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37篇 |
免费 | 562篇 |
国内免费 | 15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26篇 |
儿科学 | 182篇 |
妇产科学 | 50篇 |
基础医学 | 1119篇 |
口腔科学 | 171篇 |
临床医学 | 723篇 |
内科学 | 786篇 |
皮肤病学 | 97篇 |
神经病学 | 91篇 |
特种医学 | 13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580篇 |
综合类 | 989篇 |
预防医学 | 225篇 |
眼科学 | 153篇 |
药学 | 752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201篇 |
肿瘤学 | 1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3篇 |
2023年 | 139篇 |
2022年 | 230篇 |
2021年 | 316篇 |
2020年 | 297篇 |
2019年 | 315篇 |
2018年 | 246篇 |
2017年 | 249篇 |
2016年 | 287篇 |
2015年 | 233篇 |
2014年 | 459篇 |
2013年 | 535篇 |
2012年 | 420篇 |
2011年 | 401篇 |
2010年 | 309篇 |
2009年 | 312篇 |
2008年 | 264篇 |
2007年 | 284篇 |
2006年 | 261篇 |
2005年 | 238篇 |
2004年 | 227篇 |
2003年 | 175篇 |
2002年 | 177篇 |
2001年 | 140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120篇 |
1998年 | 117篇 |
1997年 | 101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7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无鼻翼切口的Mul l i ken术式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唇鼻畸形术后美容效果。方法:应用原长法的原则进行唇裂整复,术中恢复口轮匝肌的连续性,并行牙龈沟的再造及鼻底的封闭,利用侧唇的粘膜肌肉瓣修复唇珠,通过裂缘和前唇切口将大翼软骨、侧鼻软骨与粘膜和鼻翼皮肤潜行剥离,贯穿缝合上提并固定大翼软骨内侧脚,贯穿缝合将一侧大翼软骨外侧脚悬吊固定至对侧鼻软骨,同期初步矫正鼻畸形。结果:36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3个月~1年,前颌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回缩,人中明显,唇珠丰满,红唇缘整齐,鼻小柱得以延长,鼻翼塌陷得以纠正,鼻畸形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采用无鼻翼切口的Mul l i ken法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同期矫正鼻畸形,可获得良好的唇鼻部效果。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伴有齿槽嵴裂的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对34例伴有齿槽嵴裂的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患者,在行齿槽嵴植骨的同时,行彻底的鼻整形手术。结果术后随访1~3年,植骨区成活良好,鼻畸形较整形前明显改善,接近正常外形,效果满意。结论在行齿槽嵴植骨的同时,行彻底的鼻整形手术,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并且节省了医疗费用,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3.
目的:比较瘦素(leptin)不同给药方法在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PBS对照组、腹腔注射Leptin 1mg/kg组、鼻腔滴入Leptin 0.5mg/kg组和鼻腔滴入Leptin 1mg/kg组。Leptin均于脑缺血时立即给予。线栓法制备小鼠局灶性脑皮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评价神经功能学状态,噻唑兰(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分光光度法检测损伤侧脑组织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和一氧化氮(N0)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PBS对照组比较,leptin给药各组神经功能损伤均不同程度减轻,脑皮质梗死体积明显缩小,LDH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呈现升高趋势,其中以鼻腔给予leptin 1mg/kg组对降低LDH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在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中,鼻腔给药方法简便、效果好,可作为首选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研究进入鼻侧软骨区域的主要血管,为设计内眦血管蒂岛状鼻侧软骨粘膜瓣修复眼睑衬里和睑板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并介绍其临床应用经历。方法:10具存放一年的成年尸体标本从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在2具尸体标本的面静脉内注入蓝色乳胶溶液。在3.5倍的手术放大镜下进行解剖,显露鼻背和鼻周区的血管。结果:内眦动脉发出分支从鼻侧软骨的外上方开始斜向其内下方向走行进入鼻侧软骨的表面,并与鼻背动脉和鼻外侧动脉向鼻侧软骨表面发出的分支相互吻合。并且内眦静脉与其伴行。应用岛状鼻侧软骨粘膜瓣修复下睑缺损1例,效果满意。结论:以内眦血管为蒂的岛状鼻侧软骨粘膜瓣具有良好的血液供应,血管蒂长并且走行比较恒定,可转移到眶区修复部分眼睑衬里和睑板缺损。 相似文献
86.
【摘要】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应用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以102例病理检查确诊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CT和MRI检查,对比CT和MRI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CT扫描可清晰显示NIP边界、NIP与鼻腔和鼻窦关系;MRI扫描可观察鼻腔鼻窦内黏膜及潴留分泌物,可清晰显示肿瘤及周边软组织关系。97例(95.1%)患者的CT检查分期符合病理检查结果,100例(98%)患者的MRI检查分期结果符合的病理检查结果,CT和MRI扫描分期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诊断NIP的价值较高,联合CT和MRI检查可提高疾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8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170-173+177
目的 研究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HFNC)在食管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7 年1 月~2018 年6 月45 例食管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 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氧疗,观察组23 例患者采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睡眠时间、动脉血氧分压、心率、呼吸率、SpO2、气管插管率等在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间延长,动脉血氧分压显著提高,心率趋于平稳,呼吸率下降,SpO2 有明显改善(P<0.05,P<0.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为13.0%(3/23),低于对照组的27.3%(6/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HFNC)的使用可显著提高食管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氧疗效果、给氧舒适度及睡眠时间,患者易于接受,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8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54-57+61
目的 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作为早产儿气管插管拔管后无创呼吸支持模式的临床应用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NIPPV组(n=32)和NCPAP组(n=33),观察两组撤机失败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无创后吸氧时间及总用氧时间,同时检测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和氧合指数(OI),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NIPPV组和NCPAP组撤机失败率、无创后吸氧时间和总用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为2(1,3)d,明显短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前后PaO_2、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治疗后12 h、24 h OI分别为(240.100±31.140)%和(260.040±38.890)%,明显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NCPAP,早产儿气管插管拔管后应用NIPPV可缩短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9.
慢性肥厚性鼻炎不同术式下鼻甲黏膜的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后下鼻甲黏膜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对3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行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A组),30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35例行下鼻甲微波热凝术(C组),27侧行低温等离子黏膜下减容术(D组).比较4种术式手术前后下鼻甲黏膜的组织学特征.结果:术后随访1—3a,A,D组术式优于其他两组,下鼻甲黏膜的纤毛结构保存较好.结论:鼻内窥镜下的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和低温等离子黏膜下减容术对下鼻甲黏膜损伤轻,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纤毛的结构和功能,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慢性泪囊炎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接受泪囊鼻腔造口治疗,研究组取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