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1篇
  免费   685篇
  国内免费   165篇
耳鼻咽喉   193篇
儿科学   70篇
妇产科学   231篇
基础医学   358篇
口腔科学   83篇
临床医学   692篇
内科学   550篇
皮肤病学   52篇
神经病学   124篇
特种医学   7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75篇
综合类   660篇
预防医学   185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186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49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转移小鼠肺癌株细胞导入人基因组DNA后的转移表型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从正常人细胞基因组DNA中寻找、分离并鉴定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或相应DNA序列的新途径。方法 采用体内转移灶体外再培养再硬琼脂集落克隆化筛选,获体内90%以上高转移率小鼠肺腺癌LM2细胞株;使用磷酸钙共沉淀DNA转染技术,将正常细胞人基因组DNA随机片段,导入高转移小鼠肺癌细胞株LM2后,使用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其中形态扁平的回复突变株。为证实细胞确实含有外源人DNA序列,设计人特异性Alu引物  相似文献   
42.
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对结直肠黏膜中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微探头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进行肠镜下超声检查。结果 28例结直肠黏膜下肿瘤中,平滑肌瘤12例,脂肪瘤7例,直肠类癌3例,淋巴管瘤3例。恶性淋巴瘤1例,肠气囊肿症1例和直肠腔外黏液囊肿1例,其中1例较大的平滑肌瘤误诊为平滑肌肉瘤。结论 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可以明确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大小,肠壁起源和边界,对黏膜下肿瘤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同时能与控外压迫性病变相鉴别,术前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可以为结直肠黏膜下肿瘤患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X线、CT及血管造影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4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l临床及影像学资料,46例全部作过十二指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并有13例作低张十二指肠插管造影;28例作CT检查;11例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 胃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及低张十二指肠插管诊断十二指肠癌24例;平滑肌肉瘤6例;恶性淋巴瘤4例。诊断总符合率为73.91%(34/46)。误诊率为17.39%(8/46),漏诊率为8.7%(4/46)。CT检查28例,确诊十二指肠癌4例,平滑肌肉瘤7例。误诊为腹腔脓肿2例,平滑肌瘤6例,腹腔恶性肿瘤9例。诊断符合率为39.29%(11/28),误诊率为60.71%(17/28)。血管造影11例,9例检出病变,6例确诊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3例误为良性肿瘤,2例未发现明显肿瘤血管。确诊率为54.55%(6/11),误、漏诊率分别为27.27%(3/11)、18.18%(2/11)。结论 胃十二指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是发现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它和胃镜配合能得到病理学诊断。低张十二指肠插管造影对重度肠腔狭窄或阻塞患者显示病变范围起补充作用。CT能显示管外型恶性肿瘤的软组织块影及管壁破坏和有无淋巴结肿大。血管造影能根据血供来源明确钡餐难发现、CT仅显示与肠管无明显联系的平滑肌肉瘤,并可进行栓塞IE血治疗。  相似文献   
44.
MMP-2、TIMP-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MMP-2、TIMP-2的表达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和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42例人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MMP-2 mRNA、MMP-2和TIMP-2蛋白表达。结果 MMP-2蛋白表达水平(LI)与肿瘤的分级呈正相关(r=0.872,P<0.01);Ⅲ、Ⅳ级与正常脑组织、Ⅰ~Ⅱ级之间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MMP-2mRNA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同样呈正相关(P<0.01);Ⅲ、Ⅳ级与正常脑组织、Ⅰ~Ⅱ级之间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MMP-2蛋白表达增高时TIMP-2蛋白表达也增高;但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TIMP-2表达强度增加的幅度较MMP-2明显减缓。结论 MMP-2的高表达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TIMP-2与MMP-2间的平衡失调与脑胶质瘤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5.
