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29篇
  免费   1257篇
  国内免费   454篇
耳鼻咽喉   681篇
儿科学   577篇
妇产科学   316篇
基础医学   2096篇
口腔科学   1420篇
临床医学   2444篇
内科学   2677篇
皮肤病学   377篇
神经病学   806篇
特种医学   7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315篇
综合类   6210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2632篇
眼科学   688篇
药学   2440篇
  53篇
中国医学   4130篇
肿瘤学   773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633篇
  2021年   881篇
  2020年   1055篇
  2019年   1212篇
  2018年   1121篇
  2017年   900篇
  2016年   904篇
  2015年   954篇
  2014年   2522篇
  2013年   2097篇
  2012年   2096篇
  2011年   2496篇
  2010年   2735篇
  2009年   1417篇
  2008年   1372篇
  2007年   1569篇
  2006年   1398篇
  2005年   1034篇
  2004年   832篇
  2003年   812篇
  2002年   579篇
  2001年   558篇
  2000年   476篇
  1999年   453篇
  1998年   318篇
  1997年   280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77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401篇
  1984年   467篇
  1983年   324篇
  1982年   359篇
  1981年   392篇
  1980年   347篇
  1979年   354篇
  1978年   314篇
  1977年   197篇
  1976年   260篇
  1975年   233篇
  1974年   182篇
  1973年   19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的制备要点及修复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12月—2011年3月制备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同时解剖保护血管蒂上的肌分支,设计一蒂多岛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66例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舌、口底癌32例,舌根、咽侧癌30例,颊癌2例,颌骨中央性鳞癌1例,腮腺癌1例。切取股前外侧皮瓣面积7cm×4cm~16cm×7cm,肌瓣约3cm×4cm,观察并发症及受、供区功能恢复情况,总结穿支嵌合皮瓣制取技术及优点。结果:65例穿支嵌合皮瓣成活,成活率98.5%。1例术后5d出现危象,最终放弃,创口均Ⅰ期愈合。2例发现无合适穿支血管,改用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成功。术后随访0.5~3a,皮瓣6个月后萎缩停止,局部外形丰满,语言及吞咽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均拉拢缝合,瘢痕隐蔽,下肢无功能障碍。结论:逆行和顺行解剖技术相结合是制备穿支嵌合皮瓣的理想手段,能够帮助外科医师克服穿支血管的解剖变异。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能提供不同类型的组织进行三维修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感染、瘘、血肿等)的发生率,是头颈肿瘤术后复合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男性青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的特点。方法:对我院睡眠医学中心诊断的231例男性青年OSAHS患者的整夜PS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情况、氧减饱和情况、睡眠结构以及各指标间可能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组OSAHS患者超重率93.07%,肥胖率为75.76%。中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40.1次/h,AHI>40者占51.95%。中位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为70%,LSaO265%~<85%占45.45%,<65%者占40.69%。血氧饱和度<90%、<85%、<80%分别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TS90、TS85、TS80)为20.75%、4.53%、1.66%。快动眼相REM睡眠时间占(17.00±7.45)%,非快动眼相(NREM)睡眠时间占(82.96±7.40)%。AHI除与LSaO2、平均夜间血氧饱和度MSaO2呈负相关,与其他指标均呈正相关,其中与氧减饱和指数ODI、每小时氧减时间(简称氧减/h)相关性强。体重指数BMI与LSaO2、MSaO2呈负相关,与AHI、ODI、最大氧减幅度LDD呈正相关。LSaO2与呼吸暂停最长时间、低通气最长时间、TS90、TS85、TS80均呈负相关。结论:男性青年OSAHS患者超重肥胖率高,存在睡眠结构紊乱。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削薄“L”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完成的22例削薄“L”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病例.分析皮瓣的设计、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2例游离皮瓣中,完全成活21例,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危象,1例出现3//4坏死.再造舌体外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削薄“L”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效果好,是理想的修复手段.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逆行面动脉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1年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发生于上颌、软腭、颊部等口裂以上的12例肿瘤患者,肿瘤根治术同期采用逆行面动脉瓣修复组织缺损。结果:12例患者中,皮瓣成活11例(91.7%),完全坏死1例。术后随访8~36个月,局部、颈部肿瘤复发各1例。下颌下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裂开。2例患者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结论:逆行面动脉瓣制备简单,血供可靠,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口裂以上的缺损。