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67篇 |
免费 | 303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7篇 |
儿科学 | 169篇 |
妇产科学 | 14篇 |
基础医学 | 510篇 |
口腔科学 | 42篇 |
临床医学 | 917篇 |
内科学 | 470篇 |
皮肤病学 | 168篇 |
神经病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73篇 |
外科学 | 275篇 |
综合类 | 609篇 |
预防医学 | 741篇 |
眼科学 | 48篇 |
药学 | 573篇 |
中国医学 | 113篇 |
肿瘤学 | 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101篇 |
2021年 | 138篇 |
2020年 | 141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110篇 |
2017年 | 99篇 |
2016年 | 127篇 |
2015年 | 153篇 |
2014年 | 230篇 |
2013年 | 402篇 |
2012年 | 341篇 |
2011年 | 355篇 |
2010年 | 252篇 |
2009年 | 251篇 |
2008年 | 273篇 |
2007年 | 230篇 |
2006年 | 233篇 |
2005年 | 211篇 |
2004年 | 156篇 |
2003年 | 142篇 |
2002年 | 120篇 |
2001年 | 106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0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对本院2003年连续收集的12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染色体盒mec元件(SCCmec)分型。方法 用K-B法药敏试验常规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按NCCLS标准,用琼脂板稀释法测定MRSA对苯唑西林的MIC值;用多重PCR方法对MRSA染色体盒mec元件的结构及其变异情况进行分型分析,对MRSA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22株MRSA对青霉素及环丙沙星均耐药,苯唑青霉素的MIC为64-1024mg/L,对红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2%、95%、45%及47%,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122株MRSA中有115株属于SCCmec-III型,4株属于SCCmec-IIIA亚型,1株属于SCCmec-IV型,1株属于SCCmec-I型,1株属于未定型株(NT SCCmec型)。结论 多数MRSA菌株对所用抗生素呈多药耐药;用多重PCR方法对MRSA进行分子分型,是基于对MRSA耐药基因mecA的结构进行分析的一种分型方法,方便快速,结果可靠,是MRSA分子分型的有效工具,对从基因水平阐述隐含的耐药机制及MRSA的耐药性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2.
厚朴不同炮制品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厚朴不同炮制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微生物检测法中的碟管二剂量法。结果厚朴不同炮制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姜汁厚朴(T1)20.69 mm、(T2)18.31 mm;厚朴生品(T1)19.49 mm、(T2)17.18 mm;姜紫苏汁厚朴(T1)19.38 mm、(T2)17.28 mm;酒制厚朴(T1)19.21 mm、(T2)17.13 mm;醋制厚朴(T1)19.11 mm、(T2)16.99 mm;水制厚朴(T1)18.88 mm、(T2)16.72 mm。结论姜汁厚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厚朴生品、姜紫苏汁厚朴、酒制厚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醋制厚朴、水制厚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3.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变迁和耐药机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萄),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ylococcus aureus MRSA)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并且对抗生素有较强的耐受性。本文旨在介绍MRSA的耐药性变迁情况和耐药机理。方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金葡耐药性的情况。结果:自抗生素应用于临床至今金葡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受性,其耐药机理:对甲氧西林耐药主要是产生PBP2a;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是由于产生了多种转移酶使抗生素活性基失活;对喹诺酮类药物耐受是由于靶位的改变及与菌体内物质的汲出有关。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对MR-SA的治疗首选万古霉素,头孢类药物除头孢哌酮和头孢噻肟外对MRSA几乎无作用;丁胺卡那霉素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丹参酮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对MRSA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参酮及其与万古霉素、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从临床送检的标本中鉴定筛选出20株MRSA。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丹参酮、万古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采用试管棋盘稀释法分别测定丹参酮与万古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联合使用时对MRSA的MIC,计算联合指数(FIC)。结果丹参酮对MRSA的MIC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即标准株ATCC29213的MI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丹参酮与万古霉素在体外联合使用时万古霉素的MIC为(0.23±0.27)μg/ml,与单用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O.71±0.42)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IC平均为0.75,呈相加作用。上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与丹参酮合用的FIC均大于1.0,呈无关作用。结论丹参酮对MRSA有抑制作用。丹参酮与万古霉素联合使用具有相加作用。丹参酮与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联合使用则呈无关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丹参酮有望成为治疗MR-SA感染的辅助用药,为MRSA感染的患者提供一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DNA提取方法。方法:用4种不同的细菌DNA提取方法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检测提取物并比较结果。结果和结论:溶菌酶能有效的降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且用溶菌酶破壁后提取的DNA适于PCR实验,本研究成功的得到一种简易的、改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DNA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7.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起病急,症状重,容易出现并发症[1]. 相似文献
58.
3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科室分布、耐药性及其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流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7年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MRSA的检测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颁布的规则进行。结果3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检出率为60.06%,重症监护病房中MRSA的感染率高,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MRSA表现为多重耐药性。病原学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隔离和治疗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强化手卫生是预防MRSA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9.
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ommunity—acquir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CA—MRSA)感染及其在社区中的播散近年来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是时下引起全球公共卫生人员广泛关注和棘手的一个严重问题。加强CA-MRSA的流行病学研究,对有效追踪传染源、进一步阐明CA—MRSA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A—MRSA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其研究方法、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等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60.
SPA-ELISA检测棕果蝠血清冠状病毒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简便的检测蝙蝠血清冠状病毒抗体的方法.方法 利用葡萄球菌A蛋白(SPA)能够与某些哺乳动物IgG抗体Fc段非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对市售人冠状病毒抗体ELISA试剂盒进行改造,建立SPA-ELISA法,使其适用于蝙蝠血清冠状病毒抗体的检测,并对采集到的55份棕果蝠血清冠状病毒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用SPA-ELISA方法对人冠状病毒试剂盒中阳性与阴性对照、SARS病人恢复期血清、空白对照的检测都得到理想的结果,并从55份棕果蝠血清中检测出2例阳性,阳性率为3.64%(2/55),中和试验进一步证实了结果的真实性.结论 所建立的方式适用于检测棕果蝠血清冠状病毒抗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