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2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65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56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26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34篇
特种医学   572篇
外科学   4111篇
综合类   1392篇
预防医学   20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00篇
  6篇
中国医学   829篇
肿瘤学   107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755篇
  2013年   652篇
  2012年   682篇
  2011年   627篇
  2010年   608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椎弓根固定器械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应用指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1例应用椎弓根器械进行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0.5~6.1年,平均3.1年。应用Suk标准进行影像学融合情况评估;VAS进行疼痛评估;以Oswestry功能丢失指数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V AS(0~10分)评分:术前9.5~6.8(平均8.5),术后0~5.3(平均4.1);()swestrv:术前30~80(平均64),术后0~72(平均38.5)。融合率:91.740A,;临床有效率:87.60%。结论 椎弓根器械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具有提高融合率,促进症状改善,缩短康复时间的作用。同时应关注椎弓根器械的性能一价格比,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分析和评估轴形内固定(A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AF内固定。每位患者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按Megerl法置钉常规摄定位X线片。42例中39例获得随访,平均21个月,观察内固定及神经症状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cobb’s角平均改善23.2。压缩椎体高度均恢复40.2%,14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患者,12例有明显改进(2例Fmnkel A级无明显改善)。结论 AF钉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固定节段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胸腰椎骨折脱位后路减压和复位需要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胸腰椎椎体肿瘤切除后应用大段复合骨移植修复脊柱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36例胸腰椎椎体肿瘤患者行病椎全切或部分切除,采用大段复合骨(异体皮质骨段复合重组合异种骨)移植填充骨缺损,并结合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性,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3例患者获5~100个月(平均47个月)随访,植骨后无排异、感染、植骨塌陷等并发症,其中31例术后3~7个月(平均4.3个月)获骨性愈合,2例内植物松动。结论:胸腰椎椎体肿瘤椎体全切或部分切除后,采用大段复合骨移植结合内固定系统行脊椎前柱稳定性重建可达到早期脊柱稳定支撑和后期植骨融合固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4.
腰椎间盘镜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对策,明确椎间盘镜术的减压原则。方法:经首次腰椎间盘镜手术后需再次手术的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28~52岁,平均34.5岁。再手术方式:腰椎间盘镜手术2例,开窗减压术4例,环形减压术4例,半椎板切除术1例,术后对再手术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手术原因:定位错误2例,游离髓核遗漏1例,同侧髓核再脱出1例,对侧再突出2例,仅摘除髓核而未解除侧隐窝狭窄5例。术后随访8~20个月,平均13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优7例,良3例,可1例。结论:腰椎间盘镜手术应遵循"以神经根为中心减压"的原则,术后复发的原因与适应证选择不当、定位错误及手术技巧有关,再次手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5.
腰椎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尿动力学改变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腰椎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感觉过敏、逼尿肌反射减弱但膀胱容量缩小、逼尿肌漏尿点压力超过40cmH2O的患者先采用M受体阻滞剂或肉毒毒素A膀胱壁注射治疗.待膀胱有足够大的容量、能够低压储尿时再应用间歇导尿、留置导尿等方法在无膀胱内高压的条件下实现膀胱的完全排空;逼尿肌无反射和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患者选择间歇导尿。结果:27例患者中逼尿肌反射亢进2例,逼尿肌无反射18例,逼尿肌反射减弱7例;排尿期膀胱颈开放7例,部分开放12例,未开放8例;外括约肌痉挛24例,逼尿肌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3例:无膀胱输尿管返流22例,右侧膀胱输尿管返流1例,左侧膀胱输尿管返流2例,双侧膀胱输尿管返流2例;10例患者逼尿肌漏尿点压力超过40cmH2O。10例逼尿肌反射亢进或膀胱容量缩小的患者中7例采用M受体阻滞剂治疗后膀胱容量均增加;3例M受体阻滞治疗无效改用肉毒毒素A膀胱壁注射治疗后膀胱容量均增加;逼尿肌无反射患者首选间歇导尿。结论:腰椎手术后发生排尿障碍的患者应行尿动力学检查,并以尿动力学结果为基础决定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关节突关节和椎间高度的变化。方法:应用半导体激光系统对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PLDD治疗。29例患者为单节段突出,其中L3/4 3例,L4/5 18例,L5/S1 8例;3例患者同时合并IA/5和L5/S1节段突出。利用Macnab标准评价随访患者的疗效,并观察术前、术后椎间盘突出节段关节突关节角的形态,测量L3,4、L4/5和L5/S1椎间高度指数和椎间盘突出节段关节突关节角的角度。结果:所有患者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随访14~22个月,平均17个月,按Macnab标准评价:优14例(43.75%),良13例(40.63%);可3例(9.37%),差2例(6.25%),优良率84.38%。术后L5/S1椎间高度指数与术前相比显著性下降(P〈0.05),但L3/4和L4/5椎间高度指数无显著性改变;关节突关节无明显退变;L4/5和L5/S1椎间盘突出侧的关节突关节角角度显著性下降(P〈0.05),但L3/4椎间盘突出侧的关节突关节角度无显著性改变。结论: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后患者的L5/S1椎间高度和腰椎间盘突出侧关节突关节角角度下降.有可能增加腰椎滑脱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7.
