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61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77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160篇
内科学   26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90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科学   295篇
综合类   164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73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6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84例中80例术中发现责任血管压迫,4例无血管压迫而仅见蛛网膜粘连。术后疼痛消失76例,减轻6例,无效2例。术后随访6~62个月,未见一例复发。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不良13例,脑脊液耳漏1例,面部感觉麻木3例,面瘫2例,听力下降2例,耳鸣3例,颅内感染2例,无死亡及致残患者。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可靠方法。对桥小脑角区局部解剖的熟悉,规范娴熟的手术操作,积极应用监测技术,神经内镜的辅助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3.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神经痛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特征为局限于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面部分布区的短暂性发作性的尖锐撕裂样剧痛,缓解期如常人,常有扳机点,病程一般较长,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序列,观察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三叉神经痛(TN)患者三叉神经的微观结构改变。方法9例原发性 TN 患者术前及术后行 DTI 扫描,测算两侧三叉神经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率(MD)、轴向弥散率(AD)、垂直弥散率(RD)和两侧各弥散参数差值比。按手术疗效分为治愈和未治愈两组,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两侧三叉神经各 DTI 参数及两侧间各弥散参数差值比的变化。结果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2.1岁,平均病程5.1年。于术后第一次复查(平均12.3个月)时行 DTI ,术后疗效随访平均66个月。治愈组6例,均有明显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有受压变形;未治愈组3例,2例有血管压迫,1例患者仅有严重的蛛网膜粘连而无血管压迫。治愈组术前患侧明显下降的 FA 值及明显上升的 MD 、RD 值,术后复查时均恢复。而未治愈组的各弥散参数及差值比则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MVD 术后疼痛消失的患者,患侧三叉神经的脱髓鞘变恢复正常。然而术后疼痛仍然存在的患者,神经的脱髓鞘变依然存在。三叉神经的脱髓鞘变与 TN 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原发性典型与不典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典型与不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各40例,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完成微血管减压术,比较2组术中所见血管压迫来源、压迫程度及血管压迫位置。结果典型三叉神经痛组压迫血管来源为单纯动脉占85.0%,显著高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组的57.5%(P0.05);来源为动静脉混合占15.0%,显著低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组的42.5%(P0.05);典型三叉神经痛组血管与神经位置接触者显著高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者(P0.05),术中发生三叉神经出现萎缩者比例显著少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者(P0.05),典型三叉神经痛者其压迫血管在近端者显著多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者(P0.05),压迫血管在远端者显著少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者(P0.05)。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实施血管减压术,术前鉴定其发病特点,在预测其压迫血管类型、位置及其与神经的关系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总结舌咽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经验,探讨舌咽神经疼痛发生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全身麻醉,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首次12例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无明显缓解.12例患者术中发现血管压迫,责任血管为一根或多根;该12例患者中,10例责任血管接触神经根,但神经根无明显压痕;2例神经根出脑干部位有明显压痕.11例术中发现后组脑神经局部蛛网膜增厚并与神经粘连,其中8例舌咽神经走行正常,3例神经根移位、扭曲,蛛网膜粘连使其固定.有血管压迫的12例患者中,责任血管压迫神经根出脑干区5例,在神经中部4例,靠近颈静脉孔3例.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能有效治疗舌咽神经痛,血管压迫存在于舌咽神经颅内段全段,蛛网膜粘连使神经根固定,促进血管压迫形成,血管压迫舌咽神经多无明显压痕.  相似文献   
107.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前指导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技术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前指导的价值。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3年3月152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前行MRTA影像检查,了解责任血管的来源及走向,对其中51例MRTA水平位上的绒球小结叶凸起程度及桥延外侧池蛛网膜下腔大小等影响手术难易度的因素进行测量评估,并与显微操作时间作比较。结果 责任血管的类型、症状侧绒球小结叶凸起程度、桥延外侧池蛛网膜下腔间隙大小,都会对手术的难易度产生影响。结论 术前MRTA能预测手术难易度,对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有重要的术前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286例面肌痉挛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效果和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并于术后半年进行电话随访和来院复查,分析其长期的疗效。结果 286例患者起病时均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无痛性抽搐,随病程延长呈逐渐加重的趋势。本组术中均能见到有动脉或静脉血管异常而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处。术后随访6月至1年,230例症状完全缓解,52例明显减轻,4例手术无效。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9.
耳后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报告自1984年1月至1993年4月,对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久治不愈者1100例,采用局麻、耳后小切口入路行桥小脑角探查术。据术中发现不同病因采用神经血管减压术、肿瘤切除术等治疗。本组死亡2例,近期总有效率为99.5%。对本病的治疗方法、术式的选择、并发症和副反应的防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0.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高血压的病因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679例脑神经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左侧、右侧二大组。包括三叉神经痛590例,面肌痉挛74例,舌咽神经痛15例,其中89例病人术前有神经源性高血压。在行脑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的同时,探查同侧的延髓Ⅸ、Ⅹ脑神经人脑子区(rootentryzone,REZ),有血管压迫者,将血管与该区的关系分为附着、压迫、粘连及贯穿型。术中74例行血管减压。结果:左侧组对高血压的治疗有效率为95.3%,右侧组为35.5%。结论:延髓左侧REZ受血管压迫是神经源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行该区血管减压是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