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2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115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217篇
口腔科学   1347篇
临床医学   251篇
内科学   553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61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416篇
综合类   51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75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303篇
  2篇
中国医学   98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测试研究新型上颈椎前路钩状钛板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上颈椎新鲜尸体标本6例依次参加5组试验:正常状态组、寰枢椎不稳组、新型上颈椎钩状钛板固定组、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组及后路Brooks钢丝固定组,利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法,差异标准置于0.05.[结果]前屈稳定性上,新型上颈椎钩状钛板组和Brooks组差异无显著性(P=0.525),但两者不如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组(P<0.05).后伸稳定性上,新型上颈椎钩状钛板组和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组差异无显著性(P=0.372),且两者稳定性明显强于Brooks组(P<0.05).侧屈上,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组与新型上颈椎钩状钛板组差异无显著性(P=0.216),且两者稳定性明显强于Brooks组.旋转稳定性上,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组优于新型上颈椎钩状钛板组,而后者又较Brooks组稳定性强(P<0.05).[结论]新型上颈椎前路钩状钛板具有一定的生物力学强度,其对于寰枢椎的稳定性弱于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但明显强于Brooks,能够为寰枢椎不稳的病例提供可靠的固定强度.  相似文献   
992.
纯钛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6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纯钛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患者62例纯钛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69件,检查初戴就位情况,使用3个月、3年后,统计义齿性口炎发生率及患者对修复效果的评价。结果纯钛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就位顺利,固位好,轻巧舒适,修复3个月后无义齿性口炎发生,修复后3年义齿性口炎发生率低,为2.9%(2/69)。患者比较满意。结论纯钛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有很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微弧氧化表面改性纯钛的致敏性。方法用白化豚鼠作为实验动物,用最大剂量法对材料的致敏性进行评价。实验组动物11只,用微弧氧化处理后的纯钛片制备浸提液;阴性对照组动物10只,用硅橡胶片制备浸提液;阳性对照组动物10只,用浸饱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的滤纸片制备浸提液。经过皮内诱导、局部诱导和激发后,观察各组豚鼠的皮肤反应并评分。结果阴性对照组动物激发部位的皮肤均无红斑和水肿,记分均为0分。实验组动物激发部位的皮肤反应与阴性对照组类似,均无红斑和水肿,记分均为0分。阳性对照组动物激发部位的皮肤均出现了明显红斑和水肿,部分动物还有焦痂形成,记分均为3分。结论经微弧氧化表面改性的纯钛无明显致敏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钛颗粒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钛颗粒脱内毒素处理后,与小鼠BMSC共培养,检测钛颗粒对它们存活率、增殖率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对钛颗粒的吞噬情况。此外,对细胞骨架F-actin进行荧光染色,观察钛颗粒对BMSC细胞骨架的影响。结果:钛颗粒降低了BMSC的生存率并抑制其增殖活性,该抑制作用随钛颗粒浓度的增加而升高。BMSC可吞噬钛颗粒,而且钛颗粒可影响BMSC的正常细胞骨架。结论:钛颗粒对BMSC具有抑制作用,促进了种植体周无菌性骨吸收。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2种金属表面处理剂对铸造纯钛试件与树脂黏固剂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用牙科铸钛的方法制作直径分别为4 mm和5 mm的钛棒,并切割成长度为3 mm的小钛片。将2种规格的钛片配对,粘接面用碳化硅砂纸在流水下打磨抛光,使之呈均匀一致的平面,50 μm Al2O3喷砂。试件随机分成3组进行表面处理:第1组不使用金属表面处理剂,第2组使用Alloy Primer进行表面处理,第3组使用V-Primer进行表面处理。然后每组再分为3个小组,分别使用Super-Bond C&B、Panavia F、Rely X Unicem 3种黏固剂粘接。黏固剂固化1 h后,经37 ℃恒温水浴24 h以及5 000次冷热循环后,测试粘接强度,并观察铸造纯钛的表面形态和粘接面的破坏形式。结果AlloyPrimer、Super-Bond C&B的配伍组合与铸造纯钛获得的粘接强度在冷热循环前、后分别为(31.23±4.86)、(34.08±3.36)MPa,高于其他表面处理剂与树脂黏固剂配伍组合获得的粘接强度(P<0.05)。结论金属表面处理剂和树脂黏固剂的组合不同会导致粘接强度不同,经Alloy Primer处理的铸造纯钛试件与Super-Bond C&B的粘接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996.