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04例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手术常见问题的处理经验。方法应用美国枢法模公司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对104例椎问盘突出症行MED,总结术中常见问题。结果104例中因出血及粘连改开放手术4例,余100例术中发生硬膜损伤3例,其中1例发生脑脊液漏。100例115个间隙平均每间隙手术时间50min(30~9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每间隙80ml(20—400m1)。100例随访3—32个月,平均18个月,疗效按Macnab标准,优65例,良29例,可6例,优良率94.0%(94/100)。结论术中最常见问题为出血及黄韧带切除费时,熟悉黄韧带薄弱部位及切除技巧,了解椎静脉解剖特点及其与腹压的关系,对预防和处理MED术中常见问题,减少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减少出血对手术时间及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98.
经皮穿刺臭氧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凤德  冯亮 《中国骨伤》2006,19(3):172-173
微创介入治疗技术是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从经皮穿刺切吸术到胶原酶溶解术是一个重大转变和进步,使手术操作明显简化,而仍取得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外使用O3盘内注射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成功,但其适应证、禁忌证方面尚少有报道。我院康复医学中心自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下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固定后前路支撑融合术的适应证选择,分析前路支撑融合术对下腰椎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2006年7月26例下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22例,女4例;年龄26~54岁,平均34岁.手术方法为Ⅰ期后路内固定、后外侧融合,2周后行前路自体髂骨支撑融合.影像学测量伤椎楔变指数(IVW)、伤椎Cobb角(α)、伤椎下终板与伤椎相邻上方椎体的上终板之间的夹角(β)及后凸Cobb角(γ).疗效评价采用腰痛评分法(low back outcome score, LBOS).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获得平均16个月(6~42个月)的随访.X线片示固定节段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自体髂骨植骨块无松动、脱出或椎间隙塌陷.IVW术前为0.6,术后为0.7,末次随访时为0.7;α术前为12°,术后为6°,末次随访时为6°;β术前为6°,术后为-5°,末次随访时为-4°;γ术前为-13°,术后为-22°,末次随访时为-21°.LBOS评分的优良率为93%.结论 前路支撑融合术的主要适应证为:(1)椎体粉碎较严重,前方椎体高度丢失50%以上,节段成角>12°;(2) 椎板骨折移位或"嵌入"骨折椎板伴马尾神经卡压,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减压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欠佳或残留后凸畸形;(3) 前路支撑融合可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腰椎矢状面形态,明显降低后路内固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有效预防迟发性神经损害、创伤性后凸畸形及慢性腰痛.  相似文献   
1000.
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黄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方法 :单侧椎板显露后行棘突基底截骨、中央椎管潜式扩大治疗 13例腰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 ,术前和术后进行腰椎功能Oswestry问卷调查和椎管直径测量。结果 :本组术后随访 2~ 4年 ,腰腿痛较术前平均改善 76 %~ 74% ,术后腰椎CT显示椎管中矢径平均增加2 1.6 % (P <0 .0 5 ) ,椎管横径平均增加 18.5 % (P <0 .0 5 )。结论 :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黄韧带骨化症 ,具有操作简单、椎管中央和侧方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方张力带结构影响小等优点 ,术后近期和中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评估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