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71篇 |
免费 | 544篇 |
国内免费 | 21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90篇 |
儿科学 | 46篇 |
妇产科学 | 35篇 |
基础医学 | 929篇 |
口腔科学 | 1136篇 |
临床医学 | 525篇 |
内科学 | 397篇 |
皮肤病学 | 141篇 |
神经病学 | 138篇 |
特种医学 | 35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5578篇 |
综合类 | 1651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221篇 |
眼科学 | 512篇 |
药学 | 400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69篇 |
肿瘤学 | 3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195篇 |
2022年 | 296篇 |
2021年 | 412篇 |
2020年 | 455篇 |
2019年 | 338篇 |
2018年 | 360篇 |
2017年 | 320篇 |
2016年 | 332篇 |
2015年 | 324篇 |
2014年 | 717篇 |
2013年 | 814篇 |
2012年 | 704篇 |
2011年 | 760篇 |
2010年 | 635篇 |
2009年 | 603篇 |
2008年 | 605篇 |
2007年 | 681篇 |
2006年 | 600篇 |
2005年 | 530篇 |
2004年 | 470篇 |
2003年 | 370篇 |
2002年 | 344篇 |
2001年 | 304篇 |
2000年 | 291篇 |
1999年 | 281篇 |
1998年 | 220篇 |
1997年 | 207篇 |
1996年 | 146篇 |
1995年 | 130篇 |
1994年 | 114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75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66篇 |
1988年 | 49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45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9篇 |
1975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岛状皮瓣修复瘢痕性睑外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与颞浅动脉蒂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在修复瘢痕性睑外翻中的应用,提高睑外翻矫正后所致皮肤缺损的美学修复效果.方法 自1998年2月以来,对18例瘢痕性睑外翻, 采用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旋转180°移位修复13例,皮瓣最大面积2.7 cm×3.6 cm; 采用颞浅动脉蒂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经面部皮下隧道转移修复5例,皮瓣最大面积 3.1 cm×5.4 cm.结果 1例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经对症处理后仅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Ⅱ期植皮后治愈,其余17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6个月,睑外翻矫正,皮瓣颜色、质地与眼周皮肤相近,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 根据睑外翻程度,可制备颞部岛状皮瓣或耳后岛状皮瓣转移.前者适用于修复较小面积的皮肤缺损,后者适用于修复较大面积的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报道应用手指缺损创面的邻近节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8月,根据受区皮肤缺损的面积及形状,在供区设计斜形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共27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3~20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感觉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手指缺损创面的邻近节指背筋膜(蒂)皮瓣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治疗、护理容易,外形与功能恢复良好,是手外科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3.
104.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背皮肤缺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解剖游离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11例足背皮肤缺损,男8例,女3例;年龄20~51岁。旋股外侧动脉及其伴行静脉与胫前动静脉对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最大20 cm×10 cm,最小12 cm×8 cm。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移植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按其外形、感觉、运动、疼痛及负重行走等下肢功能评价:优5例,良4例,可2例。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具有血供可靠,血管蒂长,切取面积大,部位隐蔽,不损伤主要血管等优点,是修复足背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5.
包含颈外静脉的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切除后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颈外静脉包含在颈阔肌肌皮瓣内修复口腔癌切除后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先形成蒂在颌缘下包含颈外静脉的颈阔肌肌皮瓣,待口腔肿瘤切除后,将肌皮瓣经口底隧道引入口腔修复缺损。结果临床应用17例,肌皮瓣均无血运障碍,100%存活,其中有2例发生口面痿,经换药后痿口完全闭合。结论将颈外静脉包含在颈阔肌肌皮瓣内有助于肌皮瓣血循环的改善和存活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6.
足底深支或(和)第一跖背动脉逆行足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佳方法。方法采用足底深支或(和)第1跖背动脉逆行足背岛状皮瓣对6例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结果6例患者均一次性修复,软组织缺损最大面积8cm×6cm,术后随访1~4年,足部功能与外观均较满意。结论足底深支或(和)第1跖背动脉逆行足背岛状皮瓣血管解剖比较恒定,操作简单,是修复足远端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总结先天性膀胱外翻的修复,探讨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腱膜瓣及肌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在修复膀胱外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前鞘—腱膜瓣加局部皮瓣或同侧肌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先天性膀胱外翻及腹壁缺损,局部皮瓣修复尿道上裂,肌皮瓣的应用面积最大为10cm×8cm。结果临床应用12例,膀胱外翻及腹壁的修复均达到了良好效果,膀胱括约肌功能基本恢复,二次尿道紧缩后12例均能控制排尿。肌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部分坏死2例,游离植皮后痊愈。结论选择性地应用腹直肌前鞘及腹外斜肌腱膜形成前鞘—腱膜瓣加强腹壁,局部皮瓣转移或应用同侧肌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腹壁缺损能有效地修复先天性膀胱外翻,恢复膀胱颈部括约肌的连续性及尿道紧缩,能达到自主控制排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年5月至2005年12月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82例中10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脂肪液化的病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电刀切开皮下组织、皮岛设计低于第7肋、吸烟等因素与胸大肌肌皮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胸大肌肌皮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与肥胖、电刀切开皮下组织、皮岛设计低于第7肋等因素有关,而与吸烟无关。结论肥胖、电刀切开皮下组织、皮岛设计低于第7肋等因素是胸大肌肌皮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9.
面颊部扩张皮瓣的设计和转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利用扩张皮瓣修复面颊不同部位皮肤缺损的扩张皮瓣设计。方法269例面颊部血管瘤、瘢痕、色素痣患者,依不同的皮肤缺损位置,在邻近部位放置大小适度的1~3个50~400ml容积的扩张器,扩张充分后采用推进皮瓣法、旋转推进皮瓣法和易位皮瓣法修复。结果269例中共形成305个扩张皮瓣,利用推进皮瓣121个,旋转推进皮瓣145个,易位皮瓣39个;共出现并发症52例,分别为扩张皮瓣远端血运障碍、血肿形成、感染、注水壶渗漏、扩张器外露、睑外翻和包囊挛缩,这些并发症基本未影响最终的手术效果,术后面颊部形态正常。结论我们提出的扩张皮瓣的设计和转移原则,对于面颊部的皮肤缺损组织扩张术治疗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睾丸鞘膜瓣覆盖技术在尿道畸形和尿道瘘修复中的效果。方法2002年起对38例尿道下裂手术和术后尿道瘘,采用睾丸鞘膜下组织蒂鞘膜瓣覆盖修复。结果术后随访半年至1年,除1例尿道上裂术后瘘修复后再次发生尿道瘘外,其余均获成功,未再出现尿道瘘或尿道狭窄,阴茎外观满意,勃起正常。结论采用该方法可有效防止尿瘘再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且易于获取,对睾丸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