 12661篇 |
2007年 | 13207篇 |
2006年 | 12096篇 |
2005年 | 10937篇 |
2004年 | 9409篇 |
2003年 | 8174篇 |
2002年 | 6805篇 |
2001年 | 6098篇 |
2000年 | 5087篇 |
1999年 | 4417篇 |
1998年 | 4182篇 |
1997年 | 3762篇 |
1996年 | 3399篇 |
1995年 | 2954篇 |
1994年 | 2613篇 |
1993年 | 2091篇 |
1992年 | 1738篇 |
1991年 | 1604篇 |
1990年 | 1273篇 |
1989年 | 1169篇 |
1988年 | 1094篇 |
1987年 | 893篇 |
1986年 | 820篇 |
1985年 | 1046篇 |
1984年 | 890篇 |
1983年 | 639篇 |
1982年 | 678篇 |
1981年 | 561篇 |
1980年 | 475篇 |
1979年 | 345篇 |
1978年 | 245篇 |
1977年 | 177篇 |
1976年 | 14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及其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探讨SLE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ELISA方法观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液IL-6、MIP-1、IFN-γ、TGF-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观察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液IL-6、MIP-1、IFN-γ浓度明显增高,TGF-β则降低,3种细胞因子与SLEDAI评分相关;正常人及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均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SLE患者的上清液抑制作用明显低于正常人;在分别加入抗MIP-1、抗IFN-γ单抗后,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而加入抗TGF-β单抗后,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论】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弱,与其部分细胞因子异常表达有关,骨髓基质细胞可能与SLE的发病、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曲伏前列腺素作用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人睫状肌细胞的表达。【方法】在人睫状肌细胞无牛血清培养基中加入1μmol/L曲伏前列腺素(travoprost),根据曲伏前列腺素孵育时间的不同,分为4个时间组,即0 h组(对照组)、6 h、12 h、24 h组。Real-time 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上述各时间组人睫状肌细胞MMP-2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每种方法分别重复做3次。Zymography技术分别检测4组细胞MMP-2的活性,重复4次。【结果】设定对照组mRNA相对表达量为1做作标准,6 h、12 h、24 h组MMP-2 mRNA相对表达量为0.58±0.04、1.20±0.05、1.95±0.11,MMP-2 mRNA表达呈逐渐升高趋势(P=0.000);ELISA检测MMP-2的A值分别为0.0503±0.0021、0.0627±0.0017、0.0673±0.0025、0.0783±0.0039,MMP-2的表达随travoprost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00)。Zymography技术检测MMP-2校正光密度值分别为10±5,52±7,104±21,237±40;MMP-2活性随travoprost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P=0.000)。【结论】曲伏前列腺素作用于人睫状肌细胞后,MMP-2表达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增加,活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总热量正常、不同含量蛋白质饮食长期饲养对正常大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8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1只,分普通饲养组(NC,n=16)、高蛋白饲养组(HP,n=19)、低蛋白饲养组(LP,n=16)3组,各组大鼠日摄入总热量相同,共饲养24周。饲养期间,观察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养岛素(FINS)水平的变化。于32周龄时,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观察各组大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尤其是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的差异。结果:与NC组比较,HP组及LP组的体重和内脏脂肪重量、IVGTT各点血糖均无显著差异,HP组5min、10min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6.5±0.8)ng/ml vs (4.9±0.7)ng/ml,P<0.001;(3.9±0.6)ng/ml vs (3.1±0.5)ng/ml,P<0.001],而LP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高蛋白饲养大鼠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显著升高,低蛋白饲养大鼠胰岛素分泌则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了解进展较快的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的时间,为寻找合适的筛查间隔提供线索.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河北涉县对40~69岁人群开展重复的内镜筛查.结果:301例重复筛查共观察到40例病情发生进展者,其中7例重度不典型增生中:1例首检为正常,间隔13个月检出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首检为基底细胞增生,间隔7个月检出,4例首检为轻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3个月、4个月、4个月、10.5个月检出,1例首检为中度不典型增生,间隔12.5个月检出;6例原位癌及黏膜内癌中:1例首检为轻度不典型增生,间隔48个月检出,2例中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4个月、13个月检出2例,3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3.5个月、9个月、17.5个月检出;3例浸润性癌中:1例中度不典型增生,间隔50个月检出、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间隔14个月和19个月检出.结论: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的滞留时间变异较大,有必要适当缩短筛查间隔,通过及时复查捕获那些进展较快、多点起源和首检遗漏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测定经大肠癌肿瘤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的活性. 