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6篇
  2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应用自制简易视觉生物反馈装置,对33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排尿功能训练。通过采取有效沟通、标注训练目标、预防泌尿系感染、记录排尿日志的方法,提高了患者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培养了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33例经过4周训练,29例有自主排尿,残余尿量≤100ml。  相似文献   
82.

Background

Wide variation exists in prevalence estimates of overactive bladder (OAB) syndrome.

Objective

To determine how the frequency of urinary urgency or urgency urinary incontinence (UUI)—the cornerstone symptoms of OAB—affects symptom-related bother,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L), and ultimately clinically meaningful prevalence.

Design, setting, and participants

Questionnaires were mailed to 6000 subjects (18–79 yr of age) randomly identified from the Finnish Population Register in 2003–2004.

Measurements

The frequency (scale: never, rarely, often, always) and bother (scale: none, small, moderate, major) of urgency and UUI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Danish Prostatic Symptom Score (DAN-PSS). HRQL was measured with the generic 15D instrument. For HRQL analyses, respondent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six symptom categories by frequency of urgency and UUI.

Results and limitations

Of those subjects queried, 62.4% responded to the survey (53.7% female). Any urgency was reported by more than half of all respondents (54.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51.6–56.7] of men; 56.9% [95% CI, 52.9–61.0] of women), whereas any UUI was reported by one in nine men (10.7% [95% CI, 8.9–12.4]) and one in four women (25.7% [95% CI, 22.8–28.7]). However, only one in seven of all respondents with urgency and less than one in three with UUI reported at least moderate bother. With increasing OAB severit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creases were found in the total 15D score and on all 15D dimensions (p < 0.001 for all). Reporting often urgency without UUI or rare urgency with rare UUI is associated with a clinically important decrease in HRQL. Although the response proportion was high, approximately one-third of those contacted did not participate.

