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9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80篇
口腔科学   175篇
临床医学   170篇
内科学   315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107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184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PPAR)-β/δ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和作用方式。方法 35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对照组(5只)、高脂组(15只)和球囊损伤组(15只),后两组进一步分为6周、8周、10周组,每组5只。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用来检测PPARβ/δm RNA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检测PPARβ/δ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兔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和IL-10的水平。结果 高脂组和球囊损伤组的PPARβ/δ蛋白质和m 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此外,高脂组PPARβ/δ蛋白质水平在6-10周增加显著(P〈0.01),PPARβ/δm RNA在8-10周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6-8周组之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PPARβ/δ蛋白质和m RNA水平在球囊损伤组各亚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而且,球囊损伤组PPARβ/δ的表达水平比同一时间点的高脂组明显增加(P〈0.01)。高脂组和球囊损伤组,血清TNF-α、IL-6、IL-8和IL-10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上升。结论 PPARβ/δ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通过比较复发性脑梗死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CT血管成像(CTA)的特点,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4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和235例首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CTA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特点。结果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90.0%比64.7%;P<0.01),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高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为34.9%和45.2%比19.7%和15.8%;P<0.01),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91.4%比66.4%;P<0.01),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软斑、溃疡斑发生率明显高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为36.3%和48.0%比22.7%和37.3%;P<0.05)。结论 复发性脑梗死与头颈部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和不稳定性斑块有关,动脉狭窄的程度和斑块性质可能是引起复发性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4.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对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及制定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大量研究证实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超声造影可显示和评估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是近年来斑块稳定性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健康体检者916例,依据合并危险因素的数量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0个危险因素组(对照组)226例,1个危险因素组239例,2个危险因素组234例,≥3个危险因素组217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及血生化检测。结果 对照组患者斑块发生率为7.52%,1个危险因素组为15.06%,2个危险因素组为23.93%,≥3个危险因素组为45.16%,从对照组到合并≥3个危险因素组斑块发生率显著上升(P<0.01)。4组受试者IMT分别为0.94±0.32 mm、1.12±0.34 mm、1.25±0.33 mm及1.37±0.39 mm,斑块Crouse积分分别为0.24±0.64、0.58±1.21、0.85±1.26及1.32±1.64。从对照组到合并≥3个危险因素组IMT及斑块Crouse积分逐渐增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个危险因素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27倍,2个危险因素组为2.31倍,≥3个危险因素组为4.68倍(P<0.01)。结论 危险因素之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联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外周血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p3(Foxp3)表达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6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51例健康对照者分别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Foxp3,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结果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将CD4CD25Foxp3与hs-CRP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外周血Foxp3表达、hs-CRP密切相关。外周血Foxp3表达、hs-CRP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有益于控制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背景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由不稳定斑块形成及破裂所致。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可增加ACS的发生风险,然而生活事件是否可通过影响斑块稳定性导致ACS的发生,目前尚不清楚。同时研究证实,生活事件可引起个体抑郁的负性情绪,且抑郁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然而抑郁是否在生活事件与斑块稳定性间发挥中介作用尚未明确。目的 探究ACS患者发病前1年内生活事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及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4月于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首次确诊为ACS的患者31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其发病前1年内生活事件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测量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OCT指标包括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CFA)(TCFA以纤维帽厚度、脂质核心角度衡量)、斑块破裂、富脂质斑块、血栓、巨噬细胞及胆固醇结晶。结果 165例(53.1%)患者发病前1年内发生生活事件,67例(21.5%)患者存在抑郁。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是TCFA〔OR=1.029,95%CI(1.016,1.043),P<0.001〕、斑块破裂〔OR=1.022,95%CI(1.010,1.034),P<0.001〕、富脂质斑块〔OR=1.018,95%CI(1.005,1.031),P=0.005〕、血栓〔OR=1.032,95%CI(1.014,1.050),P=0.001〕、胆固醇结晶〔OR=1.013,95%CI(1.002,1.024),P=0.025〕的独立影响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生活事件与SDS评分(rs=0.461,P<0.01)、脂质核心角度(rs=0.385,P<0.01)呈正相关,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s=-0.465,P<0.01);SDS评分与脂质核心角度呈正相关(rs=0.406,P<0.01),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s=-0.494,P<0.01)。路径分析及Bootstrap检验中介效应显示,抑郁在生活事件与斑块纤维帽厚度〔β=-0.117,95%CI(-0.157,-0.089),P<0.01〕及脂质核心角度〔β=0.114,95%CI(0.070,0.173),P<0.01〕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发病前1年内生活事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且抑郁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早期筛查经历生活事件及发生抑郁的个体,有助于识别斑块不稳定的高危人群,及时实施心理干预有利于减缓不稳定斑块的发生进程,将ACS的防治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有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已转向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方面,对比增强超声评估斑块内新生血管已成为判断斑块稳定性的新技术之一.文章就对比增强超声的原理及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新生血管形成和易损斑块评估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康复新液在口腔正畸慢性牙龈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对2017年9月-2019年8月本院接诊的口腔正畸后慢性牙龈炎病患76例进行分组(n=38)。对照组实行口腔洁治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康复新液。对比菌斑指数与牙龈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7.37%,比对照组81.58%高,P<0.05。实验组治疗后牙龈疼痛程度(2.86±0.82)分、龈沟出血指数(1.93±0.58)分、菌斑指数(1.09±0.31)分,比对照组(4.09±1.01)分、(2.74±0.91)分、(1.64±0.45)分低,P<0.05。实验组牙龈肿胀程度比对照组轻,P<0.05。结论于口腔正畸后慢性牙龈炎常规口腔洁治术治疗的同时,利用康复新液对患者进行佐治,可显著提升疗效,促进牙龈疼痛程度缓解,改善龈沟出血指数与菌斑指数,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30.
临床研究证实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各阶段均有重要作用,包括从脂纹形成到最终易损斑块的破裂。炎症标记物可以反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各个阶段相关联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不同侧面,还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严重性有关。该综述总结了有关炎症标记物的文献,为使用炎症标记物检测易损斑块的可行性提供了一些证据。这些证据可能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管理更加完善,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