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25篇 |
免费 | 378篇 |
国内免费 | 6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568篇 |
妇产科学 | 358篇 |
基础医学 | 541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1342篇 |
内科学 | 841篇 |
皮肤病学 | 42篇 |
神经病学 | 158篇 |
特种医学 | 240篇 |
外科学 | 2744篇 |
综合类 | 1323篇 |
预防医学 | 1023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947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290篇 |
肿瘤学 | 3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106篇 |
2022年 | 285篇 |
2021年 | 316篇 |
2020年 | 283篇 |
2019年 | 288篇 |
2018年 | 306篇 |
2017年 | 269篇 |
2016年 | 275篇 |
2015年 | 310篇 |
2014年 | 730篇 |
2013年 | 644篇 |
2012年 | 702篇 |
2011年 | 771篇 |
2010年 | 532篇 |
2009年 | 553篇 |
2008年 | 484篇 |
2007年 | 520篇 |
2006年 | 429篇 |
2005年 | 369篇 |
2004年 | 345篇 |
2003年 | 239篇 |
2002年 | 217篇 |
2001年 | 175篇 |
2000年 | 160篇 |
1999年 | 136篇 |
1998年 | 125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91篇 |
1995年 | 98篇 |
1994年 | 79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85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60篇 |
1987年 | 50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40篇 |
1984年 | 34篇 |
1982年 | 34篇 |
1981年 | 39篇 |
1980年 | 25篇 |
1979年 | 27篇 |
1978年 | 30篇 |
1977年 | 22篇 |
1976年 | 26篇 |
1975年 | 14篇 |
1973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51.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1例 尿路感染患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25g,每日3次口服,疗程7d;对照组29例尿路感染患给予阿莫西林0.5g,每日3次口服或乳酸左氧氟沙星0.1g,每日2次口服,疗程7d。观察两组患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86%。结论: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尿路感染安全有效,节省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5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4-6
目的探讨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免疫水平检测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6年9月60例就诊于我院肾内科的LN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将60例患者分为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n=37)和稳定组(SLE-DAI评分10分,n=23);以同时期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比较三组受试者尿MCP-1水平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检测结果差异;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尿MCP-1、T细胞亚群水平与LN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三组受试者尿MCP-1、外周血CD8~+检测结果显示:活动组稳定组健康组(P0.05);外周血CD4~+、CD4~+/CD8~+检测结果则显示:活动组稳定组健康组(P0.05);三组外周血CD3~+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MCP-1水平、CD8~+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CD4~+、CD4~+/CD8~+水平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0.05),CD3~+水平与SLE-DA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尿MCP-1和T细胞亚群水平与LN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LN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111-113,11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ys-C)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检测患者的空腹血清Cys-C、血肌酐(SCr)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 creatinine rate,ACR)水平。根据ACR水平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及单纯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ys-C及SCr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其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表达水平与ACR水平呈正相关(r=0.678,P0.05)。结论血清Cys-C测定可有效判断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伤,可用于早期肾损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54.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25例随访报告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施行该术式术后患者的可控性、尿动力、血清电解质、肾功能、生活质量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5例随访2-15个月,平均11.3个月。白天完全自控排尿25例(100%);夜间完全自控排尿24例(96.0%),1例偶有遗尿;贮尿囊容量220-370ml,平均320ml;贮尿囊内压力1.86-3.92kPa,平均2.44kPa。IVU及贮尿囊造影示单侧贮尿囊输尿管反流2例(8.0%),无肾积水;膀胱镜检查2例(8.0%)贮尿囊内出现细沙样结石,1例(4.0%)贮尿囊后尿道吻合口狭窄,经尿道直视内切开术治愈。15例(60.0%)男性患者保留性功能,肾功能正常,1例(4.0%)出现一过性高氯血症。结论: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患者生活质量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尿路分流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5.
钬激光腔内治疗泌尿系结石(附12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腔内钬激光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总结钬激光结合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126例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肾结石和11例膀胱结石,均一次碎石成功,109例输尿管结石,单次碎石率为96.3%(105/109),复杂结石1例数次行输尿管腔镜下碎石。平均结石排净时间2.8周,平均手术时间30min,平均术后住院2d。术中除1例输尿管穿孔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钬激光结合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是一种较新的、安全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 探讨尿路上皮特异性跨膜蛋白UroplakinⅡ (UP Ⅱ )表达在尿路上皮肿瘤血行播散及判断化疗效果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RT PCR法检测 5 4例尿路移行上皮癌 (TCC)患者外周血标本UP Ⅱ表达 ,并对 4例接受化疗的患者进行追踪检测。 结果 表浅肿瘤患者外周血UP ⅡmRNA无阳性表达 ,浸润性肿瘤患者阳性表达率 2 0 .8% (5 / 2 4 ) ,局部淋巴结转移者 2例中阳性表达 1例 ,有远处转移者 2例均阳性表达。 7例接受化疗者治疗前UP Ⅱ均呈阳性表达 ,2~ 3个疗程后 3例转阴。 结论 UP Ⅱ检测对于判断尿路上皮肿瘤的血行播散、转移及治疗反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结石高复发原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上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术后结石高复发的原因。 方法 构建羊肾盂结石动物模型 ,对模型动物行ESWL ,分期观察羊肾并行组织形态学检查。 结果 碎石后1周肾盂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粘膜内有结石微小颗粒嵌入 ,肾小盏内有弥散的小结石颗粒嵌入 ;2周后肾盂粘膜开始修复 ,4周基本恢复正常 ,但粘膜内嵌入的微小结石仍然存在 ,且周围出现纤维化包裹。 结论 ESWL术后结石复发与碎石所产生的微小颗粒粘膜嵌入肾盏及粘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9.
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15年总结(附196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评价全膀胱切除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回肠膀胱术的远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 196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膀胱肿瘤累及膀胱颈部或膀胱三角区者 12 6例 (6 4.3 % ) ,浸润性膀胱癌 145例 (74.0 % ) ,移行细胞癌183例 (93.4% )。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 19例 (9.7% ) ,远期并发症 10例 (7.4% )。 135例随访 1~ 15年 ,平均 6 .6年 ,5年生存率 6 6 .2 %。 结论 全膀胱切除是浸润性膀胱癌首选治疗方法 ,回肠膀胱术简单易行 ,长期随访显示其并发症少 ,疗效确切 ,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60.
球形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附26例报告)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 探讨球形可控性回肠贮尿袋代膀胱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2 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采用末段回肠制成球形贮尿袋代膀胱的原位膀胱重建术。 结果 2 6例手术顺利 ,术后随访 3~ 36个月 ,平均 2 1个月。全组无严重并发症 ,健康存活 2 5例 ,1例术后 17个月死于脑溢血。排尿可控率 10 0 %。术后 12个月 2 0例平均尿量 5 85ml/次 ,剩余尿量 2 2ml,最大尿流率 17.3ml/s。膀胱测压 18例 ,平均半充盈、充盈和排尿压力分别为 12、17和 5 3cmH2 O(1cmH2 O =0 .0 98kPa)。病理切片示新膀胱粘膜变薄 ,粘膜腺体减少 ,绒毛消失 ,部分区域固有膜腺体消失 ,呈鳞状化生结构。PAS染色阳性、热休克蛋白 (HSP)阳性 ,p5 3基因表达阴性。 结论 球形可控性回肠贮尿袋代膀胱术具有容量大、压力低、可控性好 ,对机体干扰轻、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原位膀胱重建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