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9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22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170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Etanercept)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45例A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依那西普(A组)、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B组)和双氯芬酸联合来氟米特(C组)治疗.8周后,A组继续应用依那西普;B组停用依那西普,继续应用来氟米特;C组停用双氯芬酸,继续应用来氟米特.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后第4周、8周、12周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结果 3组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A、B两组强直性脊柱炎评估(ASAS),ASAS 20和ASAS 50的改善率均高于C组(P<0.05),而A、B两组的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周,3组患者ASAS 20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ASAS 50的改善率均高于C组(P<0.05),而A、B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肝功能异常、上呼吸道感染,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B两组(P<0.05).结论 应用依那西普治疗AS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少.短期应用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与长期单独应用依那西普疗效相当,不良反应无差异,故可考虑缩短依那西普的疗程,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42.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脊椎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CT、MR资料并与已确诊的38例脊椎结核影像学资料作比较. 结果 (1)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灶分布于腰椎,其中以L4发病率最高,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病灶周围明显增生、硬化,新生骨组织中有新破坏灶形成,椎间盘破坏轻,关节面增生硬化,相邻骨密度增高,少或无椎旁脓肿形成.(2)结核病灶分布于胸腰段,以椎体和椎间盘骨破坏为主并有死骨形成,椎旁脓肿和骨质疏松变化比较常见. 结论 依据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两者可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43.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锡东 《中国骨伤》2003,16(1):29-30
强直性脊柱炎 (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病情反复活动 ,终至脊柱强直、畸形 ,功能严重受损。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AS ,能迅速控制疾病活动 ,长期稳定甚至逆转病情。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9例 ,男 4 3例、女 16例 ;年龄16~ 5 2岁 ,平均 2 8岁 ;病程 4个月~ 31年 ,平均 12年 ;2 6例有多次误诊、治疗不当史。其中HLA B2 7阳性 5 2例 ,骶髂关节 (SI)炎症 :Ⅱ级 2 1例、Ⅲ级 2 5例、Ⅳ级 13例。1 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RA) 1984年AS修改纽约诊断标准 ,并…  相似文献   
74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for bony ankylosis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Meth-ods From October 1998 to May 2007, 28 patients (46 hips) suffered from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ith hip bony ankylosis underwent THA. There were 27 males, 1 female, with the mean age of 38.9 years (range 22 to 58 years). Posterior lateral hip incision was performed in 34 hips, and modified anterior lateral combined with lateral hip incision in 12 hips. Forty hips applied cementless THA and 6 hips applied mixed THA. Har-ris scores, VAS scores and total hip range of motion in all patients were compared pre-and postoperatively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10 months to 64 months, with the mean time of 38.2 months. No paralysis, decubitus, and lung infection were found. Joint dislocation hap-pened in 1 case 2 weeks after operation, and was cured with close reduction. Heterotopic bone formation with Brooker Ⅰ was found in 6 hips and Brooker Ⅱ in 2 hips. Harris score increased from 28.3±10.3 preop-eratively to 82.7±7.6 postoperatively. VAS score changed from 3.5±1.4 preoperatively to 3.8±1.8 postopera-tively, and no significance was found. The hip movement range increased from 15.6°±9.3° preoperatively to 133.7°±17.6° postoperatively. Bony ankylosis in all patients disappeared and the hip functio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THA is the optimal method to treat th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ith hip bony ankylosis. Early rehabilitation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hip function.  相似文献   
745.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其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30例经病理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特点。结果30例颈椎骨折患者中29例发生于下颈椎,CT和MRI检查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检出率均为100%,显著高于X线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CT及X线评估骨折严重程度准确率分别为100%、93.33%及56%,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好发于下颈椎,X线、CT及MRI检查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均可见特异性临床征象,具有较高的检出率,CT和MRI还能较好的反映骨折严重程度,对治疗临床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6.
