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89篇 |
免费 | 99篇 |
国内免费 | 10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2篇 |
儿科学 | 22篇 |
妇产科学 | 66篇 |
基础医学 | 720篇 |
口腔科学 | 77篇 |
临床医学 | 239篇 |
内科学 | 300篇 |
皮肤病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235篇 |
特种医学 | 133篇 |
外科学 | 443篇 |
综合类 | 645篇 |
预防医学 | 116篇 |
眼科学 | 93篇 |
药学 | 538篇 |
中国医学 | 83篇 |
肿瘤学 | 39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117篇 |
2013年 | 119篇 |
2012年 | 124篇 |
2011年 | 188篇 |
2010年 | 156篇 |
2009年 | 127篇 |
2008年 | 167篇 |
2007年 | 177篇 |
2006年 | 194篇 |
2005年 | 168篇 |
2004年 | 151篇 |
2003年 | 148篇 |
2002年 | 125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104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86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94篇 |
1994年 | 79篇 |
1993年 | 83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64篇 |
1987年 | 60篇 |
1986年 | 57篇 |
1985年 | 61篇 |
1984年 | 51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29篇 |
1980年 | 33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31篇 |
1977年 | 20篇 |
1976年 | 21篇 |
1975年 | 18篇 |
1974年 | 18篇 |
1973年 | 14篇 |
1971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41.
42.
目的为研究椎间盘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观察脊索细胞培养基对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取4周龄日本大耳白兔胸腰段椎间盘分离培养脊索细胞,取双侧股骨分离培养BMSCs,用含15%FBS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脊索细胞,5 d后制备脊索细胞培养基。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BMSCs中加入脊索细胞培养基培养,对照组BMSCs中加入含15%FBS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使用细胞活力细胞毒性检测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SCs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分离脊索细胞及BMSCs。细胞增殖检测示,培养5、7、9、14 d,实验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免疫荧光检测示对照组培养7、14 d细胞内均无或者有较少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表达,实验组二者均有较多表达,且培养14 d时表达明显多于7 d。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培养7、14 d实验组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4 d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显著高于7 d(P<0.05)。结论脊索细胞培养基可促进BMSCs增殖,并诱导BMSCs向类软骨细胞分化,为脊索细胞和BMSCs作为种子细胞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研究深低温期间高氧血气管理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兔血气、生化指标、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探讨高氧管理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兔DHCA+选择性脑灌注(ASCP)动物模型,将24只11~13周龄雄性新西兰兔(体重2.7~3.4 kg)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ASCP组(S组),ASCP+高氧管理组(SH组),每组8只。术中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颈静脉球血氧分压(PjvO2)、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和血乳酸(Lac)含量,术后检测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和脑组织含水量。结果停循环前、复灌前和复灌5 min SH组PaO2、PjvO2和SjvO2均高于S组和Sham组(P0.05)。SH组脑组织SOD活性与S组[(213.53±33.52)U/mg.prot vs.(193.02±27.67)U/mg.prot]和Sham组[(213.53±33.52)U/mg.prot vs.(244.38±35.02)U/mg.pro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组SOD活性低于Sham组(P0.05)。SH组脑组织MDA含量低于S组[(1.42±0.30)nmol/mg.prot vs.(2.37±0.55)nmol/mg.prot,P0.05]。结论深低温期间的高氧血气管理在DHCA+ASCP中能提供更好的氧供,有效地提高兔PjvO2和SjvO2,维持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腺病毒载体Ad-BMP-2-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低氧诱导因子1α突变型(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mu,HIF-1αmu)与Ad-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BMP-2-IRES-人源化海肾绿色荧光蛋白1(human renilla reniformis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1,hrGFP-1)分别转染BMSCs后的成骨效应,优化成骨细胞种子来源。方法取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分离培养BMSCs。取第3代BMSCs进行病毒液转染,根据转染病毒液不同将实验分为4组,A、B、C组分别采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50、100、150和200的Ad-BMP-2-IRES-HIF-1αmu、Ad-CMV-BMP-2-IRES-hrGFP-1、Ad-CMV-IRES-hrGFP-1(空腺病毒载体)转染细胞,D组为未被转染的BMSCs。选择最佳MOI值进行观察。转染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MP-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MP-2和HIF-1α蛋白表达,ALP活性测定和钙结节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结果 A、B、C组最佳MOI值分别为200、150和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B组BMP-2染色呈阳性,C、D组呈阴性;A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B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A、B组BMP-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D组(P<0.05),A组高于B组(P<0.05);A组HIF-1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其余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ALP活性明显高于C、D组(P<0.05),A组高于B组(P<0.05)。茜素红染色示,A、B组可见明显钙结节,C、D组未见钙结节形成;且A组钙结节数量多于B组(P<0.05)。结论单载体双基因Ad-BMP-2-IRES-HIF-1αmu与单载体单基因Ad-CMV-BMP-2-IRES-hrGFP-1分别转染兔BMSCs后,前者BMP-2和成骨效应表达均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建立局部阻断关节软骨营养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40只5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5组:保持软骨的关节液营养和软骨下骨营养组(Control组,n=8);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n=8);阻断软骨的关节液营养组(DNSF组,n=8);阻断软骨的软骨下骨营养组(DNBM 组,n=8);阻断软骨的关节液和软骨下骨营养组(DNSY+ DNBM组,n=8).术后2周每组随机取3只(6膝),关节腔内注射入墨水,自由活动1d,处死动物,观察内植物的阻断效果;术后4周每组5只(10膝),过量麻醉处死动物,取出膝关节,进行大体评分,并对软骨组织进行组织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术后2周关节腔内墨水未渗入内植物与骨软骨间隙,提示阻断效果确切;术后4周,大体研究和组织学研究提示,与Control组比较,DNSF组软骨退变明显(P<0.01),DNBM组软骨未见明显退变(P>0.01);与DNBM组比较,DNSF组软骨退变明显.结论成功建立局部阻断兔关节软骨各种营养途径的动物模型;失去关节液的营养后,关节软骨表现出早期退变迹象. 相似文献
46.
