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46篇
  免费   2101篇
  国内免费   1000篇
耳鼻咽喉   325篇
儿科学   370篇
妇产科学   579篇
基础医学   3392篇
口腔科学   325篇
临床医学   2521篇
内科学   3318篇
皮肤病学   271篇
神经病学   1048篇
特种医学   10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764篇
综合类   416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271篇
眼科学   142篇
药学   2099篇
  5篇
中国医学   1066篇
肿瘤学   5190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748篇
  2021年   941篇
  2020年   871篇
  2019年   657篇
  2018年   686篇
  2017年   810篇
  2016年   891篇
  2015年   925篇
  2014年   1727篇
  2013年   1684篇
  2012年   1700篇
  2011年   1862篇
  2010年   1521篇
  2009年   1502篇
  2008年   1508篇
  2007年   1525篇
  2006年   1350篇
  2005年   1174篇
  2004年   1011篇
  2003年   857篇
  2002年   703篇
  2001年   716篇
  2000年   560篇
  1999年   526篇
  1998年   411篇
  1997年   387篇
  1996年   343篇
  1995年   327篇
  1994年   278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86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49篇
  1980年   50篇
  1979年   51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12篇
  197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纳洛酮对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内毒素吸入性ALI模型 (LPS ,3mg/kg气管内注射 ) ,85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内毒素损伤组、甲基强的松龙组 (内毒素 甲基强的松龙 )、纳洛酮组 (内毒素 纳洛酮 )、联合用药组 (内毒素 甲基强的松龙 纳洛酮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血清TNF -α、IL - 8水平 ,并观察动脉血气分析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内毒素损伤组较生理盐水组TNF -α、IL - 8水平明显增高 ,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降低 ,肺组织可见肿胀、淤血、炎细胞浸润。联合用药组各项指标较内毒素损伤组均轻。结论 联合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和纳洛酮可降低气管内注入内毒素致大鼠ALI血清TNF -α、IL - 8升高水平 ,减轻肺损伤病理改变程度 ,对大鼠ALI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RASSFlA基因的表达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3在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已构建成功的稳定表达RASSFlA基因的肝癌细胞株QGY-7703,通过细胞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细胞周期的测定和裸鼠致瘤性试验对各稳定表达株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检测。结果以未转染的QGY-7703为对照,RASSFlA基因的表达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在体外的生长速度,使肝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1/S期,显著降低肝癌细胞在软琼脂中形成的克隆数目(P〈0.01)和大小,显著减慢裸鼠皮下瘤的生长速度和重量(P〈0.01)。空载体的表达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影响不明显。结论RASSFlA的重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RASSFlA基因是一个新的肝癌相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CT结合内镜检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均经手术病理检验证实为GIST病人的CT及内镜检查资料。结果:(1)18例GIST的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瘤,边界清楚,13例平扫及增强密度均匀,强化明显,5例瘤灶内有坏死液化区;肿瘤周围肠管不同程度受压移位或粘连。(2)15例源于胃、十二指肠及结肠的间质瘤均行内镜检查,4例瘤侧胃壁镜下所见黏膜呈外压性改变者未行咬检;11例伴有溃疡形成,溃疡处咬检获取病理组织。(3)18例均行手术后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18例CD-117均为阳性,13例CD-34阳性,10例Vimentin阳性。结论:CT与内镜相结合检查,能提高胃、十二指肠及结肠GIST定位、定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定量测定肝癌患者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蛋白芯片技术定量测定42例正常人、46例肝癌、41例肝炎和23例肝硬化患者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并对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42例正常人CA-199(KU/L)、NSE(g/L)、CEA(g/L)、CA-242(KU/L)、Ferritin(g/L)、β-HCG(g/L)、AFP(g/L)、f-PSA(g/L)、PSA(g/L)、CA-125(KU/L)、HGH(g/L)和CA-153(KU/L)的含量分别为12.42±10.62、2.22±1.43、1.28±1.20、5.72±5.73、91.17±79.43、0.64±0.34、2.96±3.93、0.13±0.11、0.61±1.40、5.46±9.65、1.61±2.40、9.83±9.51;46例肝癌患者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含量依次为:35.09±39.50、2.83±4.13、2.98±8.72、8.47±23.42、157.50±129.77、0.72±0.72、87.58±63.27、0.15±0.19、0.58±1.88、56.34±102.02、3.63±4.57、15.65±51.09;41例肝炎患者其含量依次为:76.23±96.57、4.12±4.94、2.06±3.92、4.68±6.99、298.76±326.82、1.00±0.74、63.16±91.76、0.11±0.006、0.27±0.94、18.57±36.60、3.63±4.00、6.13±6.86;23例肝硬化患者其含量依次为:49.85±75.60、5.47±14.97、1.71±1.77、12.44±34.55、278.32±326.82、0.70±0.54、52.89±98.28、0.22±0.21、2.24±4.36、111.50±191.99、2.15±0.99、10.51±15.79。该蛋白芯片测定的敏感性为50.0%,特异性为64.2%,阳性预测值为37.7%,阴性预测值为74.7%。结论采用蛋白芯片技术同时测定患者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对普查肿瘤和临床疗效观察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5.
