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6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314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89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425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673篇
内科学   58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28篇
特种医学   613篇
外科学   3301篇
综合类   945篇
预防医学   187篇
药学   312篇
  3篇
中国医学   342篇
肿瘤学   34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364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299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505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492篇
  2010年   513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38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37篇
  1977年   27篇
  1976年   39篇
  1975年   31篇
  1974年   22篇
  1973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颈椎间盘蛋白多糖聚合体的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蛋白多糖聚合体的分布及其意义。方法 本研究利用本室自行制备的透明质酸特异性荧光探针,运用探针杂交技术,观察蛋白多糖聚合体在胎儿、正常成年人病理颈椎间盘中不同的形态学分布。结果 蛋白多糖聚合体多分布在细胞表面胶原纤维间等特殊部位,其分布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结论 蛋白多糖聚合体的合成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推测其可能为颈椎间盘退变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2.
胸椎结核不同部位脓肿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不同部位脓肿的形态特点,为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对1993~2002年我院收治的胸椎结核患者 215例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不同部位的脓肿形态. 结果胸椎结核有87%合并椎旁脓肿或流注脓肿,并且其形态、部位、大小和流注方向各异,各具其相应的临床意义. 结论脓肿是胸椎结核的一大临床症状和体征,其形态、大小和流注部位与胸椎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周围组织和病情的轻重紧密相关;同时也是鉴别诊断的要点,正确了解它对疾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阿托品用于开胸手术前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ASAⅠ~Ⅱ级胸科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盐酸戊乙奎醚组,n=40)和Ⅱ组(阿托品组,n=40),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或阿托品0.01mg/kg,记录SBP、DBP、HR、SpO2、口干程度及腺体分泌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注药前SBP、DBP、HR、Sp02无明显差异(P〉0.05)。Ⅰ组注药后第10min和15min SBP略下降,与注药前基础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于注药后1min、5min、10min、15min HR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HR、SBP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两组VAS评分在注药后15min、30min时高于注药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各时点、拔管及拔管后1h腺体分泌量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及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作为胸科术前用药效果满意,抑制腺体分泌作用效果确切,维持心血管功能稳定,是胸科患者理想的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104.
钟凯华 《安徽医药》2022,26(11):2265-2269
目的 分析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经Wiltse入路在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肌肉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87例,根据复位固定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49例,其中观察组采取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经Wiltse入路,对照组采取AF系统经传统后正中入路。记录两组病人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血清肌肉损伤指标[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变化;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病人不同时间节点疼痛水平;经胸腰椎正侧位片检查获取伤椎原始高度(H0)、术前及术后1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H1、H2),计算术前、术后1周伤椎相对高度(H1/H0、H2/H0)及伤椎复位率,并测量矢状位Cobb角变化;随访3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并统计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总结肺隔离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9年1月经手术治疗15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隔离症的术前诊断率为93.33%(14/15);术前均行胸部CT平扫+增强,其中9例加行血管三维成像.12例叶内型隔离肺行肺叶切除术,3例叶外型隔离肺行局部切除术.术中发现异常供血动脉14例来源于胸主动脉,1例来源于腹腔干.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肺隔离症的误诊率较高,胸部增强CT薄层扫描+血管三维成像有利于肺隔离症的诊断.手术是治疗肺隔离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青少年年龄与颈椎骨成熟度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盲法,对216例10~20岁青少年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采用SAS6.12统计软件分析C2~C5颈椎体生长发育的状态,与年龄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性别间有无差异。结果:随着年龄增长,C2~C5颈椎骨形态呈规律性变化,女性比男性约提前2a,在11岁和12岁年龄段有统计学差异,但形态变化无性别差异。青春快速生长发育期的开始时间和高峰期时间,个体差异大。结论:用头颅侧位片观察颈椎骨的形态变化判断儿童的生长发育状态,比用年龄来判断快速生长期更为准确,是临床上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Takayasu arteritis results in a variety of vascular symptoms, and there are some cases in which progressive vascular lesions require surgical intervention. We present a case with ascending aortic aneurysm, right common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and left subclavian artery stenosis caused by Takayasu arteritis that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total arch replacement and ascending aorta to righ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bypass.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比较胸腰椎骨折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与结合骨水泥强化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 在8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L3)的L1椎体上制作不完全爆裂骨折模型.标本依次行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及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骨水泥强化固定.对标本施加扭矩为4 Nm的疲劳载荷共2 000次,加载频率为0.5 Hz.经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量完整、骨折、固定和周期性加载后固定节段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和右旋转运动时固定节段的角位移运动范围(ROM).结果 两种固定状态及疲劳后各方向ROM均明显小于正常及骨折状态(P<0.05);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骨水泥强化固定状态前屈、后伸、侧屈、旋转ROM分别为0.40°、0.53°、0.86°、0.55°,疲劳后前屈、后伸、侧屈、旋转ROM变化值分别为0.10°、0.07°、0.19°、0.08°,均小于单纯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尤其在旋转和前屈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固定方式均可重建脊柱骨折的即刻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抗疲劳载荷效果.但在前屈和旋转方向,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并骨水泥强化优于单纯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测试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8具人尸腰骶椎为标本,分完整脊柱节段、单纯椎间植骨和椎间植骨加前路钢板内固定器3组,应用电子万能实验机分别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计算机收集数据,分析各方向的位移变化及角度变化。结果椎间植骨加前路钢板内固定器组的脊柱试件,压缩刚度(864.225±5.236)N/mm、弯曲刚度(94.825±2.025)N/mm、扭转刚度8.3N·mm/deg,均显著高于完整组和单纯椎间植骨组的试件,有统计学处理差异(P<0.01)。结论 L5/S1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用于腰骶椎椎间融合术,能增强手术后的即刻稳定性,满足国人腰骶椎的生物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110.
Lumbar spine in Marfan syndrom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umbar spine radiographs of 28 patients with Marfan syndrome and a gender and age-matched control group were evaluated for scoliosis and morphologic changes of the L2, L3, and L4 vertebrae. No patient or control subject had any serious low back problems. The Marfan patients showed a high incidence of scoliosis (64%). The incidence of lumbosacral transitional vertebra was also high (18%). The end plates of the vertebral bodies in the Marfan patients were more biconcave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addition, the transverse processes were longer in relation to the vertebral body width in the Marfa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biconcave vertebral bodies can be added to the list of skelet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Marfan syndrome, and Marfan syndrome to the list of differential diagnoses for biconcave vertebrae (codfish vertebr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