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49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背景:椎体环截是近年来提出较多的脊柱矫形概念,因其操作技巧要求高,难度大,并发症多,既往相关文献报道角度各不相同,很多研究者注重并发症分析,究其原因与操作步骤及方式有关。 目的:分析单纯后路椎体环截及螺钉置入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单纯后路椎体环截及螺钉置入治疗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切除椎体1.6个,随访15-64个月,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最后一次随访时Cobb角(冠状面及矢状面),并对手术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的脊柱畸形患者共分5类,其中脊柱侧后凸畸形11例,重度侧凸畸形20例,先天性脊柱畸形4例,球状后凸畸形3例,角状后凸畸形1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平均冠状面畸形角度由84°矫正到35°,总的矫正率达到54%。治疗前平均矢状面畸形角度由90°矫正到42°,矢状面 Cobb 平均减小了48°。手术时间平均545 min(204-1 355 min),术中平均估计失血量 1 610 mL(50-8 244 mL),平均失血量达65%。31例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3例术中神经功能异常(通过电生理监测及唤醒实验发现),及时处理后患者未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提示单纯后路椎体环截及螺钉置入治疗重度脊柱畸形效果良好,但并发症高,操作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仰卧位MRI与站立位X线全脊柱片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TK)及腰椎前凸角(LL)测量上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月行外科支具治疗或手术治疗且密切随访的120例AIS患者的站立位X线全脊柱片和仰卧位MRI全脊柱重建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站立位X线全脊柱正侧位片上分别测量主弯侧凸Cobb角、TK及LL。于患者仰卧位MRI全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重建片上的相同节段测量侧凸Cobb角、TK和LL。应用配对t检验及线性回归分析两组之间测量值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 120例站立位X线片上和仰卧位MRI上主弯侧凸Cobb角分别为33.8°±20.1°和24.9°±18.3°,TK分别为15.2°±9.7°和10.5°±7.7°,LL分别为43.6°±13.8°和37.1°±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站立位X线片上和仰卧位MRI上主弯侧凸Cobb角、TK和LL均有相关性,r分别为0.920、0.706和0.565(P值均<0.01)。线性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为:^Y站立位X线侧凸Cobb角=0.901×X仰卧位MRI侧凸Cobb角 +12.517、^Y站立位X线TK=1.055×X仰卧位MRI TK+3.865、^Y站立位X线LL=0.718×X仰卧位MRI LL+17.135。结论 仰卧位MRI与站立位X线片在AIS患者主弯侧凸Cobb角、TK及LL的测量具有差异且呈线性相关,利用仰卧位MRI可计算出站立位X线片上患者的侧凸Cobb角、TK和LL。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后路手术治疗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后路肿瘤切除+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组(观察组)和后外侧入路肿瘤切除术+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组(对照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椎体功能、融合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Cobb角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椎间隙高度、椎体融合率、生活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后路手术创伤较小、预后好,对于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后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颈椎后凸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针灸推拿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并且,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后凸患者使用针灸推拿技术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5.