目的总结经治的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一类颅神经疾病的肿瘤性病因,对其临床表现特点、发病机制和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以面肌痉挛、三又神经痛主诉就诊的患者术前MRI检查发现肿瘤性病因19例,占同期显微手术治疗1032例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中的1.8%。其中男7例,女12例。三叉神经痛16例,面肌痉挛3例。术前诊断胆脂瘤8例,脑膜瘤5例,听神经瘤6例。结果肿瘤获全切,病理诊断同术前一致。术后除一例胆脂瘤致三叉神经痛部分缓解外,余症状均消失,平均随访4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颅神经疾病的肿瘤性病因并不少见,在本组三叉神经痛中高达6.3%(16/253)。其临床特点是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较短,症状较重,三叉神经痛倾向于不典型发作。临床医师应保持警惕,术前应常规MRI检查。一旦发现肿瘤应争取及时手术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6.
脑膜瘤骨侵袭行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脑膜瘤不同的骨侵袭行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差异性,探讨VEGF在骨侵袭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脑膜瘤标本及受累骨质的病理类型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病理学对比观察。结果36例标本中有骨侵袭的23例,VEGF表达为强阳性者5例,阳性者17例,阴性者1例;13例无肿瘤骨侵袭标本中,VEGF表达为强阳性者1例,阳性者6例,阴性者6例。脑膜瘤骨侵袭与VEGF表达程度显著相关(P<0.05)。VEGF主要表达于脑膜瘤细胞的胞浆,在肿瘤向骨组织浸润最明显处表达最强。结论VEGF表达水平反映脑膜瘤对相邻骨质的侵袭能力;VEGF参与脑膜瘤骨病理改变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7.
垂体腺瘤是发生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20%,而无功能微腺瘤占到成人尸检的23%左右。生理上根据免疫组化将垂体腺瘤按功能分为有激素分泌活性腺瘤(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FPA)和非激素分泌活性腺瘤(non—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NFPA)两大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女性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 5 ,CA199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30例正常女性和 38例SLE女性患者血清中CA12 5 ,CA199含量。结果 :正常组CA12 5含量为 11.14± 6 .4 8U/ml,CA199含量为 3.75± 2 .89U/ml;SLE组CA12 5 ,CA199分别为 2 2 .5 6± 2 0 .4 6U/ml,9.5 7± 9.34U/ml。SLE患者CA12 5 ,CA199阳性率分别为 2 1.1% ,7.89%。结论 :SLE患者血清CAl2 5 ,CA199含量较正常组增高 (P <0 .0 5 )。CA12 5 ,CA199在SLE女性患者中可出现阳性 ,对临床诊断SLE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9.
Chromosomes in 1620 metaphases of ascitic fluid cells in 20 cases of ovariancarcinoma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marked structuralaberrations aside from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hromosomal numerical aberrations(85.2%).In the ascitic fluid cells from 12 patients,15 types of marker chromosomes were found,among which t(6;14)(q21;q24)and t(2;6)(q35;p12)were more frequently noted witha rate of 7.84% and 7.59% respectively,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marker chromosomes(P<0.01).Th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besides t(6;14)(q21;q24),t(2;6)(q35;p12)may also be a specific marker chromosome of ovarian carcinoma.  相似文献   
80.
为研究广东省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10年后儿童血清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 (HBVM )的变化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 ,将全省分 4层 ,共抽取 12个县 2 4个村的 196 3名儿童为研究样本。采血用固相放射免疫法 (SPRI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 HBs)。2 0 0 2年调查 1~ 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78 81% ,全程接种率为 74 17%。其中 1~ 9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 81 73% ,10~ 14岁为 6 0 32 %。 1~ 14岁儿童HBsAg携带率、抗 HBc阳性率、HBV感染率分别从 1992年的 19 86 %、5 3 5 9%、71 4 1%降至 2 0 0 2年的 8 5 6 %、2 2 5 7%、31 33%。其中 1~ 9岁儿童的HBsAg携带率、抗 HBc阳性率、HBV感染率分别从 1992年的 17 88%、4 7 0 9%、6 7 4 4 %下降至 2 0 0 2年的 5 75 %、14 4 9%、2 1 81%。乙肝疫苗接种后 ,1~ 3岁儿童抗 HBs阳性率为 5 2 0 2 %~ 6 2 18%。由于实施了加强免疫 ,4~ 14岁儿童的抗 HBs维持在 5 9 32 %~ 6 5 80 %。广东省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10年后 ,全省 1~ 14岁儿童HBV感染率已大幅度下降 ,抗 HBs阳性率大幅度升高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