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前臂皮瓣供区术前及术后的血氧饱和度(SO2)进行监测,总结前臂桡侧皮瓣制备术后供区SO2的变化规律,探讨前臂桡侧皮瓣制备术对供区血运的影响。方法:临床上接受前臂皮瓣制备术的患者35例,选择前掌大鱼际、小鱼际作为前臂皮瓣供区监测部位。自术前1天至术后第7天,用近红外光谱血氧检测仪(TSAH-100)对供区和对侧相同监测部位的SO2进行监测,术后24 h内每4 h 1次,术后24 h后每天2次,持续至术后第7天。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大鱼际和小鱼际的SO2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前臂皮瓣供区大鱼际和小鱼际的SO2均呈现由低于对侧水平上升至高于对侧水平,然后逐渐下降至术前初始水平的变化特点。供区小鱼际SO2在术后20 h达到峰值,与对侧小鱼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供区大鱼际SO2在术后24 h达到峰值,术后12 h和术后48 h与对侧相差幅度较大,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7天,供区大鱼际和小鱼际SO2较对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臂桡侧皮瓣制备术对其供区组织的血运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无桡动脉和头静脉变异的情况下,桡动脉与尺动脉之间的交通支循环能保证前臂桡侧皮瓣术后供区的血流灌注量,其血运在术后6~7 d内基本恢复至术前状态。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对股骨头假体植柄通道的模拟研究,为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股骨头假体植入方案提供更为科学的评估方法和预测手段。方法:选择无明显髋关节疾病的15具成人尸体标本,对整个骨盆进行连续CT扫描,将CT原始数据导入Mimics 10.1软件,重建出股骨近端三维模型。通过计算股骨头中心和股骨近端中心线,建立股骨颈轴线并确定股骨头假体最佳植柄通道,进行虚拟植入和三维可视化分析。结果:各维度观察股骨头假体植柄通道通过股骨头中心,位于股骨颈的中央。股骨头定位针模拟植入后假体柄干角与术前颈干角相比呈轻度外翻位,侧方偏移和水平偏移度较小,达到预期植柄方位的要求。结论:计算机辅助可以准确建立股骨头假体植柄通道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个体化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提供了科学的评估方法和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997.
去势大鼠干眼症模型眼表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去势大鼠干眼症模型并对其眼表损伤进行研究。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A组为雌性对照组,B组为雌性假手术组,C组为雌性去势组,D组为雄性对照组,E组为雄性假手术组,F组为雄性去势组。A组与D组大鼠正常饲养,不作处理。C组大鼠去除卵巢,B组重复手术过程但不去除大鼠卵巢,F组大鼠去除双侧睾丸及附睾,E组大鼠重复手术过程但不去除睾丸及附睾。所有大鼠均与术前及术后2、4、6月进行泪液分泌量、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和泪膜破裂时间检测。A、B、D、E组大鼠泪液分泌量、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和泪膜破裂时间检测均差异不显著(P>0.05)。去势组大鼠(组C和组F)角膜荧光染色在术后2月起为阳性,并随时间增加而加重。去势6月后,去势组(组C和组F)的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C组与F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大鼠去势后造成眼表损伤可能是干眼症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8.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effect of the use of a ready-made plastic stent on the width of peri-implant keratinized mucosa with that of conventional methods and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a plastic stent on peri-implant soft tissue. Materials and methods. Five young-adult beagle dogs were used. Forty titanium implants were placed in the mandibular alveolar ridge. Stage 2 surgery was performed 8 weeks after implant installation. Each dog received a full-thickness, apically positioned flap (fAPF) with a lingual crestal incision using a suture material in the control group (n = 20) and a ready-made plastic stent in the test group (n = 20). The keratinized mucosa width after stage 2 surgery was measured in each group. The pocket depth, length of connective-tissue contact and biological width were measured in the tissue samples. A student's t-test was used to tes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95% confidence level). Results. The width of the keratinized mucos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top of the implant platform to the mucogingival junc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the test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Histometric observations revealed the pocket depth and biological width to b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test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use of a fAPF with a lingual crestal incision using a ready-made plastic stent can effectively preserve or enhance the width of the keratinized mucosa and might restore a more optimal biological environment at the early soft-tissue healing stage.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