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31篇
  免费   746篇
  国内免费   339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153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341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1384篇
内科学   2361篇
皮肤病学   68篇
神经病学   144篇
特种医学   885篇
外科学   3856篇
综合类   195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85篇
药学   941篇
  10篇
中国医学   192篇
肿瘤学   34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494篇
  2021年   480篇
  2020年   531篇
  2019年   376篇
  2018年   410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475篇
  2015年   489篇
  2014年   1043篇
  2013年   912篇
  2012年   864篇
  2011年   897篇
  2010年   657篇
  2009年   608篇
  2008年   671篇
  2007年   600篇
  2006年   504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49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 探讨切割球囊 (CBA)联合血管内近距离放射疗法 (IVBT)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IS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距支架植入平均 6 7个月、冠状动脉造影 (CAG)证实的ISR患者 36例 ,1组 (2 0例 )用 10mm长、直径与参考血管比为 1 1∶1的CBA ,2组 (16例 )用普通球囊(POBA) ,扩张满意后均放置 4 0mm长的放疗导管覆盖病变处并行照射 ;CAG测量最小管腔直径(MLD)、即刻所得 (AG) ;随访 4~ 8个月 ,观察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事件 (MAE ,即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的血运重建 ) ,CAG复测MLD及晚期丢失 (LL)、丢失指数 (LI)、再再狭窄 (RRS)率等参数。结果 AG 1组略高于 2组 (P >0 0 5 ) ;MAE发生率 1组 (10 % )显著低于 2组 (18 8% ,P <0 0 5 ) ;LL、LI、MAE、RRS参数 1组 (0 16± 0 2 7mm ,0 0 5± 0 0 1,10 % ,15 % )明显低于 2组 (0 32±0 31mm ,0 11± 0 0 2 ,4 3 8% ,37 5 % ) ,均P <0 0 5。结论 CBA联合IVBT治疗ISR安全、可行 ,其疗效优于POBA联合IVBT。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3例34椎行PKP,术前及术后3d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活动能力评分;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疼痛缓解及生活能力状况,并分析骨水泥渗漏、邻椎骨折等并发症。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早期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后3d(2.5±0.6)分较术前(7.5±0.7)分明显下降(t=23.8,P〈0.01);活动能力评分术后3d(1.2±0.4)分较术前(2.4±0.6)分明显改善(t=13.4,P〈0.01);经平均15.6个月随访,1例患者出院后因心脏病发作死亡,4例发生周围椎体骨折,无一例发生骨水泥渗漏。结论PKP具有微创特点,能迅速缓解疼痛,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3.
目的:分析同一组医生同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临床经验,比较小儿与成人穿刺术中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9月至2013年1月实施的34例小儿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873例相同手术成人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比较成人与小儿穿刺部位、穿刺时间、结石残留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等。结果小儿穿刺时间明显较成人短,主要穿刺部位依次在12肋下、11肋间,无10肋间穿刺;而成人则以11肋间为主,少数在10肋间。儿童结石残留率低,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成人。结论小儿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穿刺有特殊性,建立工作通道时须更加谨慎小心。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迟发型假性动脉瘤的特点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迟发型假性动脉瘤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假性动脉瘤发生在术后24-72h,75岁以上和女性患者占多数。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也有促进迟发型假性动脉瘤发生的趋势。注射凝血酶200-500U后,超声监测示瘤腔回声明显增强,瘤腔内血流信号消失。结论冠心病介入手术后迟发型假性动脉瘤不容忽视,尤其是老年女性与低分子肝素应用的患者;超声引导下的凝血酶注射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椎体后壁完整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诊治的47例(54个椎体)OVCF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球囊扩张复位法进行PKP治疗,治疗后随访18~24个月.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患椎高度、疼痛度评分(VAS)、局部Cobb角及健康调查评分(SF-36),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47例患者治疗前患椎平均高度为(8.4±1.3) mm、VAS评分为(7.9±1.8)分、局部Cobb角为(25.1±5.5)°、SF-36评分为(33.2±6.5)分;治疗后3d患椎平均高度为(12.8±1.9)mm、VAS评分为(2.3±1.1)分、局部Cobb角为(17.2±4.5)°、SF-36评分为(44.5±6.8)分;末次随访患椎平均高度为(12.3±2.1) mm、VAS评分为(2.4±1.3)分、局部Cobb角为(18.3±4.7)°、SF-36评分为(46.3±7.1)允治疗后3d及末次随访数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d与末次随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VCF患者采用球囊扩张复位法行PKP治疗,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6.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急诊PCI过程中,常常发生无复流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就无复流的可能机制和处理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7.
CT引导下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的成功率、诊断正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5例椎体病变患者经皮穿刺活检,病变位于颈椎3例,胸椎26例,腰椎37例和骶椎19例。影像学上表现57例为溶骨性病变,19例成骨性病变,9例溶骨性与成骨性病变共存。穿刺标本行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临床怀疑感染性病变时行细菌学检查。对穿刺标本进行诊断的正确性分析。结果CT证实85例穿刺活检针均位于病灶内,81例取得病变组织,活检成功率95%。活检标本包括29例骨组织标本,5例软组织标本,47例骨组织与软组织混合标本,4例未取得标本;病理结果包括44例转移瘤,17例原发性骨肿瘤,18例感染性病变,2例正常椎体组织。79例诊断正确,诊断正确性97.5%。结论CT引导下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是对椎体病变作出正确诊断的重要手段,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组织学依据,且穿刺部位正确、三维定向好、损伤小,可以作为诊断不明确的溶骨性及溶骨与成骨混合性椎体病变拟行椎体成形术术前常规。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顺行输尿管支架置放术结合区域性动脉化疗对盆腔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合并急性肾衰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18例盆腔恶性肿瘤伴双侧输尿管梗阻致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行一侧经皮穿刺顺行放置输尿管支架,肾功能恢复后3~5d行区域性动脉插管化疗。结果17例输尿管支架置放术一次手术获成功,1例患者左侧肾造瘘失败且发生肾周血肿,后经导管节段性动脉栓塞止血,5d后经右肾造瘘成功。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前血肌酐175.40~1040.70μmol/L,6例存在出血倾向,所有患者肾造瘘2~7d后肾功能恢复正常,随后进行3~8次动脉常规剂量化疗。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7个月。结论经皮穿刺顺行输尿管支架置放术结合区域性动脉化疗,治疗盆腔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合并急性肾衰竭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9.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干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总样本量586例,文献质量评价等级A级为5篇,B级为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MD=5.75,95%CI(4.52,6.99),P<0.001]高于对照组,但出院前两组6 min步行距离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MD=-3.84,95%CI(-6.65,-1.02),P=0.008];试验组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RR=0.44,95%CI(0.25,0.75),P=0.003]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早期下床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有效防止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预后具有不确定性,再发心绞痛、胸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均可造成PCI术后患者的早期再入院。为减少PCI术后患者早期再入院,降低患者经济和社会医疗负担,了解PCI术后早期再入院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至关重要。该文介绍了PCI术后患者早期再入院的原因和发生率,针对PCI术后患者早期再入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药物管理、生活方式干预、情绪管理方面阐述了减少PCI术后患者早期再入院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