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6篇 |
免费 | 107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5篇 |
儿科学 | 25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315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2篇 |
内科学 | 101篇 |
神经病学 | 266篇 |
特种医学 | 34篇 |
外科学 | 155篇 |
综合类 | 181篇 |
预防医学 | 47篇 |
眼科学 | 19篇 |
药学 | 65篇 |
中国医学 | 30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58篇 |
2011年 | 78篇 |
2010年 | 79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73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6篇 |
1977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4篇 |
1973年 | 3篇 |
1972年 | 6篇 |
1971年 | 3篇 |
196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William M. Roberts Wolfhard Almers 《Pflügers Archiv :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ology》1984,402(2):190-196
A method for noninvasive voltage-clamp recording from large cells is described. A firepolished pipette having two concentric barrels is pushed against the cell membrane, thereby electrically isolating a circular patch subdivided into an inner and an annular outer region. Both regions are held isopotential, but current is collected from the inner region only. The method electrically simulates a high resistance seal between pipette and cell membrane, allowing accurate and rapid voltage-clamp recording under conditions where the seal resistances actually obtained are low (near 1 M). This is useful in applications where one wishes to avoid enzymatic treatment.We provide details of electrode construction and voltage-clamp electronics, and present results obtained from frog skeletal muscle and leech neurons. For sodium channels of frog muscle, extensive data were previously obtained with other methods. There i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earlier results and the measurements presented here. 相似文献
102.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研究人脐带华尔通胶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特性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为神经移植寻找新的细胞来源。方法 检测人脐带来源的MSCs的细胞表面标记;丹参和B巯基乙醇诱导人脐带来源的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和未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的神经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从人脐带分离、培养的贴壁细胞,体外生长形态类似于成纤维细胞,可以维持在未分化状态稳定增殖,体外增殖超过10代。这类细胞MSCs的表面标记CD29、CD44、CD59、CD105仿呈现高表达,造血细胞表面标记CD14、CD33、CD34、CD27、CD45、CD117和与移植免疫排斥相关的表面标记CD80(137—1)、CD86(B7-2)、CD40、CD40L不表达或低表达。丹参和β巯基乙醇均可诱导人脐带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分化的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标记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的标记类神经微管(β-TubulinⅢ)和神经微丝(NF),以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标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RT-PCR检测证实,经丹参诱导后的MSCs表达神经干细胞相关基因Nestin,诱导前和诱导后的MSCs均表达神经细胞基因Pleiotrophin,诱导后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人脐带华尔通胶含有丰富的MSCs,易于培养扩增,其表达MSCs的表面标记。不表达或低表达造血细胞和与移植排斥相关的细胞标记。人脐带来源的MSCs能分化为神经细胞,表达神经细胞的相关标记和基因,这种细胞可能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移植的一个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03.
《药学学报(英文版)》2019,9(3):590-603
Gene therapy represents a promising treatment for the Alzheimer׳s disease (AD). However, gene delivery specific to brain lesions through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remains big challenge. In our previous work, we have developed an siRNA nanocomplex able to be specifically delivered to the amyloid plaques through surface modification with both CGN peptide for the blood–brain barrier (BBB) penetration and QSH peptide for β-amyloid binding. But, whether the as-designed nanocomplex could indeed improve the gene accumulation in the impaired neuron cells and ameliorate AD-associated symptoms remains further study. Herein, we prepared the nanocomplexes with an siRNA against 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cleaving enzyme 1 (BACE1), the rate-limiting enzyme of Aβ production, as the therapeutic siRNA of AD. The nanocomplexes exhibited high distribution in the Aβ deposits-enriched hippocampus, especially in the neurons near the amyloid plaques afte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In APP/PS1 transgenic mice, the nanocomplexes down-regulated BACE1 in both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as well as Aβ and amyloid plaques to the level of wild-type mice. Moreover, the nanocomplex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level of synaptophysin and rescued memory loss of the AD transgenic mice without hematological or histological toxicity. Taken together, this work presented direct evidences that the design of precise gene delivery to the AD lesions markedly improves the therapeutic outcome.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新建一个“优势模式 (favoredpattern ,FP)”快速检测法 ,用以检测不同神经元放电串中之FP ,并检验其效果。方法 :在原有的“改进的FP检测法”的基础上 ,采用数种措施实现快速检测 ,并用多个指标检验其检测效果。结果 :(1)具有 3种不同程度变动的各种模拟FP的检出阈均为 2 ,表明该法敏感 ;(2 )自发放电串中各个FP重复出现时 ,其全长和所含不同放电间隔长度之变异系数分别为 5 %和 17% ,均小于检测所规定的容差 ,表明该法可靠 ;(3)自发放电串中FP长时间稳定地存在 ,而诱发放电串中不同FP的总数随放电率的变化而增减 ;(4 )所有被检测的放电串 (总数 92 )都能检测到FP ,检测一个 12 0 0~ 15 0 0个动作电位的放电串中的FP仅需 2~ 3s。结论 :新建立的“快速FP检测法”可能是研究神经信息编码的一个很有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5.