兔股骨干缺损模型的制备及在组织工程骨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目的为组织工程骨修复负重骨缺损的研究提供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测量兔股骨干基本解剖数据,用于指导制备模型.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取4~5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分别制备10、15、20mm的股骨干中段骨和骨膜缺损,并用普通钢板螺丝钉固定股骨.4、8、12周时分别摄X线侧位片进行定性分析,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做骨密度扫描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每个时间点分别取2只动物取材做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兔股骨解剖数据:兔股骨长94.1 mm;股骨干中点横径7.4 mm,矢状径5.8 mm;骨皮质厚度:屈侧最厚,内、外两侧次之,伸侧最薄,平均1.2 mm;髓腔略呈椭圆形,其横径与矢状径相差约1mm,取其平均值,髓腔直径4.1 mm.骨缺损动物大体观察、X线片、骨密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显示:10 mm骨缺损组均于8~12周出现骨性愈合;15 mm和20 mm骨缺损组直至12周仍未见骨愈合.结论在不桥接和填充任何材料的情况下,钢板螺钉固定的兔股骨干15 mm以上的实验性骨缺损不能自行愈合,可用于组织工程骨修复负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改良设计的三点弯曲骨折装置用于建立闭合性胫骨骨折兔模型的效果。方法:选取6月龄SPF级健康雄性新西兰兔40只,体质量2.5~3.0 kg,制备闭合性胫骨骨折兔模型,并于术后6周进行模型验证。预造模组5只,造模前未行临时外固定,后以改良设计三点弯曲骨折装置进行骨折;正式造模组35只,造模前行穿针及夹板外固定,后以改良设计三点弯曲骨折装置进行骨折。于术后2 h及4、6周行影像学、组织病理学评估骨折模型情况及愈合进程。结果:造模后2 h,预造模组呈不同程度的斜行骨折且断端明显移位;正式造模组除1只粉碎性骨折,2只弯曲蝶形骨折,2只未显示明显骨折线外,其余均呈简单横行及斜行骨折,断端无明显移位。根据判定标准,模型成功率为85.71%。造模后4周,实验兔固定针及夹板位置良好,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线已模糊不清,骨折端周围可见大量连续骨痂生长,骨痂密度较高。造模后6周,镜下见骨折处大量粗大的新生骨小梁,边缘成骨细胞附着并见少量巨噬细胞,膜内成骨区域为编织骨阶段,骨折处髓腔已部分再通,骨痂处于吸收塑性阶段,可见大量破骨细胞。X线显示骨折线几乎消失,髓腔部分已通,周围见外骨痂减少,骨痂处于塑形期,骨皮质连续。提示骨折模型呈二期愈合。结论:改良三点弯曲骨折装置可建立稳定的闭合性胫骨骨折兔模型,且操作简便,符合骨折愈合相关基础研究对闭合性骨折模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 观察不同能流密度体外冲击波对骨质疏松兔股骨髁部松质骨成骨作用的差异.方法 采用卵巢切除法(OVX)对30只5月龄雌性新西兰兔去势,5个月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将所有骨质疏松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A组),一组为体外冲击波(ESW)能流密度0.28 mJ/mm~2处理组(B组),另一组为体外冲击波能流密度0.47 mJ/mm~2处理组(C组),脉冲次数均为2000次,在实验组兔右侧股骨髁部进行体外冲击波(ESW)处理.于处理后4、8周时分二批每组处死5只动物,分离右侧股骨远端,进行显微CT(micro-CT)测量分析.结果 micro-CT三维重建分析表明,不同能流密度冲击波处理后4周时B组和C组在骨组织体积比(BV/TV)、骨小梁数目(Tb.N)等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周时B组和C组分别在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和BV/TV、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骨小梁连接密度(Connectivity Density)等指标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的BMD和BMC分别较B组增高16.8%和10.6%,尽管C组在其他骨小梁立体测量学等指标方面均较B组优,但两组测量结果 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能流密度体外冲击波对骨质疏松局部治疗后,不同时间,其成骨作用不同,较高能流密度的体外冲击波在治疗后8周时,促进骨质疏松被处理局部骨小梁的改建、改善骨小梁的三维结构、增加骨密度作用较优. 相似文献
50.
氩激光虹膜切除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氩激光虹膜切除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的发生机制,观测了兔眼激光虹膜切除术后房水前列腺素E2(PGE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眼压升高的关系及消炎痛、维生素E等药物的防治作用。结果显示:氩激光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与房水PGE2浓度升高和SOD活性下降有关,术前应用消炎痛、考的松和维生素C、维生素E对眼压升高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