卵巢癌肠道转移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卵巢癌肠道转移瘤的临床特点,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64例肠道转移卵巢癌术前全面评估肠道受累程度。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或/及活检术。肠道手术包括肿瘤剥除术或/及肠修补术、肠切除吻合术和结肠造口术。术后予以规律化疗,分析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54例直肠/乙状结肠转移(84.4%),其他部位结肠转移26例,小肠转移18例;肠浆膜层及浅肌层浸润47例,深肌层及粘膜层浸润17例;上皮性癌侵及肠粘膜者4例(7.7%),生殖细胞肿瘤无一例侵及肠粘膜;行肿瘤剥除44例,肠切除20例;直肠乙状结肠切除 吻合14例,6例行结肠造口。达到理想细胞减灭术56例(87.5%),其化疗后缓解率为58.9%,部分切除者8例化疗缓解率为12.5%;49例规则化疗者缓解率为65.3%,未完成充分化疗者为15.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6%,2例死于腹膜炎。结论肠道是卵巢癌的常见转移部位,肠道的肿瘤剥除和肠切除术是达到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先决条件,术后规则化疗能改善卵巢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6.
对147例阑尾肿物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原发性的132例,继发性的15例。提出了有关阑尾肿物分类的一些意见,讨论了单纯性粘液囊肿的病理与阑尾标本的取材规范。  相似文献   
47.
腭部恶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腭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腭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其中男27例,女5例。所有病例均行横断增强扫描,其中8例同时行平扫,2例加冠状位扫描。腭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为:(1)腭部肿块(26例)、腭部软组织增厚(6例)和腭骨质破坏(6例),其中病变位于软腭(22例)、硬腭(4例)、软硬腭交界处(3例);(2)邻近结构受累及(27例);(3)颈部淋巴结转移(17例)。CT是一种优良的检查技术,能显示腭部恶性肿瘤的大体病理改变以及侵犯途径,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表达与胆管细胞性肝癌(CCC)血管生成和侵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33例手术切除的CCC标本进行CD34、VEGF、 ANG-1、 ANG-2 和TSP-1的免疫组化染色,研究VEGF、ANG-1、ANG-2、TSP-1的表达与胆管细胞性肝癌血管生成和肿瘤门静脉侵犯、肝内转移、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化水平之间的关系。 结果: 本组CCC的微血管密度(MVD)为(87.2±52.6)/mm2,VEGF、ANG-1、ANG-2 和TSP-1的阳性率分别为75.6%、36.0%、57.6%和45.5%。VEGF和ANG-2的阳性表达与高MVD相关,TSP-1则与MVD负相关(P<0.01,P<0.05,P<0.01)。阳性TSP-1与肝内转移正相关(46.7% vs 5.6%,P<0.05)。结论: CCC瘤内的血管新生活跃,VEGF和ANG-2的阳性表达与CCC血管生成正相关,TSP-1则与其负相关,TSP-1的阳性表达还与肝内转移相关,VEGF、ANG-1、ANG-2的表达与肿瘤的侵润转移未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结肠癌细胞LS174T转染正义和反义的α2,6唾液酸转移酶(ST6GalⅠ)cDNA对结肠癌细胞表面唾液酸化及肿瘤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 结肠癌细胞株LS174T转染正义ST6GalⅠcDNA或反义ST6GalⅠcDNA的部分序列的表达载体pcDNA3.1,以RT—PCR检测转染子ST6GalⅠ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α2,6唾液酸含量.结果 转染正义ST6GalⅠcDNA的克隆显示ST6GalⅠmRNA的表达增强以及接骨木凝集素(SNA)与细胞表面成分的结合增加;而转染反义ST6GalⅠcDNA的部分序列的细胞克隆的ST6GalⅠmRNA的表达减少.SNA与细咆表面成分的结合力降低.结论 ST6GalⅠ的表达直接影响细胞表面α2.6-连接的唾液酸水平并调节肿瘤细胞的粘附功能利用反义核酸技术抑制ST6GalⅠ的表达并降低肿瘤细咆表面α2,6-唾液酸水平可能成为减少癌细胞转移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0.
Wu X  Zheng J  Fu J  You J  Cui X  Wang J  Fang W  Zhou A  Wu B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29(5):363-366
目的 探讨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在抑制恶性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抗肿瘤血管基因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正义和反义VEGF121 cDNA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转染高转移性人巨细胞肺癌细胞(PG),经Northem杂交和Western印迹免疫化学检测VEGF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并对转染前后细胞进行体外生长和裸鼠体内生长转移等多项生物学行为实验,结果 转染反义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