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6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101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49篇
口腔科学   231篇
临床医学   265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11篇
特种医学   233篇
外科学   2140篇
综合类   897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24篇
药学   292篇
  9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范永前  梁承伟  沈海敏 《上海医学》2004,27(8):578-580,F006
目的 评价腰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3年 1月~ 2 0 0 2年 9月对 74例腰椎退行性滑脱的患者行腰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采用的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包括Dick 8例、Steffee 10例、RF 9例、Socon 2 5例、Tenor 2 0例、Moss Miami 2例。滑脱水平在L4的患者有 4 4例、L3 有 9例、L5有 16例 ,两节水平的滑脱有 5例。Ⅰ°滑脱 37例 ,Ⅱ°31例 ,Ⅲ°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 5 3.6岁 (30~ 79岁 )。根据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 (TDA)评分评价临床症状改善的程度。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 4 4个月 (12~ 10 4个月 ) ,所有患者最后随访的JOA评分中客观症状为 (6 .7± 1.0 )分 ,临床体征为 (4 .7± 1.1)分 ,日常活动为 (11.8± 1.9)分 ,总评分为 (2 3.0± 2 .5 )分。手术前、后的JOA评分比较 ,术后主观症状改善 70 % ,临床体征改善 6 8% ,日常活动改善 77%。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A组 (30~ 39岁 )、B组 (4 0~ 4 9岁 )、C组 (5 0~ 5 9岁 )、D组 (≥ 6 0岁 ) ,以JOA的评分结果 >2 5分定为满意 ,A、B、C、D组的满意率分别为91%、75 %、6 9%、6 1%。结论 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腰椎滑脱的一种有效方法 ,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骶骨H形骨折可行的治疗方法。方法运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双侧骶髂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骶骨H形骨折15例。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3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5个月,术后均未留下明显行走障碍,下蹲等活动接近正常。结论在C型臂X线机精确引导下,经皮双侧骶髂拉力螺钉固定技术能有效地固定骶骨H形骨折中的垂直骨折,纠正骨盆垂直方向移位,操作简洁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3.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评定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轴形内固定(AF)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996~2000年采用AF系统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总结。随访3~6年,平均4年。结果 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为A、B、C、D、E5级,其中恢复两个级差的27例,恢复一个级差的33例;与正常相比伤椎高度平均矫正95.1%,远期矫正丢失率为19.7%,伤椎固定节段上下椎间隙部分变窄,上间隙较重。结论 后路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对于神经功能、伤椎高度的恢复疗效肯定,但存在内固定断裂,矫形丢失等问题,未充分植骨及内固定未及时取出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影响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及其多元关系。方法对1999年5月~2004年5月间收治的300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对随访资料完整的99例患者资料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即对其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复位时间、复位质量、完全负重时间、内固定是否取出及术前是否行牵引等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99例患者获平均24.5个月(8~60个月)随访。15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为15.2%,发生坏死的时间为术后8~50个月。由复位质量、术前牵引、年龄及年龄×取出内固定构成的多因素组对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最显著。结论闭合复位质量对股骨颈骨折预后的影响程度极大;不良位置的术前牵引可能加重股骨头坏死;年龄在多因素共同影响中的相对危险度不大;Garden分型是判断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一项重要指标,与骨折复位质量具有相关性,但其并非是多因素共同影响下造成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5.
颈椎侧块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入路椎管减压、椎板成型术的同时使用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探讨和分析该手术方法的优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从自2000年3月—2002年12月,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颈椎MR显示有三个节段颈椎椎间盘水平病变并有黄韧带增厚突入椎管),行颈椎后入路双开门椎板成型术加双侧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按JOA评分法评定患者手术前后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男10例,女5例,随访5个月—1年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2—7天(平均3.5天)可戴颈围坐起,颈围外固定时间12周,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为3.5个月),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所有病人无术中血管、神经根损伤,无植骨不愈合,无内固定断裂。结论 行颈椎后入路双开门椎板成型术联合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固定,从后方扩大椎管容积,对脊髓进行减压,辅助以侧块钢板对减压后的颈椎行即时的稳定的固定,增加后方所植髂骨的融合成功率,大大地减少颈椎术后后突畸形发生和术后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6.
