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353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122篇
皮肤病学   104篇
神经病学   207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196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105篇
药学   7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7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15篇
  1973年   31篇
  1972年   31篇
  1971年   34篇
  1970年   17篇
  1969年   25篇
  196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胶原蛋白与成纤维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的黏附情况,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相互作用。方法分别用牛肌腱胶原、鼠尾胶原和标准Ⅳ型胶原包被培养板,接种相同数量的原代角质细胞,在不同时相用活细胞电子计数仪测定未黏附细胞的数量,观察不同类型胶原所未黏附的细胞数量的多少,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胶原蛋白与细胞的黏附情况。结果接种后5min,三种胶原(鼠尾胶原、牛肌腱胶原、标准Ⅳ型胶原)中未贴壁的细胞数差别较大,Ⅳ型胶原中未贴壁的细胞最少;但培养至1h,三种胶原中未贴壁的细胞数无明显差别,三者的贴壁率几乎相同;培养至第6小时三种胶原中未贴壁的细胞数仍然无明显差别,三者的贴壁率仍然基本相近。原子力显微镜可以清晰观察到胶原及胶原与细胞间黏附的微观结构。结论牛肌腱胶原和鼠尾胶原与Ⅳ型胶原对角质形成细胞的黏附作用无明显差别,原子力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胶原及胶原与细胞间黏附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系统评价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 、Embase、Cochrane Cent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有关神经内镜、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文献,时限为2018年7月之前。指标包括肿瘤切除率、脑脊液渗漏发生率和视力恢复率。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2 383例。Meta分析结果:神经内镜手术全切除率比显微镜手术要高(75% vs 62%,P<0.001),神经内镜组视力恢复率也高于显微镜组(82% vs 59%,P<0.001)。两组脑脊液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vs 6%,P=0.078)。结论 与显微镜下手术相比,神经内镜手术切除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3.
中毒组为已确诊的慢性1-烯丙基氯-3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31例,对照组为健康者25例。中毒组肌电图在静息状态时,插入电位降低,部分病例出现自发性失神经电位(正锐波及纤颤电位);轻度收缩时,单个运动单位电位多相电位增多、电压降低、时限延长;最大收缩时,出现混合型。刺激腓总神经诱发胫前肌、腓骨长肌及伸趾短肌反应性肌电位出现多相电位、低电压及时限延长。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及远端潜伏时延长,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远端潜伏时无明显改变。腓肠神经髓质内微管及神经微丝变性,线粒体嵴脱落成变性空泡,光面内质网扩张和肿胀,髓鞘未见异常改变。腓肠肌肌原纤维部分断裂及间隙扩大并且内充满肌质网及线粒体变性空泡,Z线弯曲、断裂及崩解。  相似文献   
74.
报告正常足月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过期妊娠时胎膜在光镜和电镜下的结构及变化特点。观察发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时胎膜为缺氧所致的可复性病变,而过期妊娠之胎膜则为不可复性自身老化。胎膜广泛纤维化表明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过期妊娠时易发生早破膜。此外,尚讨论了胎膜屏障存在的可能机制及明、暗细胞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从NMC大白鼠肾皮质制作肾抗原性物质,分别注射于10只Wistar大白鼠,每只用4mg肾抗原性物质,只注射1次,结果全体先后出现轻度蛋白尿。在发病经过各时期,采取肾组织进行光镜、电镜病理形态观察,认为本病既不符合肾小管上皮(RTE)抗原感作而引起的Heymann肾炎,亦不与因GBM抗原感作而引起的Steblay肾炎完全一致,初步把它作为大白鼠自身免疫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种特殊病型。  相似文献   
76.
脑性瘫痪周围神经及骨骼肌亚显微病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哨军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8):613-616,I035
目的 探讨痉挛性脑竣周围神经及骨骼肌的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取材于25例临床确诊为痉挛性脑竣患者的周围神经及骨骼肌组织,进行术中大体观察、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大体观察基本正常,光镜下,骨骼肌纤维有集簇性变性、结缔组织增生,观察到的肌梭结构尚好。电镜下,周围神经广泛脱髓鞘病变,Schwann细胞病变先于并严惩于轴索;有髓纤维病变重于无髓纤维。神经束膜内微血管财有淋巴细胞浸润;骨骼肌纤维线粒体多,三联  相似文献   
77.