目的评估陈旧性胸腰段骨折继发后凸畸形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03年5月—2009年8月我院诊治的40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病人,行前路手术者18例,后路手术者22例。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术式都获得比较理想的临床结果,术后随访除1例全瘫病人无任何恢复外,其他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及症状缓解,两种术式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和COBB角的改善,前路和后路手术均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估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VCR)技术治疗活动期胸腰段脊柱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自1998至2006年活动期胸腰椎结核伴严重僵硬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6例,均应用VCR技术行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脊髓减压术,术后外支具制动3个月.所有病例随访至少2年,随访期间每6个月进行l临床评估和放射学检查.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平均手术时间208(145~385)min,后凸Cobb角从术前平均57.2°(17°~86°)矫治到术后平均为8.9°(-6°~27°),C7-S1水平距离术前平均为13.6(8~19)mm,术后平均为3.6(-11~9)mm.术前有神经症状功能障碍者19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89.5%(17/19).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6),包括肺炎和表层伤口感染,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5%(2/36),表现为内固定植入物松动,25例(69.4%)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随访期间,25%(9/36)的患者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66.7%(24/36)的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2例一般,1例不满意.结论:一期后路VCR技术是一种治疗活动期胸腰段脊柱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法,该手术技术要求高,外科医师必须熟练病理解剖并谨慎实施.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四连接素 (tetranectin,TN)基因敲除对小鼠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探究该基因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缺失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基因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出TN基因敲除 (TN-/-)小鼠模型,分别对2月龄和8月龄的TN-/-雄性小鼠 (n=10)和同龄野生型(wild-type,WT)雄性小鼠 (n=10)进行全身正侧位X线摄片和脊柱后凸角度 (Cobb角)测量,并对8月龄TN-/-雄性小鼠 (n=10)和WT雄性小鼠 (n=10)的多部位骨骼进行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矿含量 (bone mineral content,BMC)测定和病理切片检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N-/-小鼠与同龄WT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2月龄及8月龄TN-/-小鼠Cobb角均较同龄WT小鼠显著增大 (P<0.01),且随月龄增加,Cobb角显著增大 (P<0.01);8月龄TN-/-小鼠的胸椎椎间盘结构不对称,外侧纤维环呈增大、疏松改变;与同龄WT小鼠相比,8月龄TN-/-小鼠全身、腰3椎体和左侧股骨BMD及BMC显著降低 (P<0.05),股骨及腰椎在组织学上也呈现出骨小梁变细、稀疏、排列紊乱或断裂等特点,且骨小梁成骨细胞减少,破骨细胞增多。结论  TN-/-小鼠表现出脊柱后凸畸形和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提示TN与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关系密切。TN-/-小鼠作为一种潜在的脊柱后凸畸形或骨质疏松症疾病动物模型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8.
胸腰椎骨折晚期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胸腰椎骨折晚期后凸畸形多由早期治疗失败引起,处理比较棘手。手术治疗有助于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矢状位平衡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手术入路以前、后路联合手术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79.
【摘要】 目的:探讨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减压融合术(anterior trans-intervertebral space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TIDF)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科接受ATIDF手术治疗的65例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63.4±11.2岁(35~85岁),病程18.2±8.4个月(4~28个月)。接受两节段ATIDF患者16例(C3~C5 7例、C4~C6 9例),三节段ATIDF患者38例(C3~C6 18例、C4~C7 20例),四节段ATIDF(C3~C7)患者11例。纳入患者中僵硬型后凸患者35例(53.85%),柔韧性后凸患者30例(46.15%);僵硬型后凸患者在减压时均采用了部分钩椎关节切除。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评价颈椎曲度(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C2~C7矢状位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并计算后凸的矫正率。采用颈椎MRI平扫和CT评估患者神经减压情况和植骨融合情况。记录纳入患者随访期间相关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纳入患者随访时间为33.5±5.4个月(24~50个月)。手术时间为158.2±31.4min(105~215min),术中出血量为117.6±36.3ml(65~200ml)。纳入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术后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N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所有纳入患者术后颈椎后凸角度均取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后凸矫正率为147.43%。术后第2天和末次随访时C2~C7 Cobb角、手术节段局部Cobb角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SVA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手术节段的平均椎间隙高度从术前的2.14±1.53mm增加至术后第2天的5.94±3.11m(P=0.001),末次随访时为5.36±2.47mm(P=0.001)。随访期间有8例(12.31%)患者出现颈部轴性症状,术后第2天有33例(50.77%)患者主诉吞咽困难,3例(4.62%)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经对症处理后均改善。结论:ATIDF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后凸矫正,对于存在严重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的僵硬型颈椎后凸具有良好的矫形和减压作用。  相似文献   
80.
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矫形治疗先天性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患者,平均年龄9.3岁,4例位于胸椎,5例位于腰椎,均为完全分节型,手术采用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器械矫形并植骨融合。结果手术固定节段2-7个椎体,平均3.3个椎体。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4.5个月。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1.15°矫正至15.35°,平均矫正率61.53%,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34.15°矫正至13.26°,平均矫正率60.27%,顶椎偏移由术前25.34mm矫正至11.46mm,最后随访时侧凸和后凸Cobb角平均分别为16.86°和14.08°,与术后相比无纠正丢失。无任何手术并发症,无内固定断裂脱落,均融合。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器械矫形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安全、有效的术式,能够获得满意的矫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