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32篇
药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缺血后处理拮抗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后处理对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Con)缺血2 h后以Krebs-Henseleit buffer(KHB)液再灌注1 h;预处理(IPreC)组于缺血2 h前给予重复1次的5 min灌注和5 min缺血的处理,余同Con组;后处理(IPostC)组于缺血2 h后给予重复1次的5 min灌注和5 min缺血的后处理,即以KHB液行再灌注1 h。持续监测及记录肺动脉压(PAP),缺血前及再灌注末分别留取3 mL灌流液,缺血前、再灌注始及再灌注末分别切取约20 mg肺组织制作10%的组织匀浆,灌流液及肺组织匀浆用于测定白细胞介素-8(IL-8)、IL-10、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再灌注结束测定肺湿/干重比(W/D)。结果: IPostC组和IPreC组的IL-8、MDA及W/D较Con组明显降低(P<0.05),IPostC组和IPreC组的IL-10较Con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明显拮抗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丙泊酚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丙泊酚1、2、4mg/kg后处理组(P1、P2、P4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肝组织中TLR4 mRNA、NF-κB 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的浓度,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各组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上调,TNF-α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比较,P1、P2、P4组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下调,TNF-α降低(P〈0.01);与P4组比较,P1、P2组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下调,TNF-α降低(P〈0.01);与P1组比较,P2组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下调,TNF-α降低(P〈0.01)。病理检查显示P1、P2、P4组肝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小于IR组。结论丙泊酚后处理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NF-κB的表达,降低肝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七氟烷(sevoflurane)后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P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组),小、中、大剂量组(S1、S2、S3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光镜下观察各组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心肌细胞中Bax、Bcl-2蛋白含量、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P组相比,IR组、各S组心肌Bax与Bcl-2、AI均显著升高(P〈0.05),Bcl-2/Bax显著降低(P〈0.05);与IR组相比,各S组Bax与AI均显著降低(P〈0.05),Bcl-2与Bcl-2/Bax均显著升高(P〈0.05);S1组与S3组各指标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S1、S3组相比,S2组Bax与AI均显著降低(P〈0.05),Bcl-2与Bcl-2/Bax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通过调节Bax与Bcl-2的表达,提高Bcl-2/Bax来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且中剂量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4.
陶然岑  郭光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2):13-14,28,F0003
目的探讨曲拉通法联合丹参酚酸B处理对猪心脏瓣膜形态学及生物力学的影响,为组织工程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新鲜的猪主动脉瓣叶,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脱细胞处理,应用光镜、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厚度仪测量组织厚度,行拉力测试观察乍物力学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处理后组织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拉通一丹参酚酸B法较好地保留心脏瓣膜原有的三维空间,且生物力学测试优于传统曲拉通法(P〈0.05)。结论曲拉通联合丹参酚酸B处理可以制备基质成分保留充分、生物力学性能优良的心脏瓣膜支架,显示了可观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2W龄健康SD大鼠6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6组:1.空白对照组(N组);2.缺血再灌注组(IR组);3.缺血后适应组(Post组);4.糖尿病大鼠后适应组(Dpost组);5.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组(DIR组);6.糖尿病大鼠空白组(DN组)。观测心脏冠状动脉灌流量、心肌梗死范围、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对P-Akt的测定、电镜下观察心肌和线粒体的改变。结果:缺血后适应组(Post组DPost组)较缺血再灌注组(IR组DIR组)冠状动脉流量明显增加,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少,P-Akt的表达明显增强,心肌纤维和线粒体的完整程度明显较好。结论:缺血后处理在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Akt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后适应不同模式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线粒体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R/I)组、后适应逆向模式(R-Post,后适应处理方案短暂再灌注/缺血时间为30/10 s,25/15 s,15/25 s,10/30 s)组、后适应标准模式(S-Post,后适应处理方案为20/20 s x 4)组和后适应渐进模式(G-Post,后适应处理方案短暂再灌注/缺血时间为10/30 s,15/25 s,25/15 s,30/10 B)组,共5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和缺血后适应模型.