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52篇 |
免费 | 240篇 |
国内免费 | 7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43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268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256篇 |
内科学 | 203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40篇 |
特种医学 | 188篇 |
外科学 | 309篇 |
综合类 | 458篇 |
预防医学 | 71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5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692篇 |
肿瘤学 | 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90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103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151篇 |
2013年 | 148篇 |
2012年 | 148篇 |
2011年 | 171篇 |
2010年 | 137篇 |
2009年 | 123篇 |
2008年 | 137篇 |
2007年 | 120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94篇 |
2004年 | 83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82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13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1.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总结2006年2月—2010年8月1 6例胰体尾部良性和交界性病变实行了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为保留脾脏血管胰体尾切除,1例为切断脾血管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结果术后发生胰瘘9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出血3例(其中1例为胰瘘后发生出血),胸腔积液2例。9例胰瘘者,8例经非手术治疗,3~7周痊愈,1例并发出血后行数字减影脾动脉栓塞止血,第17周痊愈。另2例腹腔出血者,1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例二次手术,见脾静脉分支出血,结扎止血。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胰体尾部良性和交界性肿瘤,可首先选择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手术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方法及其产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采用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成未处理(Ⅰ)组,胸腺注射供体脾细胞(Ⅱ)组,腹腔注射兔抗鼠淋巴细胞血清(Ⅲ)组,胸腺注射供体脾细胞联合应用兔抗鼠淋巴细胞血清(Ⅳ)组,每组6只大鼠.Ⅱ、Ⅳ组在移植前2 1 d将供体脾细胞2.5×107个注射到受体胸腺,Ⅲ、Ⅳ组受体腹腔注射兔抗鼠淋巴细胞血清(ALS)1 ml,然后行异位心脏移植.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供心病理学改变及供、受体间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 结果Ⅳ组供心平均存活时间(MST)为(81.8±7.6)d,较Ⅰ组(7.3±1.0)d、Ⅱ组( 7.8±1.0)d、Ⅲ组(8.2±1.2)d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 );供心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供、受体间ML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胸腺注射供体脾细胞联合应用ALS能成功诱导心脏移植的免疫耐受;胸腺内特异性T细胞克隆消除可能与免疫耐受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3.
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下段横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用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下段横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肝功能ChildA、B级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脾移植组和切脾组 ,脾移植组采用自体带蒂脾组织腹膜后移植联合改良的食管下段横断术 ,切脾组则采用脾切除联合改良的食管下段横断术 ;以患者术前的情况为对照 ,在术后 2~ 8个月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脾扫描、肝功能、血清Tuftsin、IgM水平。结果 术后第六天切脾组死亡 1例 ,脾移植组出现再出血 1例 ;两组血清Tuftsin、IgM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对肝功能的影响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脾自体移植后能够长期存活 ,并能够维持脾脏的基本免疫功能 ,是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 相似文献
34.
35.
基于中医"骨肉不相亲"理论,从中医基础理论、生物力学、分子生物学等角度综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痿)脾虚、肾虚和脾肾两虚病机的科学涵义,以及运用补肾健脾中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挖掘、完善"骨肉不相亲"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中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客观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玄胡索散抑制乳腺癌小鼠脾脏髓源抑制细胞(MDSC)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5周龄BALB/c雌性小鼠48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他42只采用小鼠左侧第二对乳腺皮下脂肪垫接种4T1细胞构建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分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照组、G-CSF敲减组、模型对照组、玄胡索散小剂量组、玄胡索散中剂量组、玄胡索散大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每组6只。其中G-CSF对照组和G-CSF敲减组分别采用shRNA慢病毒转染联合嘌呤霉素构建相应4T1稳转细胞模型。各组造模48 h后,玄胡索散小剂量组、玄胡索散中剂量组、玄胡索散大剂量组分别按2、4、8 g·kg-1·d-1玄胡索散灌胃,每天一次;环磷酰胺组按30 mg/kg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隔天一次;其他组给予等体积0.5%羟甲基纤维素纳。各组连续给药25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脾脏MDSC亚群比例,免疫荧光法检测脾脏CD11b、Ly6G共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外周血G-CSF浓度。在体外,建立荷瘤小鼠脾脏与4T1稳转株共培养体系,玄胡索散(30μ... 相似文献
37.
摘要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中药通过健脾作用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用药规律、药效物质基础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健脾中药复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文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在线分析软件和SPSS Modeler 18 统计分析软件寻求核心药物组;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检索、Cytoscape3.7.2软件、STRING数据库获取关键基因和主要有效成分,利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采用qPCR法检测关键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表达。结果 共筛选得到90篇有效文献,共计91首中药复方,党参-当归-黄芪为核心药物组合。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JUN为核心靶点,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芒柄花素、豆甾醇为主要有效成分,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癌症的途径、TN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来实现。健脾中药黄芪、党参、当归提取物和有效成分芒柄花素、槲皮素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具有促进增殖作用,芒柄花素对化疗诱导的THP-1细胞生长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芒柄花素能够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和刺激抗炎因子IL-10、原癌基因JUN的分泌。结论 初步揭示黄芪等多种中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发挥健脾作用,参与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等相关信号通路,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38.
����Ƣ��ֲ����ʳ�ܺ���Ǻ������Ƹ�Ӳ���ž�����ѹ֢210������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腹膜后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下段横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979-2001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210例,观察腹膜后自体脾移植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结果手术死亡4例(1.90%),术后并发膈下脓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等45例(21.43%),肝性脑病1例(0.47%),术后门静脉高压性胃炎出血19例(9.05%),术后肝癌发生率为7.62%(16例)。结论腹膜后自体脾移植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40.
部分性脾栓塞术的临床应用:——附37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7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难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Evan's 综合症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继发性脾亢3例.获完全缓解者24例(64.9%);部分缓解者8例(21.6%),总有效率为86.S%.24例获完全缓解者18例追踪1年,6例复发,复发率为33.3%.与25例切脾对照组及文献报道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文对 PSE 术后外周血小板的变化进行讨论,并与脾切除作了对比。本文还对血小板破坏场、栓塞范围和方法等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 PSE 术可作为脾切除的替代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