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7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科学   917篇
综合类   166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评价磁共振(MRI)对胫骨平台骨折伴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X线平片检查后作MRI扫描。结果:42例患者,外侧平台骨折9例、内侧平台骨折6例、整个平台骨折11例,胫骨撕脱性骨折18例。MRI能准确显示骨折及合并的膝关节结构的损伤(包括关节软骨断裂、半月板撕裂和移位、侧副韧带的撕裂)。根据MRI检查术前得以正确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块的移位方向和塌陷的面积。结论:MRI能准确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特征及膝关节损伤,根据骨折累及范围,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近端骨折25例。按AO分类标准:A型21例,B型3例,C型1例。结果 23例获得随访,平均10个月(6~20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均无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按照Johner-Wruhs等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优18例,良3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1.3%。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近端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内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软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63.
血管襻骨膜内组合腓骨同蒂皮瓣移植修复骨与皮肤缺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下肢粗骨长段缺损与皮肤缺损同时修复的可行方法。方法 将腓血管制成1个或2个血管襻,该血管襻携带皮瓣,再将多段腓骨于骨膜内组合在一起,他成为一个骨膜包裹的粗骨修复骨与皮肤缺损。有丰富血运的骨膜,其骨膜下新生骨活跃,该新生骨充填骨膜内与腓骨段间隙、包绕腓骨,使移植腓骨增粗。结果 临床应用5例,所携带的皮瓣血运良好,伤口一期愈合。1年后骨折愈合,2年后移植骨增粗,能负重行走,移植骨无骨折。供腓骨侧踝关节稳定.伸屈范围正常,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血管襻骨膜内组合腓骨同蒂皮瓣移植是修复粗骨与皮肤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4.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应用间接复位技术,通过建立骨折两端皮下隧道,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15例,锁骨骨折12例,肱骨骨折4例。结果所有患随访4~18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胫骨10~20周(平均12周),1例骨折延迟愈合(20周),无骨不愈合;锁骨6~10周(平均8周),肱骨8~13周(平均11周),均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所有病例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固定(BO)原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软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65.
《Injury》2019,50(4):978-982
IntroductionThe incidence of periprosthetic fractures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is rising due to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TKAs performed annually and the growing elderly population. Like periprosthetic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femur, periprosthetic tibia fractures are primarily treated with operative fixation; however, there is limited scientific literature that has reported outcomes of periprosthetic tibia fractures treated with modern plating technique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largest series of non-intraoperative periprosthetic tibia fractures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 (ORIF) ever reported.Methods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of 4557 operatively treated tibia fractures with ORIF over a 16-year period at two Level 1 Trauma Centers.Results38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follow-up of 15.3 months (range 3–24) were identified. 11 (28.9%) fractures were in the proximal tibia (four with extension into the plateau (Felix 1A) and seven adjacent to the tibial stem (Felix 2A)), six (15.8%) in the midshaft/diaphysis (Felix 3A), and 21 (55.3%) in the distal 1/3rd (metaphysis, Felix 3A). 76.3% (29/38) of fractures united by 6 months following the index procedure, leaving 9 nonunions. The overall re-operation rate was 31.6% (12/38).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ates of union (p = 1.00), reoperation (p = 0.66), superficial infection (p = 0.66), or deep infection (p = 0.31)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single versus dual plating.ConclusionPeriprosthetic tibia fractures are difficult to treat and have a high risk of nonunion and reoperation even with modern plating techniques. Most patients can be treated to union with operative fixation and do not require revision arthroplasty, if the components are stable initially. We recommend dual plating for fractures in the proximal third, and either single plating or nailing for fractures in the middle and distal thirds depending on bone quality, implant positioning, and fracture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66.
带锁髓内钉在下肢骨干多段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在下肢骨干多节段骨折应用的临床疗效及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股骨、胫骨干多节段骨折应用带锁髓内钉的临床资料,有关适应证、切开复位、扩髓及动力和静力固定问题进行讨论。结果:31例中除2例失访,29例随访8~31个月,平均随访12.5个月,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1%,骨折愈合率98.3%。结论:只有掌握好操作技术,带锁髓内钉是目前治疗下肢骨干多节段骨折的一种良好内固定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长段同种异体骨与自体活骨复合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长段同种异体骨与带血管腓骨套叠式复合骨移植体的愈合机制和规律。方法 采用健康成年杂种犬36只胫骨结节下切除3.0cm骨干和骨膜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植入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与带血管自体腓骨,对照组仅植入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均用7孔93cmAO加压钢板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术后1、2、3、4个月分别行X线摄片、ECT检查、大体标本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X线示实验组较同时期对照组异体骨吸收、新骨形成明显,第4个月实验组宿主骨一异体骨接合部愈合率83.3%,对照组未愈合或不愈合。ECT检查:实验组较同期对照组骨代谢活跃,但变化规律相似,均为术后1、2个月活跃,于第2个月达高峰,第3、4个月呈下降趋势。组织学观察:实验组较同期对照组异体皮质骨髓腔内壁及哈佛管内的内吸收、成骨活动显著增强。结论 长段同种异体骨与带血管自体腓骨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效果良好,带血管自体腓骨能促进长段同种异体骨的血管化,加速其爬行替代过程。  相似文献   
68.
病灶清除加髓腔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加髓腔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对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采用彻底病灶清除,骨皮质开槽并髓腔内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19例,二次手术闭合创面,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5-68岁,平均39岁,均为创伤后导致的胫骨慢性骨髓炎,迁延不愈。病程10个月~5年。临床症状:局部软组织红肿、压痛、流脓,有经久不愈窦道及恶臭脓液流出。X线片示:骨质硬化,密度增高,有死骨、死腔或形成包壳。细菌培养:绿脓杆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产气杆菌1例,溶血性链球茵2例。其中3例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经清创、负压封闭引流18~22d,创面肉芽新鲜,直接缝合创面17例,行皮瓣移位修复创面2例,创面愈合标准是创面干燥、清洁,无渗液。所有创面I期愈合,观察6—12个月窦道无复发,X线片示骨质生长良好,没有发生骨折。结论:病灶清除加髓腔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胫骨骨折愈合仿真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不同频率与大小组合的轴向应力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以期获得最佳理论参数。方法对一名健康志愿者胫骨进行CT扫描,通过Mimics、Geomagic、Abaqus等有限元软件建立胫骨骨折钢板内固定实体模型;观察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内部应力、应变及骨折端位移,比较骨折愈合仿真所获得的愈合模式图及骨痂单元数变化。结果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了胫骨骨折间隙内骨痂组织的应力、应变及位移,观察分析200 N、1 Hz组合参数分化的成熟骨组织细胞单元数是最多的。结论建立胫骨骨折愈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所获得的200 N、1 Hz为最佳理论参数组合,为临床个体化促进胫骨骨折愈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MRI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五年来收治2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常规X线片检查基础上,对其进行了MRI检查,从而更加精确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块劈裂和塌陷的程度,并判断有无合并损伤。结果 26例胫骨平台骨折中累及外侧平台9例,累及内侧平台6例,累及整个平台1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4例,十字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损伤6例。根据MRI检查,术前得以正确评估胫骨平台碎骨块的移位方向和塌陷的面积。22例进行了手术,其中8例术中植骨治疗。结论 MRI能多方位、立体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特征,有助于准确评估缺损面积,根据骨折累及范围,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