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71篇
  免费   2411篇
  国内免费   1272篇
耳鼻咽喉   166篇
儿科学   170篇
妇产科学   68篇
基础医学   2566篇
口腔科学   2037篇
临床医学   3790篇
内科学   1426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949篇
特种医学   26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7242篇
综合类   772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311篇
眼科学   204篇
药学   2491篇
  66篇
中国医学   2368篇
肿瘤学   327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694篇
  2022年   1332篇
  2021年   1827篇
  2020年   1789篇
  2019年   1333篇
  2018年   1236篇
  2017年   1410篇
  2016年   1622篇
  2015年   1526篇
  2014年   3231篇
  2013年   3047篇
  2012年   2961篇
  2011年   3071篇
  2010年   2608篇
  2009年   2328篇
  2008年   2033篇
  2007年   2072篇
  2006年   1806篇
  2005年   1645篇
  2004年   1423篇
  2003年   1155篇
  2002年   878篇
  2001年   736篇
  2000年   541篇
  1999年   545篇
  1998年   405篇
  1997年   366篇
  1996年   278篇
  1995年   234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17篇
  1976年   18篇
  197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刘源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1):77-79,82
目的:分析盆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相关指标及炎性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来本院就诊的盆骨骨折患者90例,作为盆骨骨折组,纳入同时期健康志愿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对照组和盆骨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7天凝血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组间差异及组内围手术期变化.结果:盆骨骨折组术前及术后第7天各项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盆骨骨折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短于对照组和术前,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术前,IL-6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这些指标开始恢复正常.结论:盆骨骨折患者术后血小板聚集活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另外机体应激性刺激分泌大量的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评价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伤椎椎板松质型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植骨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伤椎椎板植骨方式治疗的2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15个月时伤椎 Cobb 角、伤椎前缘高度、术后疼痛情况的变化。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伤椎 Cobb 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均明显改善,并且术后疼痛情况明显缓解(P <0.01),但术后15个月时因内固定物已取出,部分患者出现伤椎再次塌陷,并伴随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从而再次引发腰背痛。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结合伤椎椎板融合增加了伤椎后柱的稳定性,恢复了椎体的高度,加强了伤椎的抗压能力,但内固定取出后部分患者出现伤椎再次塌陷,导致迟发性胸腰背部疼痛等远期并发症的可能性,故临床应考虑多种植骨方式结合来治疗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建立兔腰椎板开窗术后微小骨粒回植模型,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18只雄性新西兰兔,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全麻后以L5棘突为中心,充分显露左侧L5椎板,用微型小枪钳慢慢咬去椎板、黄韧带,进行开窗术,暴露约0.8 x 0.3 cm大小骨窗后直接缝合处理。实验组在L5左侧开窗后将开窗咬下的碎骨粒剪碎,然后将碎骨粒镶嵌于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塑成拱桥形,放置于硬膜外开窗处,缝合切口,术后观察椎板开窗位置CT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CT检查示术后8周实验组开窗处微小骨粒形成菲薄的骨板,12周后形成的骨板较厚,骨梁连续,椎管形态及容积无明显变化,未见脊髓受压。对照组开窗处在8、12周局部有少量骨质增生,周围黏连组织侵入椎管,椎管未重建。结论 兔椎板开窗处再植自体微小骨粒的骨重建,形成的骨板可遮挡疤痕侵入椎管,减少椎管内黏连。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应用AO研制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从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方面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4个月,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肺栓塞,延迟愈合,骨不连,内置物断裂,股骨头坏死,股骨干及大转子骨折,髋内翻,骨髓炎等并发症,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按Harris评分标准,平均(89.0±8.7)分。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具有操作步骤简单,固定稳固,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 观察消退素D2(RvD2)对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根性神经痛模型大鼠的影响。 方法 选取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RvD2组,每组大鼠12只。模型组和RvD2组均采用自体髓核组织填充法制作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相应手术部位,不作其它处理。