除气和预氧化对纯钛金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上瓷前纯钛除气和预氧化对其金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用ISO9693[1]规定的三点弯曲测试法测定A组(除气+预氧化)、B组(无热处理)试件的金瓷结合强度,用电镜扫描和X线衍射分析金瓷界面。结果金瓷结合强度:A组32.61±5.62Mpa,B组24.19±3.57Mpa,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扫描电镜(SEM):A组金瓷之间过渡层约65μm,金瓷结合紧密。B组金瓷间过渡层平均约35μm,可见孔洞和裂隙。x射线衍射(EDS):两组金瓷界面附近的主要元素均为O、Si、Ti、Sn,A组Ti在界面呈单纯扩散曲线。B组Ti在界面呈不规则扩散。结论纯钛除气和预氧化后能获得较高的金瓷结合强度,大于ISO规定的25Mpa,能满足临床要求;无热处理试件金瓷结合强度较低,小于25Mpa,不能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融合肽minTBP-1-PRGDN作为钛种植体表面涂层,对钛片表面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MC3T3-E1成骨细胞在不同涂层的钛片表面粘附24h、48h、72h后增殖数量的差异;金相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的生长形态及密度;Real-timePCR定量比较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yclin D1的表达差异。结果:各组中成骨细胞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出现增殖,24h时minTBP-PRGDN组细胞增殖数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72h时,minTBP-PRGDN组的cyclin D1表达水平最高。结论:融合肽minTBP-PRGDN能有效促进钛表面成骨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溶胶-凝胶法在纯钛表面制备不同厚度的二氧化硅薄膜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将纯钛试件随机分成四组。一次组、二次组和四次组钛试件分别经过一个、两个和四个(硅溶胶甩膜+热处理)周期处理,对照组未经过以上处理。在各组试件中份熔附Ti-22钛专用瓷,用三点弯曲法测试钛瓷分离时的载荷。结果:一次组、二次组、四次组和对照组的钛瓷的分离载荷分别为:6.040±0.798N、5.604±0.742N、6.081±0.947N和8.816±0.923N,实验组的钛瓷结合强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厚度的二氧化硅薄膜均不能提高钛瓷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999.
背景:自体骨、骨替代材料及骨诱导再生技术可修复颌骨缺损,但由于新骨形成周期长、骨替代材料及骨诱导再生膜吸收快,缺损区新骨的体积和塑形受到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钛模板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及自体骨在兔上颌骨牙槽嵴缺损修复中的作用。 方法:1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2组,制作长10 mm,高5 mm的上颌牙槽嵴骨缺损,实验组骨缺损区由自体髂骨颗粒及缺损区制作中产生的自体骨颗粒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填充,表面覆盖个性化钛模板,并螺钉固定;对照组缺损区只覆盖个性化钛模板并螺钉固定,缺损区不充填任何骨移植材料。观察术后4,8,12周的新骨生成情况、X射线表现及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学改变。 结果与结论:术后4周时,实验组新骨形成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8及12周时,两组形成的新骨无明显区别。经配对t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4周时新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而在术后8周和12周时,新骨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自体骨及纳米羟基磷灰石可很好地修复上颌牙槽嵴缺损;个性化钛模板可起到屏障膜和新骨形成外支架的作用,有利于新骨的塑形。 关键词:上颌骨缺损;自体骨;纳米羟基磷灰石;个性化钛模板;口腔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16.001  相似文献   
1000.
Gold nanoparticles (Au NPs), silver nanoparticles (Ag NPs),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ZnO NPs) and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TiO2 NPs) are widely used in cosmetic products such as preservatives, colorants and sunscree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genotoxicity of Au NPs, Ag NPs, ZnO NPs and TiO2 NPs using the SOS chromotest with Escherichia coli PQ37. The maximum exposure concentrations for each nanoparticle were 3.23 mg l–1 for Au NPs, 32.3 mg l–1 for Ag NPs and 100 mg l–1 for ZnO NPs and TiO2 NPs. Additionally,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genotoxicity of nanoparticles and corresponding dissolved ions, the ions were assessed in the same way as nanoparticles. The genotoxicity of the titanium ion was not assessed because of the extremely low solubility of TiO2 NPs. Au NPs, Ag NPs, ZnO NPs, TiO2 NPs and ions of Au, Ag and Zn, in a range of tested concentrations, exerted no effects in the SOS chromotest, evidenced by maximum IF (IFmax) values of below 1.5 for all chemicals. Owing to the results, nanosized Au NPs, Ag NPs, ZnO NPs, TiO2 NPs and ions of Au, Ag and Zn are classified as non‐genotoxic on the basis of the SOS chromotest used in this study.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evaluate the genotoxicity of Au NPs, Ag NPs, ZnO NPs and TiO2 NPs using the SOS chromotest.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