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5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203篇
耳鼻咽喉   132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154篇
基础医学   483篇
口腔科学   83篇
临床医学   456篇
内科学   467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338篇
外科学   1419篇
综合类   675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230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13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39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下甲状腺全切+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治疗肿瘤直径>1 cm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6月在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腋乳入路甲状腺全切+中央区+单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的81例乳头状非微小癌患者(机器人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接受传统开放手术的87例乳头状非微小癌患者(开放组)进行比较。采用统计学检验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清扫中央区和单侧颈侧区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美容效果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开放组相比,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多于开放组,术后美容效果更佳(P<0.05);清扫中央区和单侧颈侧区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有选择性的肿瘤直径>1 cm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达芬奇机器人腋乳入路与传统开放手术行甲状腺全切+中央区+单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治疗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相似且术后美容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2.
病理诊断与基因检测淋巴结转移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角蛋白19(K19)检测淋巴结转移并与传统病理诊断相比较。方法 对6例良性疾病、4例乳腺癌、5例胃癌及12例结直肠癌共194枚区域淋巴结进行传统病理诊断和K19mRNA的RT-PCR扩增检测,并进行对比。结果 良性疾病共34枚淋巴结病理和基因诊断均为阴性。病理检查发现有转移的恶性肿瘤区域淋巴结28,其基因诊断均为阳性。病理检测未发现转移的132枚恶性肿瘤区域淋巴结中经基因检测有11枚存在微转移。结论 基因检测淋巴结微转移较传统病理检测有更高敏感性,具有诊断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保留幽门和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手术(PPG)对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8月至2005年12月对52例早期胃癌患者行保留幽门和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PPG组)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并与同期行远端胃切除术伴淋巴结清除的159例早期胃癌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PPG组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9.6%,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G组淋巴结清除范围D1为25%,D1+α(α=No.7)为25%,D1+β(β=No.8a和No.9)为34.6%,D2为15.3%;对照组121例(76.1%)D2以下,33例(20.7%)D2,5例(3.1%)D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累计5年生存率PPG组为92.3%,对照组9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1).其中淋巴结不同清除程度的累计5年生存率PPG组:D1为100%,D1+α为92.3%,D1+β为88.9%,D2为87.5%;对照组:D1为92.3%,D1+α为93.3%,D1+β为91.7%,D2为9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G组术后的复发率为5.7%,对照组则为5.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G对于早期胃癌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浸润深度T1、T2结直肠癌发生淋巴结/癌结节转移的危险因素及生存情况。方法对260例伴/不伴系膜转移的结直肠癌病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统计分析,对侵袭前沿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对各种影响因素行单变量或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共入选260例T1、T2结直肠癌病例,其中无系膜转移者218例,阳性淋巴结和(或)癌结节者42例。出现系膜淋巴结转移或系膜癌结节者,3年无病生存期DFS和5年总体生存期OS均低于阴性组(P〈0.01),多因素分析提示女性、组织低分化、神经脉管浸润、术前CEA水平〉5μg/L为转移危险因素,CD80在无转移组侵袭前沿表达高于系膜转移组。结论系膜淋巴结转移或癌结节为T1、T2结直肠癌预后不良因素,结直肠癌患者行局部切除须谨慎选择病例,女性、组织低分化、脉管神经浸润、术前CEA增高为发生系膜转移危险因素,CD80在侵袭前沿的高表达为一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5.
