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0篇
  免费   634篇
  国内免费   320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267篇
妇产科学   91篇
基础医学   1173篇
口腔科学   115篇
临床医学   1295篇
内科学   1025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689篇
特种医学   921篇
外科学   4376篇
综合类   195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612篇
眼科学   117篇
药学   549篇
  13篇
中国医学   404篇
肿瘤学   12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490篇
  2021年   583篇
  2020年   529篇
  2019年   482篇
  2018年   433篇
  2017年   476篇
  2016年   449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906篇
  2013年   958篇
  2012年   774篇
  2011年   834篇
  2010年   667篇
  2009年   636篇
  2008年   590篇
  2007年   592篇
  2006年   538篇
  2005年   481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不同治法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齐振熙  曹阳 《中国骨伤》2002,15(2):77-78
目的 比较不同治法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防治效果。方法 实验动物激素造模,分别喂服活血化瘀、渗湿化痰和补肾壮骨中药或自来水,6周处死取材,通过组织病理学、骨生化、血液生化及流变学等指标的观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活血化瘀中药可抑制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和发展,较渗湿化痰和补肾壮骨中药的作用全面、显著。结论 活血化瘀中药可对抗激素的作用,有效防治股骨头的坏死。  相似文献   
992.
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35例,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股骨颈基底骨折12例。结果 35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5个月。优18例,良13例,中4例,优良率88.6%。本组未发现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无一例发生髋内翻、肢体短缩、内固定物松动。结论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具有适应证广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功能恢复相对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3.
前跗管综合征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前跗管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解剖学因素及其与临床表现和治疗的关系。方法 对13例前跗管综合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解剖观察13例成人尸体下肢踝部标本。结果 (1)拇长伸肌肌腹进入中间管者,尸体解剖组4例;临床组3例。(2)静脉骑跨腓深神经者,尸体解剖组5例;临床组5例。(3)踝部伸肌下支持带上支深层构成前跗管前壁,系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结论 腓深神经在前跗管内爱压为发病的主要因素,其前置变异解  相似文献   
994.
L—梯形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因其局部血运较好 ,大都可以愈合 ,也很少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但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易发生髋内翻畸形。 1995~ 2 0 0 0年我院采用L 梯形加压钢板 (L TCP)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共 2 0例 ,取得良好的疗效 ,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2 0例男 18例 ,女 2例 ,年龄 32~ 82岁。左侧 16例 ,右侧 4例。直接暴力伤 11例。骨折按照K Yie和Evans分类 ,ⅢA 度 5例 ,ⅢB 度 6例 ,Ⅵ度 9例 ,均属于不稳定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 5~ 16天 ,平均 6 8天。平均住院 2 2…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对股骨远端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进行定量生物力学评价 ,为临床选择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12具新鲜尸体股骨标本 ,制成股骨髁间骨折 (AO分类的C1型 ) ,采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L形髁钢板、加压钢板三种内固定方法 ,进行实验应力分析 ,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优劣 ,并以有限元理论分析进一步论证它的结果。结果 发现在受同等载荷条件下 ,髁上交锁髓内钉固定最佳 ,而采用加压钢板固定的股骨髁强刚度较差 (P <0 0 5 )。临床手术 47例 ,按Kolmert功能评定标准 ,优良率分别为 :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 94 1% ,L形髁钢板 82 4% ,加压钢板 76 9%。结论 采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优于其它内固定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外科技术问题;方法对1985-1996年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156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30例病人经1~11年随访(平均5.6年),优良率为91.26%;结论要严格掌握股骨颈骨折病人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适应症,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功能恢复,髋臼的磨损主要可能和假体选择不当有关。  相似文献   
997.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冠状面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冠状面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5月-2006年6月,通过前外(内)侧或后外(内)侧入路,行切开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冠状面骨折17例,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9—48岁,平均39.5岁。按Letenneur分型:I型7例,Ⅱ型4例,Ⅲ型6例。闭合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3例。采用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共5例。术后均行石膏外固定。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3.6d(2.5h-8d)。[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8—26个月(平均18.2个月)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3.6个月。膝关节功能参照Letenneur评估标准,优良14例,可3例,无差者。本组无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和骨坏死。[结论]切开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冠状面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满意的复位和骨折端坚强稳定的内固定对疗效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可吸收螺钉治疗股骨头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治疗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06年11月对12例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12例获得6~37个月随访,采用Charnley分数分级评定疗效,总体优良率83.3%。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股骨头骨折固定可靠,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再损伤,最大限度恢复了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99.
折断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法。方法对30例高龄患者骨转子间骨折采用折断螺钉内固定进行临床观察。结果30例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3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法创伤小,尤为适宜高龄患者,手术安全,术后护理简单,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00.
The MRI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s have been described on the basis of spin echo (SE) images emphasizing T1 and T2 contrast. These previous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for injuries in which radiographic proof was often lacking. In comparison with SE images, short tau inversion recovery (STIR) images have been shown to provide superior contrast between normal and abnormal marrow. To determine the MRI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 using STIR pulse sequences, we reviewed 28 patients who had radiographic evidence of fracture and were examined with T1-weighted SE and STIR sequences. MRI marrow signal abnormalities were demonstrated at all fracture sites ranging in age from less than 24 h to 8 weeks. The extent of marrow signal abnormalities exceeded the size of corresponding radiographic findings of fracture in all cases. The MRI features of fractures on T1-weighted SE images consisted of irregular intramedullary zones of hypointensity. On STIR images a corresponding zone of hyperintensity extended to the outer cortical margin. Intramedullary lines of hypointensity extending to the inner cortical margin were identified within the hyperintense marrow abnormality on STIR images in 64% of the fractur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MRI using T1-weighted SE and STIR sequences can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 prominent signal abnormalities at fracture sites including those in which radiographic signs are subt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