目的分析MR及CI在强自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疑似髋关节病变患者,作CT与MRI扫查,比较2种不同诊断方法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60例AS患者120个髋关节中,髋关节CT表现异常57例,阳性率为95.0%。CT征象以关节间隙狭窄为主,MR征象则表现为早期髋关节间隙后端狭窄,关节囊炎、BMFD、BME与起止点炎。结论 CT可显示髋关节骨质细微结构特点,但软组织分辨率低;MR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关节囊积液、起止点炎、BMFD与BME征象。  相似文献   
747.
目的为设计研制安全有效的人脑型疟疫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5例中国脑型疟患者恶性疟原虫云南省勐腊县勐罕(CMH/YN)分离株和云南省盈江县农场(CYJ/YN)分离株基因组裂殖子表面蛋白2(MSP2)基因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分别经BamHI和HindⅢ双酶切后,回收的MSP2基因分子定向克隆M13mp18和M13mp19载体,按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序列测定,并与恶性疟原虫株FC27、K1、IC1和CAMP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结果5例中国脑型疟患者恶性疟原虫CMH/YN和CYJ/YN分离株MSP2基因之间序列完全相同,全长为800bp,编码264个氨基酸,中央的串联重复序列含2×32肽序列,与FC27、K1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88%,而与IC1、CAMP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282%。结论中国脑型疟患者恶性疟原虫分离株MSP2基因突变及其表达的异常可能是导致脑型疟昏迷的一种重要的分子病因  相似文献   
748.
Wu Z  Gu JR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7):433-437
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IL)-1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荟萃分析的方法综合已发表的相关文献中的研究数据。检索Pubmed、EMBASE、Coehrane图书馆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所有AS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标准:纳入文献内容涉及白细胞介素(IL)-1基因多态性与AS的病例对照研究;AS诊断按照1984年修订的纽约诊断标准,由风湿专科医生作出诊断;原始数据提供等位基因频率和/或基因型频率;被研究位点在对照人群中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剔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重复报道及家系研究。结果(1)经全面检索纳入6篇文献,共9个研究人群。总体数据合并统计呈明显异质性。分别按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进行分层后亚组内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2)荟萃分析显示,IL-1RN第2内含子中的数目可变串联重复(VNTR)多态性等位基因2在高加索人种AS患者中频率增高,该等位基因OR=1.52(95%CI=1.26~1.84,P〈0.01),相应基因型OR=1.33(95%CI=1.04~1.70,P〈0.05);但是,该等位基因在蒙古人种AS患者中的频率比对照组低,等位基因OR=0.55(95%CI=0.38~0.81,P〈0.01),基因型OR=O.51(95%CI=O.34~0.77,P〈0.01)。(3)IL-1A-889C〉T(rs1800587)的次要等位基因T在高加索人种AS患者中频率增高,OR=1.36(95%CI=1.12~1.66,P〈0.01),相应基因型C/T+T/T的OR=1.56(95%CI=1.20~2.03,P〈0.01)。但在蒙古人种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高加索人种人群中,IL-1F8的SNP rs1900287的次要等位基因G在AS患者中频率增加,OR=1.22(95%CI=1.04~1.44,P〈0.05)。结论作为一种复杂性状疾病,AS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可能与IL-1基因多态性相关,相关的多态性位点有IL-1RN第2内含子86bpVNTR、IL-1A-889 C〉T(rs1800587)和IL-1F8的SNP rs1900287。IL-1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联有明显的人种差异。  相似文献   
749.
目的 分析MSCT、MRI及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已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行MSCT、MRI及X线平片检查,观察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分级情况及表现结果,对比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 MSCT的总检出率(83....  相似文献   
750.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骶髂关节评分评估五藤治尪汤结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将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以西药治疗,研究组以五藤治尪汤结合西药治疗,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MRI检查,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与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MRI骶髂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结果,分析MRI骶髂关节评分评估疗效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评价[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BASFI评分、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指标水平及MRI SPARCC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RI SPARCC评分评价五藤治尪汤结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AS 40标准疗效达标的曲线下面积为0.782(CI95%=0.591~0.976,P<0.05),评估敏感度84.61%,特异性75.00%。结论五藤治尪汤结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以MIR骶髂关节评分评估该方案疗效具有较高评估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