再灌注6 h后每组取4只处死,取心肌组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B细胞淋巴瘤/自血病-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抗原(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细胞色素C(Cyt-c)在胞浆中的表达.各组其余大鼠再灌注24 h后测定血液动力学,抽血测心肌酶,取心脏进行TUNEL凋亡检测和梗死面积测定.结果 三种后适应处理方案Bax、Cyt-c、Caspase-9、凋亡指数、心肌酶释放均显著低于R/I组(P均<0.05),同时三种后处理方案Bcl-2水平均显著高于R/I组(P均<0.05),其中G-Post组最为明显,其次是S-Post组,R-Post组最不明显.G-Post组同S-Post组比较,Bax(0.35±0.10比0.50±0.02,P<0.05)、Cyt-c(O.66±0.16比1.68±0.22,P<0.05)、Caspase-9(0.61±0.17比1.66±0.55,P<0.05)的表达水平均较低,心肌酶释放水平低[CK:(251.00±45.16)U/L比(388.56±75.01)U/L,P<0.05;CK-MB:(146.00±60.12)U/L比(291.16±52.41)U/L,P<0.05],凋亡指数小[(4.32 ±1.16)%比(8.58 ±1.12)%,P<0.05].同时Bcl-2表达水平高于S-Post组(2.00 ±0.34比1.40±0.18,P<0.05).在以上指标中渐进模式均显著优于逆向模式.结论 后适应渐进模式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程度较标准模式显著,线粒体途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①假手术组(sham组):不施加缺血及再灌注处理;②缺血再灌注1组(I/R1组):给予缺血30min,再灌注24h;③缺血再灌注2组(I/R2组):给予缺血30min,再灌注48h;④缺血后处理1组(Post1组):给予缺血30min,缺血后处理后再灌注24h;⑤缺血后处理2组(Post2组):给予缺血30min,缺血后处理后再灌注48h。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实现脑缺血,撤夹实现再灌注。在再灌注即刻给予双侧颈总动脉松夹15s/夹闭15s,如此3次,实现缺血后处理。实验结束制作脑组织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作石蜡切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I/R1、I/R2、Post1、Post2组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I/R1组相比,Post1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与I/R2组相比,Post2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sham组可见少量凋亡细胞。与sham组相比,I/R1、I/R2、Post1、Post2组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I/R1组比较,Post1组凋亡指数降低(P<0.05);与I/R2组比较,Post2组凋亡指数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8.
腺苷后处理在心肺转流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腺苷药理性后处理在心肺转流心脏直视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腺苷预适应组转流前微量泵入腺苷;腺苷后处理组心脏灌停后术中再灌注时将腺苷加入停搏液中灌入或主动脉开放时由主动脉插管灌入;对照组在灌注液中加入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三组分别于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后2、6、16h采集患者桡动脉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丙二醛(MDA);观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结果 腺苷预适应和后处理组术后多巴胺用量少,腺苷预适应组开放后2h CK-MB、6h MDA、开放后cTn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后处理组开放后2、6h CK-MB、开放后MDA、cTnI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预适应组和后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外源性腺苷后处理和预适应在心肺转流中同样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8周龄,体重220~250 g。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假手术+盐酸戊乙奎醚组(SP组)、IR组和IR+盐酸戊乙奎醚后处理组(IP组),每组8只。S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仅穿线不结扎,30 min后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g/kg。SP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仅穿线不结扎,30 min后经尾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 mg/kg。IR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穿线结扎30 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3 h。于再灌注(松开结扎线)前即刻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g/kg。IP组于再灌注前即刻经尾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 mg/kg。于开胸前5 min、再灌注后3、6 h,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大鼠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收缩末压(LVES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采用智能血压计监测大鼠尾动脉MAP,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浓度。结果与开胸前5 min比较,再灌注后3、6 h IR组和IP组LVEDP明显升高,LVESP、LVEF、LVFS、MAP明显降低(P<0.05);再灌注后3、6 h S组、IR组和IP组血清cTnT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再灌注后3 h比较,再灌注后6 h IR组LVEDP、血清cTnT浓度明显升高,LVESP、LVEF、LVFS、MAP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再灌注后3、6 h IR组和IP组LVEDP、血清cTnT浓度明显升高,LVESP、LVEF、LVFS、MAP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再灌注后3、6 h IP组LVEDP、血清cTnT浓度明显降低,LVESP、LVEF、LVFS、MAP明显升高(P<0.05)。S组和SP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后处理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cTnT浓度,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