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356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315篇
内科学   94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656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296篇
预防医学   382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240篇
  2篇
中国医学   118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05篇
  1984年   113篇
  1983年   83篇
  1982年   111篇
  1981年   109篇
  1980年   74篇
  1979年   80篇
  1978年   72篇
  1977年   62篇
  1976年   64篇
  1975年   57篇
  1974年   50篇
  1973年   37篇
  196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初步探讨地震对幸存伤员所造成的身心伤害以及早期康复对伤员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伤员损伤部位进行分类,并对每一位伤员制定明确的康复计划。采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制定的肢体残疾康复评定标准和SEQ心理评估量表,在康复治疗开始前后进行测评。根据评定结果,分析伤员存在的问题并制订康复方案。结果:治疗后地震骨折伤员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心理状态显著改善。32例地震骨折伤员经系统康复治疗后,运动功能积分由1.63分提高到8.49分,生活自理能力积分由4.28分提高到9.24分,3例脑损伤伤员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经治疗后均可达到满分。48例地震伤员心理评分由7.75分降低到3.53分。结论:尽早进行康复治疗且心理支持贯穿始终,对促进骨折愈合、提高地震伤员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术前心理状态对妇科肿瘤切除术患者全麻镇静时间、苏醒时间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在39~66岁,行择期妇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05例,按照Zua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焦虑状态自评的分数,将10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和焦虑组(B组)两组.观察上述两组全麻镇静时间、苏醒时间和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情况.结果 焦虑组全麻镇静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焦虑组的术后VAS评分也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结论 术前患者的焦虑心理状态对全麻效果有一定的影响,麻醉医师应重视术前访视患者.  相似文献   
93.
通过比较中医心理学与心理学在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上的异同,探讨中医心理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之路。认为中医心理学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应充分接纳引进多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4.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原因,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主观幸福感问卷,整体随机抽样,对800名大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男教师81.75±11.07高于女教师79.73±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在5年以下79.34±13.64、6~10年80.21±12.23、11~15年81.17±12.16、15年以上80.41±15.3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历为专科81.04±11.17、本科81.74±12.13、硕士80.87±11.02、博士79.41±12.2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称为助教78.03±12.31、讲师81.72±11.81、副教授79.53±11.62、教授80.11±12.4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处于较高水平,性别、年龄、职称、专业对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5.
社会支持与职业应激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职业应激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654名来自不同行业的职业人群进行调查,使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测试社会支持、职业应激因素、个性特征及职业应激反应。结果不同职业人群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不同;调查人群的社会支持评分与工作中的多种职业应激因素有关。获得社会支持越多者,工作人际关系、对人的责任、对事的责任、提升机会、参与机会、任务一致性、培训的充分性、工作挑战性、工作自主性、工作满意感、心理卫生、情绪平衡、正性情绪、自尊感及应付策略评分越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工作前景未知性、负性情绪、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及工作心理控制源评分则随社会支持程度的增加而减少,与对照组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有较大的影响(R2>0.05)。结论社会支持对职业应激有较大影响,对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的维护作用;不同职业人群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6.
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编制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评定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现状。方法在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编制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并对湖北省某大学384名学生进行施测。主要运用相关分析与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可归并为人际交往压力、地位与经济压力、学习压力、体能与生活压力和就业心理压力5个维度,全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系数分别为0.934和0.889,各分问卷的信度均在0.765以上,各分问卷全问卷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32—0.840之间,各分问卷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50~0.662之间。结论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合于个体鉴别。  相似文献   
97.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下的规范治疗,对治疗前后的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及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入选调查的59例门诊哮喘患者要求同时填写CES-D量表、ACT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在健康教育指导下规范治疗后复诊并再次填写上述量表,对前后两次所得量表的数据以CES-D评分按有否抑郁情绪排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有抑郁情绪的哮喘患者规范治疗前占40.7%(24/59),经规范治疗后降低为13.6%(8/59),配对Χ^2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有无抑郁情绪两组组间比较可见,规范治疗前生存质量及其5个构成因素中,除活动受限和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外的3个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治疗后生存质量及其5个构成因素中除活动受限和心理因素外的3个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评分规范治疗前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规范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分析显示,规范治疗前哮喘患者的抑郁情绪与生存质量及构成生存质量5因素中的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和对刺激原的反应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与ACT评分及构成生存质量其他2个因素则未见明显相关(P〉0.05),规范治疗后生存质量及其5个构成因素中除活动受限和心理因素外的3个因素皆呈显著差异(P〈0.05),且与ACT评分也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哮喘症状和对刺激原的反应是影响哮喘人群抑郁情绪最具共性的因素,心理因素和对自身健康的关心也影响哮喘人群抑郁情绪值得引起重视;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配合规范治疗、控制症状和减轻抑郁情绪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8.
陈丹  熊光仲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7):1444-1445
随着我国急诊医学近30年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仅凭医院先进的仪器和急诊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已经不能完整地体现人性化的现代急救意识。医学心理学的进步更是让心理因素影响人体健康的事实得到广泛重视。本文就急诊患者和医护人员双方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在急诊工作中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9.
To assess sustained attention, impulsivity, and reaction time during radiotherapy (RT) for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localized primary brain tumors.

Thirty-nine patients (median age 12.3 years, range 5.9–22.9) with primary brain tumors were evaluated prospectively using the computerized Conners’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 (CPT) before and during conformal RT (CRT). The data were modeled to assess the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the CPT scores and the effects of clinical variables on these changes during the first 50 days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CRT.

The CPT scores exhibited an increasing trend for errors of omission (inattentiveness), decreasing trend for errors of commission (impulsivity), and slower reaction times. However, none of the chang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overall index, which is an algorithm-based weighted sum of the CPT scores, remained within the range of normal throughout treatment. Older patients (age >12 years) were more attentive (p < 0.0005), less impulsive (p < 0.07), and had faster reaction times (p < 0.001) at baseline than the younger patients. The reacti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during treatment for the older patients and lengthened significantly for the younger patients (p < 0.04). Patients with a shunted hydrocephalus (p < 0.02), seizure history (p < 0.0006), and residual tumor (p < 0.02)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impulsive. Nonshunted patients (p < 0.0001), those with more extensive resection (p < 0.0001), and patients with ependymoma (p < 0.006) had slower initial reaction times.

Children with brain tumors have problems with sustained attention and reaction time resulting from the tumor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before RT. The reaction time slowed during treatment for patients <12 years old. RT, as administered in the trial from which these data were derived, has limited acute effects on changes in the CPT scores measuring attention, impulsiveness, and reaction time.  相似文献   

100.
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间家庭其他成员的心理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祖同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5):1260-1261
目的了解晚期癌症患者家庭其他成员的心理状况。方法随机选择我院的晚期癌症患者家属186例做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测评。按患者家属角色分为妻子组、女儿组、丈夫组、儿子组。将各组评分结果与常模做统计学分析。分别计算各组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妻子组、女儿组、丈夫组、儿子组SAS、SDS评分结果与常模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焦虑发生率4组家属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抑郁发生率女儿组、丈夫组、儿子组3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妻子组与其他3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间家庭其他成员焦虑、抑郁水平较常人高。家庭不同成员焦虑、抑郁水平也有所不同,患者的妻子焦虑、抑郁水平最高。因此关注晚期癌症患者家庭其他成员心理状况,给予他们心理上的疏导和支持是宁养医疗服务工作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