银杏叶提取物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对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 3 6只 ,按手术先后随机平分为银杏叶提取物 (EGb 761)组和生理盐水 (SAL)组。大鼠均制成坐骨神经部分切除后结扎断端的模型 ,术后每天经腹腔分别注射EGb 761(10 0mg/kg-1·d-1)和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直到取材。术后 2、4、6周取材 ,大鼠处死后取L4~ 6节段脊髓 ,经酶组化染色后观察乙酰胆碱脂酶 (AChE)及酸性磷酸酶 (ACP)的活性变化 ;冰冻切片硫槿染色后对前角大型运动神经元计数 ;电镜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银杏叶提取物组的乙酰胆碱脂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损伤侧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及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 ,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究脑海绵状血管畸形(CMs)与动静脉畸形(AVMs)的结构差异和对于放射外科治疗反应的不同.方法 实验样本共33例,包括放射外科治疗后的CMs 3例,放射外科治疗后的AVMs 3例,未经照射的CMs 6例,未经照射的AVMs 17例和健康对照4例.取材后立即处理,并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5组间的超微结构差异.结果 CMs显示管腔直径与血管壁的厚度较大而且缺乏内皮下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CMs放射外科治疗后形成部分蛋白质凝块(管腔的19% ~22%),在放射治疗后长达6年后也未出现完整的血管闭塞.AVMs观察到由纤维蛋白血栓组成永久性的血栓,使血管完整的闭塞(管腔的91% ~ 98%).照射诱导病灶周围的脑组织发生神经元丢失和神经原纤维变性.结论 CMs与AVMs的血管结构及细胞成分的不同导致它们对放射外科治疗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79.
富氧气体防护下暴发性缺氧大鼠大脑超微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亚细胞水平观察大鼠在12 000m高度暴发性缺氧及富氧气体防护时大脑顶叶皮质组织超微结构变化,为高空暴发性缺氧的防护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地面对照组、3000m对照组、12000m暴发性缺氧组、12000m吸90%富氧气体防护组、12000m吸100%氧气防护组、12000m吸50%富氧气体防护组,每组4只。于低压舱内暴露于12000m高度30min,然后将动物即刻处死,取大脑顶叶皮质层组织,制成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与地面对照组相比,随着吸氧浓度的降低,实验组缺氧程度加重,主要表现为脑组织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结构模糊不清,核及胞质内线粒体、内质网扩张,突触小泡减少等,以12000m暴发性缺氧组及吸50%氧气防护组明显。结论 吸100%和吸90%富氧气体防护效果是理想的,与地面对照组和3000m对照组的结果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额叶皮质的病理变化。方法大鼠分为模型组14只和对照组6只。模型组于6羟基多巴(6OHDA)毁损后3~5周,在活体状态下,以BIOSPEC47/30磁共振波谱仪(47T)对双侧额叶皮质行1H磁共振波谱(1HMRS)检测,分析该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和胆碱/肌酸(Cho/Cr)比值的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该区突触素(SYN)与神经丝蛋白(NF60,NF200)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该区突触的形态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右侧(毁损侧)额叶皮质NAA/Cr比值(1039±0018)显著低于左侧(1180±0013)和对照组同侧(t=12703,t=9445,P值均<001);而Cho/Cr比值(0664±0171)与左侧(0653±0130)及对照组同侧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t=0115,t=0548,P值均>005)。对照组双侧额叶皮质NAA/Cr和Cho/Cr比值均无统计学意义(t=0297,t=0438,P值均>005)。模型组大鼠右侧与左侧额叶皮质内突触素(SYN)反应物实际光密度值(COD值)分别是00896±00212和01912±00221,神经丝蛋白(NF)的COD值分别是00387±00203和01391±00211,两侧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43,t=10491,P值均<001)。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毁损侧额叶皮质的突触数量较对侧减少,突触结构出现异常。结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毁损侧额叶皮质内存在神经元缺失或突触数量的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