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对放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及转移阳性的比率对术后放射治疗及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95~1998年在我院行锁骨上区及内乳区放射治疗的Ⅱ、Ⅲ期乳腺癌术后女性患者251例。统计其术后送检淋巴结数目及病理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数目。随访其进行术后放射治疗后3年、5年生存情况和无病生存情况。结果251例患者术后淋巴结数目为0~45个,中位数12个,淋巴结数目<10个93例。术后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为0~31个,中位数4个。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4个组与1~3个组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比率≥1/3与<1/3分组比较发现,3年和5年总生存率在两种分组中均见统计学差异。在淋巴结<10个的患者中,发现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4个和1~3个组仅3年生存率见统计学差异,与未见淋巴结转移组比较,3年及5年生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比率≥1/3和<1/3分组比较3年和5年生存率均见统计学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并用Logrank检验无病生存率时,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4个与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1~3个未见统计学差异,而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比率≥1/3和<1/3分组比较则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后淋巴结转移数目≥4个可以作为判断患者具有局部复发的高危因素,但在淋巴结数目<10个时,结合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比率可以更加准确判断是否需要术后放射治疗和作为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评价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肿瘤转移的临床价值;分析影响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的因素.方法选择T1~2N0M0乳腺癌患者80例.取1%亚甲蓝3~5ml分四部位注射在乳腺肿瘤表面或取活检部位周围皮下组织内.此后,行不同方式的乳腺癌根治术,将所有SLN、非SLN送病理检查.将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与SLN进行对比;分析SLN检出率及影响检出率的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76例检到SLN,检出成功率95%(76/80),敏感度86.21%(25/29),准确性94.74%(72/76),假阴性率13.79%(4/29),特异性100%(51/51),总阳性预测值为100%(25/25),总阴性预测值92.73%(51/55).SLN检出率与术前化疗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ER)无关(P>0.05).结论SLNB敏感度较高,基本能准确地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亚甲蓝染色法检测乳腺癌SLN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乳腺科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443例,将其中有前哨淋巴结转移的189例患者根据是否有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把研究对象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分析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对非前哨淋巴结的预测价值。结果 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组共有99例,未转移组有9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6)、前哨淋巴结转移数量(p=0.026)、脉管浸润(p=0.003)和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p=0.003)是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浸润(p=0.016, OR:5.057, 95% CI:1.351-18.927)、肿瘤大小(p=0.038, OR:1.952, 95% CI:1.038 to 3.672)、术前NLR(p < 0.001, OR:2.213, 95% CI:1.426 to 3.432) 对于预测早期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68(95%CI, 0.592-0.744),p < 0.001,最佳截断值2.7,敏感度62.6%,特异度87.8%。结论 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是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有效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8.
魏立  陈明耀  陈重  务森  贾敬周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3):2346-2348
学差异.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进行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的肺癌根治是安全可行的,且能达到与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同等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病理组织学亚型与颈淋巴结转移及近期预后的关系,为术中颈淋巴结清扫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1月期间220例PTC患者的病理及临床随访资料,分析各组织学亚型与颈淋巴结转移及患者近期存活情况的关系。结果PTC各组织学亚型中,包膜外型(78.95%)、滤泡型(71.43%)、弥漫硬化型(58.82%)的转移率均高于柱状细胞型(41.46%)、高细胞型(29.41%)、微小型(2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3.56~8.11,P〈0.05或P〈0.01)。PTC患者术后3年病死率为3.18%,包膜外型(10.53%)、弥漫硬化型(5.88%)、滤泡型(4.76%)、柱状细胞型(3.33%)患者的病死率较高,高于微小型、高细胞型和其他类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3.26~5.02,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组织学亚型与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具有紧密的关系,在各组织学亚型中,以包膜外型、滤泡型、弥漫硬化型的转移率较高和预后较差,而包膜内型、微小型、高细胞型的转移率较低,预后较好。参照组织学亚型对术中进行颈淋巴结清扫与否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结直肠黏液腺癌淋巴结转移度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26例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进行分组,病理诊断确定各组术后标本收获淋巴结数及有肿瘤转移的阳性淋巴结数,按照淋巴结转移度=(阳性淋巴结数/收获淋巴结数)×100%,计算淋巴结转移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26例结直肠黏液腺癌中,男性患者淋巴结转移度(37.29%)明显高于女性(14.29%);65岁以上患者淋巴结转移度(40.63%)明显高于65岁以下(19.29%);左半结肠和直肠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度(46.59%)明显高于右半结肠(2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结直肠黏液腺癌淋巴结转移度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