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0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183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17篇
口腔科学   230篇
临床医学   128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1868篇
综合类   391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9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143.
144.
145.
金婕 《中国骨伤》2020,33(11):1063-1067
目的:比较传统腓骨皮瓣联合异体骨移植与复合骨皮瓣移植联合骨延长分期修复治疗下肢烧伤致严重软组织并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下肢烧伤致严重软组织并骨缺损患者68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4例与研究组34例。所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软组织及骨组织缺损,研究组34例采取复合骨皮瓣移植联合骨延长分期修复治疗,男22例,女12例;年龄32~46(39.18±6.01)岁;受伤至治疗时间(16.69±5.11)h;致伤原因:爆炸伤28例,火器烧伤6例;骨缺损长度(12.10±2.34)cm;左侧16例,右侧18例。对照组34例采取腓骨皮瓣联合异体骨移植治疗,男24例,女10例;年龄31~47(38.93±5.81)岁;受伤至治疗时间(17.10±5.63)h;爆炸伤30例,火器烧伤4例;骨缺损长度(11.96±2.51)cm;左侧19例,右侧15例。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肢体功能Fugl-Meyer分值(FMA),术后6个月的治疗满意度、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肢体功能:术前两组FMA分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FMA分值较术前增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疗效: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4.12%)高于对照组(76.47%)(P<0.05)。术后6个月患者治疗满意度:研究组治疗满意度(94.12%)高于对照组(76.47%)(P<0.05)。并发症: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4.71%),对照组(2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取复合骨皮瓣移植及骨延长分期修复治疗下肢烧伤致严重软组织并骨缺损,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治疗满意度较高,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探讨顺行或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内踝及小腿内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1 年 1 月至 2013 年 2 月,采用顺行或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 13 例内踝及小腿内侧创面的患者资料,男 8 例,女 5 例;年龄 19~65 岁,平均 32 岁。创面均位于内踝及小腿内侧,5 例伴有骨、肌腱及血管外露。其中 5 例胫骨远端骨折伴血管、神经外露者,急诊行骨折内、外固定术及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8 例无血管、神经外露者,采用真空封闭引流负压吸引后二期行皮瓣修复手术;7 例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蒂 V-Y 顺行推进皮瓣,6 例采用胫后动脉逆行穿支皮瓣。皮肤缺损面积为 1.5 cm×2.0 cm~9.0 cm×5.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 1.5 cm×3.0 cm~14.0 cm×7.0 cm。顺行皮瓣供区直接缝合,逆行皮瓣供区取腹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13 例患者术后皮瓣血液循环稳定,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均于术后 2 周一期愈合。术后 13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6~24 个月,平均 13 个月。皮瓣全部一期成活,蒂部无臃肿及“猫耳”畸形,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颜色与周围皮肤接近。5 例合并骨折患者术后 3~4 个月骨折临床愈合,骨折线基本消失。供区皮肤直接缝合者,术后瘢痕较小;供区游离植皮者,创面平整,无明显瘢痕增生。术后踝关节背伸 10°~25°,跖屈 15°~45°;患者均对术后疗效表示满意。结论 采用顺行或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岛状皮瓣具有不牺牲主干血管的优点,是修复内踝及小腿内侧创面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7.
148.
目的:探讨改进外踝上穿支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在解剖观测基础上设计以外踝上穿支升支为血管蒂,结扎其降支,在小腿外侧以腓动脉皮支穿出点连线为皮瓣轴线设计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本组14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7 cm&#215;12 cm~16 cm&#215;23 cm,穿支血管蒂长1.6~2.8 cm。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肤色与周围相近,略臃肿,外观较为满意,创区功能恢复好。结论解剖研究为临床外踝上穿支皮瓣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经改进的外踝上穿支皮瓣为足踝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实用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带足背内侧皮神经的第1跖背动脉皮瓣修复食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12年5月,采用第1跖背动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食指皮肤缺损25例。结果25例获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22例伤口一期愈合,皮瓣及植皮完全成活,食指屈伸功能正常,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2例皮瓣基本成活,远端部分坏死,足背供区植皮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后二期愈合,食指屈伸功能轻度受限,较好地恢复生活及工作;1例皮瓣完全坏死,改为同侧带蒂腹股沟皮瓣修复后治愈,足背供区植皮成活,食指屈伸功能明显受限。结论第1跖背动脉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食指皮肤缺损的理想术式,该皮瓣解剖位置恒定,操作较可靠,成活率较高,外观、功能恢复优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