下腰椎失稳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下腰椎失稳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及椎体融合器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椎体间融合器BAK融合。结果:术后随访1年一4年3个月(平均2年4个月),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年89.6%,2年2个月100%,临床症状消失满意率92%。结论: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加椎间融合器固定,可使滑脱失稳的椎体部分或全部复位,保证脊柱骨性融合,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7.
应用DCS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和特点。方法:14例段骨髁上骨不连均采用DCS固定 自体筋骨植骨治疗,4例伴有膝关节僵硬者同时行膝关节松解术。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8个月。在4—9个月内均获骨性愈合。有2例膝关节僵硬获得明显改善。参照Shelbourne疗效评定标准,ll例疗效优良,优良率78.6%。结论:应用DCS固定 自体筋骨植骨后骨折端可获得坚持内固定及压应力,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是一种治疗段骨髁上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SF)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为临床应用和离床活动指导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8具冻存的新鲜尸体,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脊柱的骨密度(BND),取胸腰段脊椎(T_(12)~L_2 12具,L_1 6具)随机分成三组:PVP组、PSF组(T_(12)L_2)和正常对照组(L_1),每组6具。PVP组和PFS组实验椎体均制成骨折模型,PVP组给予经双侧椎弓根注入低粘度的含显影剂骨水泥各2.5mL。PSF组于T_(12)、L_2椎弓根置入钉棒系统固定,测试并比较两组和对照组静态最大抗压强度及刚度。结果PVP组骨水泥分布面积皆大于50%,其平均最大抗压强度与刚度分别为(2645±478)N,(117±81)N/mm;PSF组平均最大抗压强度与刚度分别为(1862±620)N,(125±33)N/mm。两组比较平均最大抗压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最大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PMMA,其抗压强度优于椎弓根钉方法,对于轻度骨质疏松者尤为适用。PVP术后患者可早期(3~5d)下床活动,而PSF术后患者离床活动时间可适当延后。  相似文献   
39.
Many researchers have evaluated the motions of the shoulder girdle, especially scapular and humeral motion. However, few reports exist that describe motions of the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3D kinematics of the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uring arm abduction using 3D MR images obtained by a vertically open MRI. Fourteen shoulders of seven volunteers were examined in seven static positions from 0 degrees to the maximum abduction in a seated position. 3D surface models of the clavicle and scapula were created, and the movements of the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from 0 degrees to each position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volume-based registration technique. From these calculations, the translations were evaluated and the rotational motion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concept of the screw axis. In the anteroposterior direction, the clavicle translated most posteriorly (-1.9 +/- 1.3 mm) at 90 degrees of abduction and most anteriorly (1.6 +/- 2.7 mm) at maximum abduction. In the superoinferior direction, the clavicle translated slightly superiorly (0.9 +/- 1.9 mm). When analyzing relative motion of the scapula with respect to the clavicle, the scapula generally rotated about a specific screw axis passing through the insertions of both the acromioclavicular and the coracoclavicular ligaments on the coracoid process. The average rotation was 34.9 +/- 8.4 degrees.  相似文献   
40.
计算机导航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为骨折内固定提供一个新的手术技术。方法 8例股骨颈骨折,术前Garden分型为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1例。术中牵引复位后,通过一次C臂机透视正侧位,即可在计算机导航下完成内固定。术后常规透视复查。结果 8例病例全部在导航下完成空心钉的内固定,平均透视时间为15s,远远少于常规内固定所须的时间。结论 计算机导航技术成功应用于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有效减少了手术中X射线的辐射,同时提高了手术的精度,可避免机械引导器的误差,随时反映操作的过程,使手术过程更方便、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