造模成功后连续3d对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鞘内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10μl,RvD2组则鞘内给予RvD2溶液10ng/10μl。于造模前1d和造模成功后连续7d观察3组大鼠术侧的50%缩足阈值(PWT),并于造模成功后第7天获取大鼠术侧L4至L6节段脊髓背角,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t-AKT),磷酸化的糖原合成激酶3β(p-GSK-3β)和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蛋白表达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10(IL-10)的蛋白表达含量。 结果 造模成功后第1~7天,模型组和RvD2组大鼠50%PWT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后第3~7天,RvD2组的50%PWT分别为(6.31±2.11)g、(7.37±1.58)g、(7.96±1.73)g、(8.46±1.55)g、(8.55±1.44)g,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后第7天,模型组和RvD2组的p-AKT和p-GSK-3β蛋白阳性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vD2组的p-AKT和p-GSK-3β蛋白阳性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后第7天,模型组和RvD2组大鼠脊髓背角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以及抗炎因子TGF-β1和IL-10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RvD2组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以及抗炎因子TGF-β1和IL-10的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vD2可减轻非压迫性椎间盘突出大鼠的根性神经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SK-3β活性,下调促炎因子以及上调抗炎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方法 选取12例磁共振检查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依入院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DS组和对照组,每组6例,分别行单次SDS治疗和腰椎牵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采用表面肌电记录2组患者椎旁肌的平均肌电(AEMG)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 治疗前,SDS组患者右竖脊肌、左竖脊肌、右多裂肌和左多裂肌的AEMG值分别为(2.222±0.194)μV、(1.802±0.138)μV、(1.893±0.196)μV和(1.925±0.152)μV,对照组的AEMG值依次为(7.128±1.476)μV、(7.559±2.119)μV、(6.375±1.728)μV和(5.163±1.011)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SDS组右竖脊肌、右多裂肌的AEMG值分别为(2.343±0.286)μV和(1.792±0.165)μV,对照组依次为(8.779±1.680)μV和(11.921±5.490)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SDS组右竖脊肌和右多裂肌的AEMG值分别为(2.242±0.276)μV和(1.840±0.142)μV,对照组依次为(9.168±2.266)μV和(9.091±3.413)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与单次腰椎牵引相比,单次SDS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腰椎旁肌的紧张度,减轻肌肉疲劳。  相似文献   
999.
In orbital roof blow-up fractures, reduction can be achieved easily using an approach from the anterior cranial fossa but the procedure is highly invasive. In contrast, an orbital approach using a superior blepharoplasty incision is minimally invasive. However, if bone fragments are adhered to the dura mater, there is a risk of dura mater injury when fragments are moved for reduction. In blow-in fractures, reduction is performed by pushing the bone fragments against the anterior cranial fossa. In contrast, the procedure is difficult for blow-up fractures because bone fragments must be pulled out into the orbit through the anterior cranial fossa. Orbital blow-up fractures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intracranial injuries and frequently treated by an approach from the anterior cranial fossa. There has not yet been a report that discusses whether reduction of bone fragments should be performed in blow-up fracture without intracranial injury. In this report, we describe two cases of orbital roof blow-up fracture that did not require treatment for intracranial injury and that were treated using an orbital approach. The treatment involved only the release of orbital fat entrapped between bone fragments and did not involve reduction. The treatment outcomes were good in both cases.  相似文献   
1000.
眼眶骨折的治疗常需要植入修复材料,但修复材料的选择仍然是临床上一个争论性问题。目前有多种材料可以用于眶壁重建,但都有不同的并发症。与其他材料相比,人工材料更能缩短术中时间,并且用之不竭。其中可吸收人工材料还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即避免了不可吸收材料植入后终身都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由于单个材料的优势有限,近年来相继出现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开始频繁的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探讨用于眼眶骨折修复的各种人工材料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