方法:分离结肠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白细胞介素-4进行体外诱导,获取DC,以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鉴定;用Lovo细胞制备大肠癌肿瘤抗原并用以修饰DC,以肿瘤抗原修饰后的DC为刺激细胞,以自体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刺激细胞与效应细胞在不同比例(1:10,1:100,1:1 000)以及不同共孵时间(24 h,48 h,72 h)下,效应细胞对大肠癌细胞的排斥杀伤率.结果:从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成功诱导出表达CD11c、CD80和HLA-DR的DC,经肿瘤抗原修饰后,上述分子表达上调.肿瘤抗原修饰后的DC与淋巴细胞以1:100共孵48 h时,淋巴细胞的肿瘤细胞排斥杀伤率较高.结论:从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诱导出的DC,被肿瘤抗原修饰后,在体外可激活自体淋巴细胞,提高淋巴细胞的杀瘤活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中不同气腹压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 ACC)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ACC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行LC治疗,对照组术中维持常规气腹压(12~15 mmHg),观察组术中维持低气腹压(7~8 mmHg)。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24 h对两组肝功能及内皮细胞损伤相关因子进行检测对比。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4 h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2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栓调节蛋白、内皮素1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术中维持低气腹压在术野清晰度、疗效、安全性方面与正常气腹压效果相当,且有助于促进患者...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NP方案化疗后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应用GP和TP方案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总结65例NSCLC患者均曾接受过NP方案化疗2周期,出现病情进展后所接受的化疗方案分成GP组和TP组,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以上的同一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方案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GP组和TP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9.35%、8.8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22.58%、20.59%,2年生存率分别为6.45%、5.88%,GP组和TP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1个月和7.9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P组和TP组的不良反应均在可耐受范围。结论 GP方案和TP方案对NP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有一定疗效,但有效率较低,GP方案较TP方案近期有效率高,中位生存期、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998.
介入性热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介入性热灌注化疗和栓塞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中晚期肝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热疗(60~65 ℃)组50例和常温(25℃)组50例.均采用经股动脉途径,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用阿霉素(ADM) 丝裂霉素(MMC) 5-氟脲嘧啶(5-FU) 顺铂(CDDP)方案,同时适量用碘油乳剂栓塞.统计肿瘤生长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AFP、ALT、AST水平,并随访患者生存期.结果 肿瘤生长率热疗组为(-8.56±28.42)%,常温组(10.25±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疗组治疗后AFP水平明显下降(P<0.05),热疗组0.5、1、1.5、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水平增高和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性热灌注化疗和栓塞可有效地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利用不同方法建立兔VX2移植肝癌模型,选择最佳的建模方法。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被分成3组,每组15只,分别采用开腹肝内VX2瘤块包埋法(A组)、CT定位下经皮穿刺肝脏后注射VX2瘤块悬液法(B组)、CT定位下经皮穿刺肝脏后推送VX2瘤块法(C组)制作肝癌模型,比较各组动物种植成功率及存活时间。结果A、B、C各组动物种植后3周的死亡率分别为26.7%、20.0%、0.0%,A、B两组与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各组动物种植后3周的成瘤率分别为53.3%、80.0%、93.3%,A组与B、C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动物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5.5±19.4)d(、37.5±15.7)d(、48.7±1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种植成功的模型都得到病理学证实。结论成功建立了兔VX2肝癌模型;CT定位下经皮穿刺直接推送瘤块法的建模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ax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中的表达及糖网明的抗凋亡作用。方法: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糖尿病未治疗组,糖尿病糖网明治疗组,180d后处死大鼠,制备视网膜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大鼠视网膜凋亡细胞,光镜观察。结果:糖尿病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Bax基因的蛋白阳性反应增强,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升高,糖网明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这些改变明显较轻。结论:糖网明可抑制凋亡相关基因Bax的表达,抗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