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9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8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11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13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980篇
内科学   384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5篇
外科学   137篇
综合类   1925篇
预防医学   70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15篇
  6篇
中国医学   25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CCmec基因型及耐药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常引起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MRSA由于获得了外源性甲氧西林耐药决定子A(methicillin resistance determinant A,mecA),该基因编码青霉素结合蛋白2a,造成对所有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mec基因存在于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taphylococcal cassene chromosome mec,SCCmec)中,SCCmec是一种新型的可移动元件,不同于噬菌体和转座子,而且该元件还携带除mecA基因外的其他抗生素耐药基因,造成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62.
目的 为了解闽东地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情况。方法 本篇回顾性分析了54例2000年2月~2003年4月闽东医院儿科住院的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病原菌、药敏实验结果。结果主要临床表现:黄疸占48.1%,少哭、少动、少吃、反应差占46.3%,外周血象WBC<10 × 109/L占37.1%。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26例(占48.1%)和表皮葡萄球菌16例(占29.6%)为主要致病菌。几乎全部对青霉素及红霉素耐药,对菌必治与先锋V敏感率>73.1%,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 新生儿出现黄疸、反应差等临床表现即使血白细胞不高也需考虑败血症的可能,治疗首选抗菌素为先锋V。  相似文献   
63.
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者CRP正常的原因分析王振营河北峰峰矿务局第二医院关键词败血症,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是诊断败血症参考指标之一,但多种因素可影响其结果。笔者1992年1月~1994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120例,其中50例CRP正常...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筛选新生儿发生败血症休克的危险因素,建立新生儿败血症休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重庆医科大学7家附属医疗机构中患有败血症的新生儿,根据是否发生败血症休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随机森林(RF)、分类回归树(CART)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新生儿败血症休克预测模型,根据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等指标评估模型性能。结果 本研究中,共有339名败血症新生儿发生败血症休克,1 356名败血症新生儿未发生败血症休克。单因素分析筛选出31项差异指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12项独立危险因素。测试集中,logistic、XGBoost、RF、CART、ANN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 (0.809~0.903),0.861 (0.819~0.904),0.880 (0.838~0.922),0.835 (0.790~0.881),0.808 (0.756~0.860)。结论 本文构建的五种预测模型相对稳定,其中,RF模型的预测性能最佳,能为新生儿败血症休克提供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65.
我科 1986年 7月至 2 0 0 0年 12月对 6 8例不同疾病患者应用肠外营养支持 ,其中 3例 4次发生导管败血症(5 .88%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8例 ,男 40例 ,女 2 8例 ;年龄 2 1~79岁 ;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 19例 ,肠瘘 16例 ,胰腺炎 14例 ,胆瘘 11例 ,大面积烧伤 4例 ,胰瘘 2例 ,短肠综合征 2例。经锁骨下静脉置管 5 1例 ,经颈静脉置管 17例 ,肠外营养支持 9~ 115 d。1.2 结果 :因发热而行血培养及导管尖端培养 14次 ,有 3例 4次细菌培养阳性 ,其中 2例血培养及导管尖端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 ,1例 2次培养出金黄色葡…  相似文献   
66.
肖军  钟荣  施善阳 《华夏医学》2001,14(6):772-774
目的:确定监护病室院内获得性败血症的发病率,致病菌的种类,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及诱发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方法确定败血症对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及诱发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败血症在危重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8.07%)且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病死率亦较高(80.77%),单因素检验[OR=4.32,95%可信区间(CI)1.58-11.72]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4.97,1.21-20.37)均判定细菌性败血症显著影响危重病患者的病死率,此外,分析亦证实:监护病室血源性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留置大静脉导管,气管切开,低白蛋白血症,感染发生前用过激素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败血症是监护病室常见并发症且对疾病预后有不利影响,应重视并针对其危险因素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67.
变态反应性亚败血症(SA)是一种少见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基本特征是:①长期反复的弛张热:②一过性皮疹;⑧关节肿痛;④血培养阴性;①对抗生素治疗无效而对激素有反应.本文介绍SA几种特殊的临床峩现,包括:突出的中枢神经系境症状.大量的心包积掖,变应性血管炎,血液系境表现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并最终转变为白血病.等等,这些特殊的表现极为罕见,但它们一且成为突出的临床特征.本病的诊断将变得十分困难认识这些特殊的表现,对正确毋断本病具有较大价值的。本文就这具有特殊表现的SA的临床特征和诊断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早产儿败血症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测定31例早产儿败血症、28例早产儿及27例正常新生儿血清中TNF-α水平。结果:早产儿败血症组TNF-α明显高于早产儿组(P<0.01),并且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组(P<0.05),早产儿组TNF-α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组(P<0.01)。结论:新生儿尤其是早生儿细胞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发生败血症,且早产儿败血症组TNF-α明显升高,TNF-α参与了早产儿败血症病理生理过程,故可检测血清中TNF-α作为早产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并建议对早产儿败血症进行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给予适量TNF-α抗体,以阻断其过量产生所致的有害作用,增强早产儿自身抗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进行早期诊断,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107例血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并发症多,未梢血象、C反应蛋白均不能作为诊断依据。血培养仍是确诊的主要手段,但阳性率不高。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4.29%)为主,四联球菌(21.50%)为次,机会菌感染占50.46%。病死率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所致为高,分别是43.75%、33.33%。目前病原菌普遍敏感的抗生素有头孢唑啉、头孢哌酮、丁胺卡那霉素、万古霉素。结论:对拟诊病例开展L型血培养,以提高诊断率。早期应用敏感抗素控制感染,积极防治并发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70.
血培养可以为败血症的诊断提供可靠的确诊依据。引起败血症的细菌多种多样,苯丙酮酸莫拉菌的感染近年来国内外未见报道,现将我院血培养阳性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历简介 例1:男,47岁,20d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9.0℃之间。以“发热待查”收入院,给予优普林等治疗3d,体温未能降至正常。入院后做血培养,结果阴性,10d后又抽血复检,培养出苯丙酮酸莫拉菌。例2:女,32岁,2个半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最高达40℃。以“发热待查”收入院。于发热期做血培养2次(间隔14d),均培养出苯丙酮酸莫拉菌。1.2 细菌培养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