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8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182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17篇
口腔科学   230篇
临床医学   128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1857篇
综合类   391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9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股前外侧皮瓣血供与可视化中的应用。方法①健康志愿者6人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造影剂,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盆腔及双下肢扫描,观察旋股外侧动脉分布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将大腿二维灰度.DICOM格式图像以三维体数据的形式输入计算机,应用Amira3.1软件对股前外侧皮瓣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②明胶一氧化铅混悬液的灌注新鲜成人标本2具,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全身连续扫描,观测旋股外侧动脉分布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同法应用Amira3.1软件对股前外侧皮瓣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结果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可准确反映股前外侧皮瓣血供的解剖学结构。结论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供正常股前外侧皮瓣的三维动态解剖,为其他皮瓣的数字化重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2.
目的为临床应用锁骨上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6侧经股动脉插管灌注红色乳胶溶液的成人尸体标本上,对锁骨上神经营养血管的横径、长度及穿深筋膜点的位置,进行了观测,并在标本上模拟手术设计。结果锁骨上神经营养血管包括颈升动脉肌皮支、颈横动脉颈段皮支、胸廓内动脉穿支、胸肩峰动脉胸肌支与肩峰支皮动脉,其穿深筋膜点外径分别为0.75、1.12、1.36、0.70、0.79mm;且穿深筋膜点位置相对恒定,节段性地分布于锁骨上神经,为整段皮神经提供营养。结论以上述节段动脉为蒂,设计锁骨上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胫前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疗效。方法18例患者先进行急诊清创,采用单臂AO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局部旋转覆盖外露胫骨。撕脱的皮肤修成全厚皮片回植供皮区,其中5例仍有缺损,另取同侧大腿全厚皮片移植。结果均无感染,15例旋转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治愈,1例皮瓣远端全层坏死,经植皮治愈。撕脱皮片回植13例成活,5例小部分坏死,其中3例经换药治愈,2例经中厚皮片植皮愈合。5例大腿皮片完全成活。平均随访19.5(10~36)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3.5~6)个月。所有患者行走正常,3例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4例踝关节屈伸受限。结论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胫前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4.
带蒂联合皮瓣移植修复上肢广泛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肢广泛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方法的选择.方法 12例肘部、前臂及腕掌部高压电烧伤、热压伤及碾压伤患者,清创后4例应用背阔肌肌皮瓣与髂腰部皮瓣联合修复,将背阔肌肌皮瓣部分形成岛状,胸背血管蒂通过腋窝,上臂内侧皮下,髂腰部皮瓣部分以旋髂浅血管为蒂,皮瓣的蒂部形成皮管,位于腹股沟处,3周后再行断蒂;2例背阔肌肌皮瓣与侧胸皮瓣联合,将胸背动静脉游离出置于侧胸皮瓣内后形成皮管.蒂部位于侧胸上部;6例以巨大胸腹部联合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以脐旁血管及肋间血管外侧皮支为轴,形成巨大皮瓣包绕前臂环形创面.结果 1例皮瓣远端局限坏死2 cm及皮瓣下感染,余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 上肢创伤广泛软组织缺损,早期清创,应用带蒂联合皮瓣、肌皮瓣修复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 探讨大型腭部洞穿性缺损修复的方法.方法 2003年至2006年,我们应用前臂游离皮瓣折叠法为7例患者进行了腭部洞穿性缺损修复,共使用皮瓣8块,其中前臂游离皮瓣7块,胸大肌岛状瓣1块.结果 除1例前臂游离皮瓣因动脉栓塞失败外,其余组织瓣完全成活,再造腭部形态良好.患者可经口腔正常进食,并进行基本正常的语言交流.结论 利用前臂游离皮瓣折叠法进行大型腭部洞穿性缺损的修复,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报道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多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6例38指。结果术后16例38块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4个月~1年,皮瓣外形优良,不臃肿,皮瓣两点分辨觉为5~9mm。供区植皮成活,掌背有环形瘢痕,少许色素沉着。结论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操作方便,易切取,损伤小,不牺牲主干动脉,手术可同时切取多块皮瓣修复多指软组织缺损,是修复多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早期清创、组织修复在热压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43例不同程度手部热压伤患的病损特点并行临床分度,以便准确诊治、判断预后;全部病例采用早期手术治疗,轻度热压伤(即浅Ⅲ度烧伤)早期行切痂全厚或中厚皮片修复,中度和重度热压伤早期彻底清创保留间生态组织,应用血循环丰富的组织瓣修复创面。结果 42例创面一期修复,手功能和外形恢复满意:1例创面二期修复,手功能恢复差。结论 手部热压伤应早期手术清创,据病损程度选择良好的方法及时修复组织缺损,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手功能和外形,减少致残率,缩短疗程,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0.
Reconstruction of skin defects of the distal third of the leg and foot is often a difficult task. Shape, resistance to shearing stresses in the weight-bearing surface and sensibility are the main features that have to be restored. For coverage of this region, the authors have used, in selected patients, the lateral arm flap (LAF) since 1994. This flap is thin, easy to dissect and has the possibility to be innervated through the posterior cutaneous nerve of the arm. Fourteen cases are presented. The drawbacks of this flap are the loss of sensibility in the forearm (partially transient) and the scar on the arm, which can be rather unsightly in young ladies and when big flaps are harvested skin graft is nee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