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80篇
  免费   649篇
  国内免费   436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9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19篇
口腔科学   480篇
临床医学   1172篇
内科学   33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926篇
外科学   7612篇
综合类   2352篇
预防医学   444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926篇
  11篇
中国医学   380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372篇
  2021年   535篇
  2020年   454篇
  2019年   399篇
  2018年   413篇
  2017年   485篇
  2016年   593篇
  2015年   545篇
  2014年   1332篇
  2013年   1200篇
  2012年   1152篇
  2011年   1200篇
  2010年   929篇
  2009年   975篇
  2008年   750篇
  2007年   728篇
  2006年   679篇
  2005年   606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压缩回复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压缩回复式椎管扩大成形加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5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自制组合式嵌打整复器对突入椎管的碎骨块,嵌击复位压缩成形,从而扩大椎管容积,同时重建病椎棘上棘间韧带,并行内固定,恢复脊柱后部结构的稳定性。结果50例获得随访,平均2年6个月,30例已恢复轻工作,9例可扶拐下地活动。结论压缩回复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新术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2.
近年来我院采用手法复位的同时用双枚或三枚细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良好,现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1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480例,采用内固定治疗者388例,其中采用X线闭路电视下手法整复双枚或三枚细加压螺纹钉内固定者282例。为缩小年龄跨度,便于比较疗效,年龄小于45岁和大于75岁31例未收集。因死亡而不能继续随访者21例,死亡均发生于术后半年以上,与骨折或手术无直接关系。因其他原因而失访者16例。其余214例资料较完整,其中男86例,女128例。有5例伴同侧的Colles骨折,3例同侧肱骨外科颈骨折,其他无严重并发症。所有伤侧髋关节手术前无明显关节炎改变。加压螺纹钉规  相似文献   
83.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科2001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带锁髓内钉逆行穿钉的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23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4.
前路减压Z-plate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伴不全性截瘫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探讨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前路减压内固定优越性以及Z-plate系统的优点。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Z-plate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25例。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7个月。按Frankel分级评定有1~3级恢复,随访期间无后凸加重及内固定松动,植骨融合。结论 前路减压Z-plate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5.
张纯  贺西京  姚明  乔万海 《中国骨伤》2003,16(11):649-651
目的揭示不同钉分布和钉数对胫骨-外固定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人干燥的尸体胫骨中部行单侧外固定器固定为实验模型.通过电测法观测不同加压量固定的不同实验模型在不同等级弯曲工况下骨表面的应变及轴向位移变化;并设定节点和单元后对胫骨-外固定器系统进行计算应力分析.结果在弯曲工况下,4钉均匀分布及6钉均匀分布的稳定性较强,但后者稳定性更佳.结论应用单侧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时,应采用4钉均匀分布,条件许可时采用6钉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86.
肱骨干骨折内固定的选择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正确选择肱骨干骨折手术内固定.方法对107例肱骨干骨折分别进行交锁髓内钉(34例)、加压钢板(29例)、Y型钢板(38例)、螺钉(6例)等内固定,并随访比较分析. 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6.3个月.交锁髓内钉、螺钉内固定组全部愈合;加压钢板内固定组愈合26例,伴桡神经损伤2例;Y型钢板内固定组全部愈合,伴肘关节僵硬2例. 结论根据肱骨干骨折的部位和类型选用适当的内固定方法,骨折愈合良好,可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7.
肩后入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肩胛骨系列骨折的手术适应证与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22例肩胛骨骨折,男18例,女4例,年龄25~65岁,平均35.5岁。根据术前X线片与CT扫描对骨折进行分型,确定手术指征,经肩后入路行切开复位,采用重建钢板、微型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22例均获9~28个月随访,平均17.5个月,疗效优14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4%。所有骨折平均在术后8.5周骨性愈合。结论:对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可恢复较好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8.
Abstract – Dental injuries are common following facial trauma.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rare injury: the dislocation of a third molar into the maxillary sinus after complex mandibular and maxillary tuberosity fractures. The possible mechanism and clinical treatmen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2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采用改良AO外固定器治疗,术后随访5-8个月,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和腕关节形态及功能情况,按Jakim评分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优良率为91%。结论: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能较好地防止骨折畸形愈合和保护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鼻眶筛骨折的手术入路、骨折复位与坚固内固定及合并眼球内陷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 17例鼻眶筛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根据CT结果与Fedor骨折分型分为三型 ,其中Ⅰ型 1例 ,Ⅱ型 7例 ,Ⅲ型 9例 ;13例选用鼻根正中入路 ,3例鼻旁入路 ,7例需同时附加眶下切口。 8例合并眼球内陷者采用眼球赤道后方碘仿纱条填塞与植骨矫正法。结果 ①本组病例平均内眦宽度和内眦宽度 /外眦宽度比例从 ( 35± 7)mm、( 37± 8) %恢复到 ( 32± 4 )mm、( 35± 7) %比较正常水平 ;②面部外形全部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 ;③ 8例眼球内陷患者术后 6例恢复到基本正常 ,2例术后仍有轻度凹陷 ,5例复视术后全部消失。结论 鼻根正中入路附加眶下切口可充分显露骨折片 ,结合坚固内固定技术可使骨折片解剖复位 ;内眦韧带复位固定是本手术关键所在 ,重建正常眶内容积和眶内容物准确复位 ,以解决眼球内陷和眼球运动受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