Conclusions

Increased severity of urgency and UUI is associated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clinically important decrease in HRQL. Assessing bother associated with OAB drastically modifies the measured OAB prevalence and accounts for variation among studies.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骶神经电刺激对马尾神经损伤后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马尾神经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37.37(17~63)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实验室及生化检查排除上尿路积水、尿路感染及结石等并发症后给予骶神经电针刺激,20次为1个疗程。再行间歇导尿配合行为疗法、扳机点叩击排尿法以及 Kegel 训练(盆底肌训练),并做好排尿日记。在治疗结束后从导尿到首次反射排尿用时、平衡膀胱建立的时间、排尿量及残余尿量比、膀胱安全容量生活质量评估( quality of life,QOL )、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并在治疗结束后半年随访,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本组未发现严重副作用患者,出现漏尿8例,其中有2例因反复低热、全身乏力以及不能接受家庭清洁导尿而最终选择手术治疗。首次排尿用时(7.80±4.82)天。平衡膀胱建立用时(22.20±7.17)天,有效建立平衡膀胱率75%。反射性排尿量与残余尿量比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半年均有明显提升,分别为4.06±5.21、7.51±6.80。在膀胱安全容量方面,治疗前后变化不大( P>0.05)。QOL评分由治疗前(4.35±1.27)分减少到治疗结束时(2.40±0.99)分( P<0.05),治疗结束后半年更低为(1.15±2.45)分( P<0.05)。在评价菌尿的指标中,WBC及BAC检出率均明显降低,分别由治疗前90%、80%降低到治疗结束时的65%、57.9%以及治疗结束后半年的40%、40%( P<0.05);治疗结束时尿菌落数82.6%与治疗前92.6%比较,变化不大( P>0.05),但治疗结束后半年菌落数明显减少到50%,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尿路出血指标RBC检出率及B超显示上尿路积水情况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半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长时间留置尿管患者拔尿管时注入药物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16例长时间留置尿管患者随即分为三组,常规组(65例),冲洗组(76例),注药组(75例)。常规组患者拔尿管时按医嘱予常规操作拔除尿管;冲洗组拔尿管前排空膀胱,以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行膀胱冲洗;注药组拔尿管前注入甲泼尼龙、利多卡因、丁胺卡那。比较常规组与注药组、冲洗组与注药组患者拔尿管后第1次排尿时尿痛、排尿困难及排尿障碍发生率。结果拔尿管后第1次排尿时尿痛、排尿困难及排尿障碍发生率比较,常规组与注药组、冲洗组与注药组,差异匀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留置尿管患者拔管时注入甲泼尼龙、利多卡因、丁胺卡那能改善拔管后排尿自觉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5.
温怡  刁永书  温月  罗芳  付琴 《西部医学》2012,24(2):394-395
目的探讨经皮肾脏穿刺组织活检术(肾穿术)6小时后患者下床排尿对术后并发症影响。方法将86例行肾穿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在术后6小时采取不同的排尿方法:下床排尿(实验组)和卧床排尿(对照组),观察两种排尿方法对术后并发症及尿潴留的影响。结果术后并发症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尿潴留情况,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穿术6小时后患者下床排尿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且明显降低术后尿潴留。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芒针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小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2年来我科(针灸康复科)50例脊髓损伤导致小便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用芒针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膀胱功能训练,两组治疗前后用疗效评定量表判定疗效。结果:芒针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小便障碍较对照组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P〈0.05),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对早产儿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出生后4~15d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产儿48例,男34例,女14例,孕(32.1±0.7)周,出生时体重(2.5±0.3)kg.选取同期出生后4~15d无缺血缺氧性脑病的33例早产儿为对照组,男22例,女11例,孕(32.3±1.4)周,出生时体重(2.4±0.5)kg.记录4h(早上8点~10点)排尿情况,包括排尿量、残余尿量、排尿次数等参数,同时记录饮奶量、液体输入量及摄入时间,液体摄入量按标准进行.结果共记录了248次排尿,其中HIE组136次,对照组112次.HIE组排尿量和排空比例分别为(14.8±8.3)ml和11.6%,均显著小于对照组[(16.5±9.2)ml和24.3%];而HIE组的排尿次数、平均残余尿量分别为(2.8±1.1)次、(1.5±1.3)ml,对照组为(3.3±1.2)次、(1.7±0.9)ml,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缺氧性脑病可使早产儿出现一定程度排空和储尿障碍,表现为每次排尿量及排空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88.
尿流率测定是一种无创和相对便宜的检查项目,对于怀疑有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它是一项首选且必不可少的筛查项目。这种简单的尿动力检查方法,可以客观地反映下尿路的排尿情况,包括排尿期膀胱和尿道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获得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患者一些客观和定量的排尿信息,有助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膜外保留血管神经束前列腺癌根治术对患者排尿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腹腔镜下腹膜外保留血管神经束前列腺癌根治术,对照组在腹腔镜下实施常规手术,对所有入组者均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总住院时间,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中出现性欲增强,勃起功能增强或勃起功能障碍的比例,同时对两组术后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观察组IIEF-5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性欲增强及勃起功能增强比例大于对照组(P0.05),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最大尿流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膀胱顺应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最大逼尿肌压力及最大尿道压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腹膜外切除保留血管神经束前列腺癌根治术,能有效保留患者术后排尿功能,保留术后性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0.
背景 颈椎过伸性损伤是临床中老年患者常见疾病,排尿困难是主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盆底电生物反馈法被用于治疗排尿困难,且逐渐得到临床推广。但是,中老年患者仅用单一的物理或药物方法治疗排尿困难的效果常并不理想。目的 探讨盆底电生物反馈法治疗中老年颈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排尿困难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中老年颈部脊髓损伤术后排尿困难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治疗组(40例),其中对照组行膀胱训练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盆底电生物反馈法治疗。采用自主排尿试验测定留置导尿时间和自主排尿成功率。治疗前后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包括膀胱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尿流率、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结果 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5个月。治疗组留置导尿时间为(24.5±3.9)d,短于对照组的(45.6±5.5)d(t=19.950,P<0.001)。治疗组37例(92.5%)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对照组28例(66.7%)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其中13例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症状。治疗组恢复自主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8.329,P=0.004)。治疗后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小于对照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尿流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小于治疗前,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尿流率大于治疗前(P<0.05)。结论 盆底电生物反馈法可有效改善中老年颈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排尿功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