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60篇
  免费   1223篇
  国内免费   1050篇
耳鼻咽喉   139篇
儿科学   307篇
妇产科学   68篇
基础医学   2393篇
口腔科学   219篇
临床医学   2045篇
内科学   1118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1392篇
特种医学   10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028篇
综合类   3507篇
预防医学   495篇
眼科学   460篇
药学   983篇
  16篇
中国医学   986篇
肿瘤学   656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420篇
  2022年   775篇
  2021年   963篇
  2020年   868篇
  2019年   618篇
  2018年   639篇
  2017年   716篇
  2016年   786篇
  2015年   745篇
  2014年   1592篇
  2013年   1457篇
  2012年   1273篇
  2011年   1339篇
  2010年   1066篇
  2009年   1086篇
  2008年   953篇
  2007年   1015篇
  2006年   909篇
  2005年   842篇
  2004年   713篇
  2003年   651篇
  2002年   479篇
  2001年   423篇
  2000年   377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232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28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10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郑应  谭明生 《中国骨伤》2007,20(4):283-285
复习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设计原理、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等相关文献,与传统的脊柱融合术相比,应用非融合系统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并可以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胸椎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15例病人按AO分型,A型2例、B型10例、C型3例。均经后路切开复位、脊髓减压、长节段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随访18-24个月,后路长节段固定随访时无一例失败,完全瘫的患者9例中有1例神经功能改善I级.不完全瘫的5例均有Ⅲ级改善,1例无神经损伤。结论 上胸椎骨折损伤严重,后路长节段固定技术是一种合理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单纯行裂隙关闭术和同期行咽后壁咽成形术的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发音效果进行检测分析和对比研究,评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4例同期行腭裂关闭术及咽后壁组织瓣咽成形术治疗和12例单纯行裂隙关闭术的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用鼻咽纤维镜检测其腭咽闭合情况,应用通用音频谱分析系统,对本组术后患者腭裂语音进行声学分析.结果 所有腭裂修复术后,创口均达到临床Ⅰ期愈合,语音也有不同程度改善.大龄腭裂患者采用腭裂关闭及同期咽成形术的修复组,术后发音明显优于单纯行裂隙关闭组.结论 大龄腭裂患者,采用腭裂关闭及同期咽成形术,是提高腭咽闭合和改善发音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6~2006年本科收治的63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A组(同种异体骨移植组)32例,10~15岁,平均12.2岁;Cobb's角38°~113°,平均62°;B组(自体髂骨移植组)31例,年龄9~14岁,平均12.4岁;Cobb's角41°~105°,平均54°.所有患者均选择中华长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经后路矫正,术后定期随访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出院后2个月即开始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6个月;亦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较B组患者减少,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组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术前准备、正确手术操作、及时术后处理的前提下,同种异体骨移植能够有效替代自体髂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  相似文献   
15.
本组采用的扩大的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140例。结果全部优良,与适应症严格选择和手术损伤小有关。强调切除卡压神经根的侧隐窝后壁外侧,即上关节突的冠状面.不失其脊椎三柱系统的三角结构。俯卧位头低足高,可减少硬膜囊张力避免负损伤。切除棘突下椎板时,用神经拉勾代替神经剥离器易于分离黄韧带,用90度的椎板咬骨钳斜向棘突方向,可满意地切除该部份椎板黄韧带,并可刮切椎板内层。神经根周围滴入醋酸炎舒松A2-3ml,术后疼痛锐减。减压窗口置盖明胶海绵有其争议,作者实践体会放置害处不大,要求病人有“护腰”意识。  相似文献   
16.
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对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再手术原因主要为术前诊断及定位错误,椎间盘切除不彻底,对神经根管狭窄认识不足,脊柱稳定结构破坏 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遗漏,椎管瘢痕粘连等。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诊断及定位需准确,髓核切除要干净,并松解神经根,必要时扩大神经根管,注意维持脊柱神经稳定结构,多节段椎间盘突出术前应斟酌取舍。  相似文献   
17.
胸腰椎稳定性重建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改进胸腰椎脱位的治疗方法,更好地重建脊柱稳定性,设计了一种新的脊柱固定器械,由滚花钉及连接板构成,并通过椎弓根进行的一种脊柱后路短节段固定方法,脊柱固定范围限制在两个椎体间。1989年~1995年,临床应用这种新器械矫正胸腰椎脱位12例,经1~4年随访,畸形矫正满意,固定牢固。结果表明:该器械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固定牢固和手术创伤小等优点。认为,该项技术适用于胸腰椎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18.
下腰痛患者后路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分析下腰痛患者后路手术并发症出现的原因,探讨防治办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1988~1998年6月间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下腰痛,即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9%,早期(术后2周以内)并发症18例,晚期并发症15例,但无一例并发神经根损伤。结论:除了术中操作技能外,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及时观察、早期功能锻炼,都有利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Background: Posterior acromioclavicular dislocation is rare. Dislocation associated with fracture of the clavicle and simultaneous entrapment of the lateral end of the clavicle by trapezius muscle has not been reported. Posterior dislocation occurs frequently owing to forceful move of the scapula anteriorly and superiorly or from direct force applied to the lateral end of the clavicle and thi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clavicular fracture. In acute dislocations, open reduction, internal joint stabilization and soft tissues reconstruction have been recommended.Case Study: Acute posterior dislocation occurred in a 32-year-old man. The lateral end of the clavicle was displaced posteriorly and inferiorly, and firmly entrapped in trapezius muscle. The clavicular fracture was undisplaced. The coracoclavicular ligaments were stretched but intact. Open reduction was secured with two smooth Kirschner wires. The disrupted soft tissues were repaired. The clavicular fracture was not explored. Shoulder movement started at 6 weeks. Wires were removed. 10 years later he had pain-free, unrestricted shoulder movement, and the radiographs showed wellreduced, essentially normal acromioclavicular joint.Conclusion: Open reduction, internal joint stabilization and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will result in return and long lasting unrestricted pain-free function of the shoulder.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