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97篇
  免费   1469篇
  国内免费   260篇
耳鼻咽喉   51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97篇
基础医学   523篇
口腔科学   118篇
临床医学   1294篇
内科学   972篇
皮肤病学   146篇
神经病学   340篇
特种医学   268篇
外科学   698篇
综合类   301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834篇
眼科学   83篇
药学   2145篇
  23篇
中国医学   5054篇
肿瘤学   203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338篇
  2022年   576篇
  2021年   798篇
  2020年   729篇
  2019年   499篇
  2018年   433篇
  2017年   575篇
  2016年   636篇
  2015年   575篇
  2014年   1406篇
  2013年   1289篇
  2012年   1476篇
  2011年   1042篇
  2010年   940篇
  2009年   731篇
  2008年   598篇
  2007年   563篇
  2006年   422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文献中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穴位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文献中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所使用的穴位处方,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1)进行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取经、选穴和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47篇,应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为球后、睛明、太阳、足三里、合谷;奇穴选用频次最高,经脉选用频次前3位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取穴部位以头颈部选取最多;其次为下肢部和上肢部。结论: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核心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足阳明胃经,核心组穴为球后、睛明及太阳,配以足三里、合谷、光明、三阴交等穴,其取穴规律以局部取穴以及邻近取穴直达病所为主,远端取穴以足三里、合谷等辅以调理脏腑经络。  相似文献   
102.
糖尿病胃轻瘫(DGP)发病率较高,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这影响糖尿病的治疗。中药治疗DGP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降低现有药物不良反应,辅助控制血糖。现代医家多利用辨证分型组方、经方验方及中成药进行辨病辨证治疗相结合,运用单味药、药对、中药提取物进行个体化治疗。现通过概述中药的多种组方思路,总结其优势,并对中药治疗DGP的现状进行思考与总结,以期中医药治疗DGP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挖掘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的组方用药规律,并对高频药物、用药模式及治疗思路进行探讨。方法:搜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2000—2021年应用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的相关文献,经过筛选后建立方药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与无监督熵聚类等算法对药物频次、性味归经、用药模式、规则分析及新处方等结果进行输出,并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结果:纳入处方200首,共涉及206味中药,高频药物包括甘草、白鲜皮、薏苡仁、茯苓、生地黄、金银花、蝉蜕、地肤子、防风、牡丹皮等,药性以寒性(52.76%)居多,药味以甘(38.89%)、苦(33.37%)、辛(21.96%)味为主,归经以胃经(1 138次)、脾经(1 088次)、肝经(1 061次)居多,并且得到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以及新处方6个。结论:小儿湿疹用药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清热解毒药、解表药为主,治疗以疏风清热,燥湿健脾,养血活血为主要大法,分析结果与本病诊疗指南较为吻合,可为小儿湿疹的临床治疗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现在,数据挖掘技术正朝着智能化的趋势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在西医学的广泛应用,尤其是AI分析方法在疾病早期诊断与评估、疾病的治疗策略与医疗资源管理这几个方面突出的使用效果,为AI与中医药的结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尤其在名老中医经验的学习与传承方面。近十余年来,名老中医经验学习与传承领域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成果颇多,在梳理常用数据挖掘工具与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AI分析方法在西医学的应用,可以对中医药领域数据挖掘的智能化学习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与展望,为继承与发展名老中医经验提供更高效的途径,加快中医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中药解郁胶囊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或门诊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标准最终产生研究观察对象100例,健康对照组来自我院组织的年龄在60~80岁的健康体检的老年人100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63例,对照组中男43例,女5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减分情况、中医证候分析、服药及依从情况、不良反应及抑郁焦虑因子等无创性指标的影响。结果: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主要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情况及证候减分率体现,2组经过12个月中药和抗抑郁综合治疗,中医证候量表减分率(8.2±3.1)和(7.8±3.2),比对照组的(8.8±3)与(8.4±3.6),P值为0.001 6和0.001 3,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量表减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来看,中医综合观察组应明显低于对照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医组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解郁胶囊与中医综合治疗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依从性更佳。  相似文献   
106.
李巧玲  韩凤  曹然  谭秋生  任明波 《中草药》2023,54(2):641-651
目的 通过分析箭叶淫羊藿Epimediumsagittatum不同生育期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主要药用有效成分累积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箭叶淫羊藿根际土壤微生物对其药材有效成分的影响,为箭叶淫羊藿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三年生箭叶淫羊藿的根际土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同时测定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不同生育期药材总黄酮、淫羊藿苷等有效成分含量,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探究土壤生态因子与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箭叶淫羊藿根际细菌优势菌属包括Candidatus_Solibacter、苔藓杆菌属、嗜酸栖热菌属、芽单胞菌属等,其中,Candidatus_Solibacter属在5个生长时期的平均丰度值最高。根际真菌优势菌属中被孢霉属相对丰度占比最大,在花蕾期样品中的丰度值高达44.27%。UPGMA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定法(NMDS)分析表明,花蕾期、盛花期、果实膨大期及盛果期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结构相似,而药材质量稳定期与前4个时期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同时,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黄酮含量与有效磷呈显著正...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三仙汤干预骨质疏松症(OP)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等,从而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获得三仙汤中3味药物的化学成分,通过Uniprot数据库,将已筛选出的靶点名称进行标准化。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骨质疏松症的相关靶基因。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筛选得到疾病-药物成分共同靶蛋白在String网站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在Cytoscape软件中绘制药物、疾病、靶基因网络图,并进行基因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讨三仙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结果通过数据库筛选得到三仙汤的28种有效成分以及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靶点127个,其中蛋白激酶、白介素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基因为PPI网络中的核心基因; GO富集分析显示靶点主要影响核受体活性、转录因子活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蛋白质异二聚活性、血红素结合等生物过程;以及影响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IL-17信号通路、前列腺癌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乙型肝炎等信号通路。结论三仙汤中的有效成分通过关键信号通路作用于核心基因,影响细胞分化、凋亡、炎症、氧化应激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为其后续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辖区高血压患者对中医药服务的使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1 152例辖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运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152例研究对象中熟悉中医药知识者占比为24.05%;熟悉中医药知识的患者更多使用中医药(χ~2=230.857,P0.01);多因素logs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看中医方便、熟悉中医药知识和想用中医药的高血压患者使用中医药的可能性较高;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使用中医药的可能性较低。结论:中医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改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布和中医药服务的全面开展是提高中医药利用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9.
勃起功能障碍又称为阳痿,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为在性活动中无法出现或维持阴茎正常勃起。勃起功能障碍主要由激素缺乏、神经系统紊乱、缺乏足够的阴茎血供或心理问题等引起。目前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主要为西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该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阴茎充血达到正常勃起。但该药物需要长期服用或每次同房前使用,且具有头痛、颜面潮红等副作用。祖国传统中医药对勃起功能障碍有着深刻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本文基于中医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角度,对于勃起功能障碍中医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同时,对中医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为临床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调查贵州省中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问卷对省、市、县中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现状进行调查。 结果 共调查了79所中医医疗机构。各级中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中本科学历占66.90%,护理专业占60.69%,初级职称占42.07%。大多数中医院开展了医院感染相关监测工作,26.67%的中医医疗机构实现了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仅3.80%的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科研。 结论 贵州省中医医疗机构需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相关监测工作,并加强信息化监测;专职人员存在专业单一、职称偏低、高学历人才缺乏的情况;需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