进一步研究氯丙烯的中毒机理,探讨氯丙烯对神经细胞内钙稳态与能量合成的影响。方法用Fura-2/AM、电子探针X线微区分析、ATP生物发光分析等方法测定氯丙烯染毒后鸡胚脑神经细胞内游离Ca2+、钙百分含量及ATP、ADP、AMP含量的改变。 结果随着氯丙烯浓度的增加,细胞内游离Ca2+浓度、钙百分含量明显增加(P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高温对原代培养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以及bFGF和NGF对高温处理后神经细胞存活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神经细胞原代培养、MTT、NSE ELISA测定技术。结果 :①高温处理后神经细胞活性明显降低 ;②外源性bFGF、NGF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神经细胞活性 ,其抗体均不同程度地使神经细胞活性降低 ,但二者联合应用神经细胞活性增加不明显 ;③NSE ELISA检测结果与MTT检测结果一致 ,但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结论 :外源性bFGF和NGF对高温处理后神经细胞存活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染料木黄酮(Gen)和叶酸(FA)对β淀粉样肽31-35(Aβ31-35)诱导的神经细胞膜及线粒体膜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 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分为5组,即对照组、Aβ31-35(25μmol/L)、Gen(27μg/ml)、FA(40μg/ml)及Gen和FA(Gen 27μg/ml+FA 40μg/ml)联合干预组.各干预组预先在培养液中加入Gen和(或)FA,2 h后加入Aβ31-35,继续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活性、荧光偏振法检测细胞膜流动性、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CM)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作用.每个实验至少重复3次.结果 Gen组、FA组和Gen+FA组的A570值分别为0.982±0.110、0.947±0.061和0.996±0.090,与Aβ31-35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23、2.745和3.966,P值均<0.01).细胞膜的黏度值与Aβ31-35组相比,Gen组(1.75±0.28,t=2.085,P<0.05)和FA(1.66±0.37,t=2.357,P<0.05)单独或联合(1.50±0.20,t=3.784,P<0.05)干预后,细胞膜的黏度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细胞膜流动性升高.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显示,Gen、FA与Gen+FA联合干预后,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强度差值依次为5.286±1.792,5.884±2.022,6.120±2.124)比Aβ31-35组(3.364±1.140,F=7.585,P<0.01;t值分别为:2.406、2.887、3.040,P值均<0.01)显著增高.流式实验结果显示,经Aβ处理神经细胞的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PTP)开放,而此现象可经Gen和FA的干预有效逆转.结论 Gen和(或)FA对Aβ31-35引起的神经细胞膜及线粒体膜损伤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8.
10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研究其发病机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视网膜神经细胞的病变与微血管病变相同,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糖尿病发病初期即可出现,包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炎性递质的释放及谷氨酸盐的正常代谢受损。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白细胞黏附、聚集和移行,血管渗透性增加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多种炎性反应因素的参与及其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是一种慢性、低度炎性反应。目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开辟新途径。(中华眼科杂志,2008,44:76-81) 相似文献
110.
乐果对大鼠皮层神经元氧化损伤及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乐果染毒对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的的毒性作用及损伤机制.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皮层神经元6 d后,加入终浓度为1、5、10、50、100 μmol/L的乐果,于染毒后48 h收获细胞,取匀浆上清液用于氧化损伤及细胞内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测定,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染毒48 h后,乐果浓度在5、10、50、100 μmol/L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1.04±0.02)、(0.99±0.02)、(0.96±0.02)、(0.91±0.02)U/mg pro]即明显降低,谷胱甘肽(GSH)含量[(219.35±6.79)、(205.6±6.29)、(194.06±2.63)、(93.68±7.56)mg/g pro]明显降低,丙二醛(MDA)含量[(21.22±0.29)、(24.01±0.34)、(27.15±1.02)、(32.91±1.39)nmol/mg pro]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50、100 μmol/L剂量组天冬氨酸含量明显升高,1、5、10、50、100μmol/L剂量组谷氨酸含鼍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10、100 μmol/L染毒组乐果对神经无细胞凋亡影响明显.乐果染毒后,神经元内MDA含量与兴奋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和0.759;而与GSH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8和-0.801,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乐果可引起神经元氧化损伤及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含量变化,共同参与神经元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